约定: 第六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约定》 第六章(第1/2页)

    一个以农耕为主的国家,粮食生产一直是几千年来重中之重的大事。八十年代前,生产队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经济中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农村集体劳动最基层的单位。在农村,它是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合作经济,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生产队按工分记账,根据男、女年龄及劳动任务强度等合成每人的工分。年终,在完成向国家交售任务的条件下,再按工分分配给每人劳动报筹和粮食。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产队、人民公社是绝无仅有的。但因其大锅饭,计划经济制约着发展,也即将走到了尽头。张运昌搭上了生产队的末班车,心里自然是高兴,但他不知道生产队也是一个熔炉,不是光卖把子力气就行的,这里的学问大着呢。
    一直嚷嚷要到生产队干农活,但这操作起来也不容易,需要生产队长点头。
    为了运昌这件事,妈妈不知道往生产队长家跑了多少趟,孙队长才勉强同意。但让运昌妈妈疑惑的是,在孙队长家里,孙队长和他儿子话里话外好像不怎么待见运昌。
    “我就纳闷了,运昌一直上学,怎么就得罪你们了?”心里这样想着,但运昌妈妈一直没有表露出来。她也不想让运昌知道这些,免得惹出是非。
    回到家,只是告诉运昌:“到生产队干活,眼要活,腿要勤,千万不能投机耍懒。要虚心向大人们请教,事事听队长和长辈的,不要和人家顶嘴。”张运昌点着头,满口答应下来。
    作为农村妇女的运昌妈妈,没有见过大的世面,更没有什么深的见解。但她明白,村里生活靠的是人气和“官气”。丈夫和大儿子在市里上班,小儿子还在上学,里里外外就自己一个人操持家,凡事得靠大家帮忙。不能像人家有哥七哥八个的,说话气粗,声音高。更不像村里大小当个“头的”说话硬气。平日里,老实本分是必需的,有时还要迎合别人做事、做人。生产队干活也一样呀,队长认可了,干什么都好。否则,净给你派些脏活累活还不算,工分还给你记得低。这些生产队里干活的道道,张运昌妈妈也不能直白地告诉孩子,还是让他在实践中领会吧。
    说白了,张运昌还没有下定决心在农村土坷垃里扎根一辈子。他书读得多,眼光看得远,心里总盘算着如果不念书了,就先在生产队干上一阵子。一来挣点工分,二来接触接触社会。如果慢慢适应了,最好是靠做点买卖发家致富。如果不行,再想点别的做,反正不能只靠种地养家糊口。至于是否还接着念书,他还没有认真考虑过。
    第一天到生产队干活,张运昌早早地来到公路旁紧邻饲养场的第四生产队固定集合点。孙队长还没来,几个来得早的男女社员,或蹲着或坐着,打着哈欠,闲聊着。远远地就听到了秀珍嫂子的大嗓门:“昨天晚上让蚊子闹的,我一晚上没有睡着觉,现在真有点犯困了。”旁边一个半大小子诡秘一笑说:“是不是像我哥一样的大蚊子呀!”“滚一边去,没正格的。”秀珍嫂子拿头巾甩了那人一下。
    大家正嘻嘻哈哈说笑着,忽见张运昌戴了一顶新草帽,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浅蓝色衬衣走过来了。
    一群人围拢过来,像看西洋景似的。有人问:“运昌,干啥去呀,这么早?”
    “能干啥,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呗。”
    人们惊讶道:“运昌兄弟,不上学了?你也加入我们农民的行列了?”有人插话说:“小白脸,生产队的活可累啊,你能受得了吗?”还有的人咂着的嘴叹息道:“嗨,这么英俊的小伙子,就这样干粗活了,白瞎了个人。”人们七嘴八舌,像花丛中的蜜蜂,嗡嗡乱响。
    张运昌早有思想准备,无论你嘴里吐出的是好话还是风凉话,我都不作回答,只是憨厚地笑着。
    “咣咣······”有人敲响了饲养场路边挂在歪脖槐树上的破犁铧。
    “好了,别瞎叨叨了,大家都往前靠靠,下面开始安排活了。”不知什么时候,生产队长已经来到了眼前。
    孙队长有四十五、六岁的样子,脸颊瘦长,眼睛尖小,浑身黑悠悠的像烧焦的木炭。论辈分,张运昌要管队长叫叔叔。站在远处的人们都往前挪了挪,侧着耳朵听队长分配活。
    孙队长的眼睛四下扫了一圈,他指着跟前的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说:“你们几个今天把饲养场牛栏清理一下,把清理出来的牛粪拉到打谷场边上,去吧。”
    “得嘞。”几个年小伙子站起来,拍了拍屁股上的尘土,一溜烟跑走了。
    他又对身旁几个岁数大一点的男子说,“你们老几个到饲养场把铡刀搬出来,把牲口草铡了。记住,一定要切碎一点啊!”几个人领了任务,转身走了。
    他回转身对坐在土坡上叽叽喳喳说话的几个中青年妇女说:“你们几个,就爱叽叽喳喳,别再瞎叨叨了。今天把上岗子的玉米地锄了,捎带也把苗也间了。”
    回头又指着运昌和几个半大小子说:“你们也一起去吧。向婶子、嫂子们学着点,别偷懒呢。”
    秀珍嫂子站起身,脸拉得很长,小声嘟囔道:“唉,真倒霉,就看我们干活卖力气,又把这累活交给了我们这些人了。”
    一会工夫儿,三十多个人都领了任务,各自回家拿好工具到指定的区域干活去了。
    田野里,肥沃的土地上生长着茂密的庄稼。各色的庄稼层次分明,高低错落。有翠绿色的、墨绿色的,有细长的、椭圆的,有亭亭玉立的,墩敦实实的。有绿油油的青菜花,有秧下露出的紫茄子,有像小灯笼似的西红柿,有又大又圆的青皮大西瓜。玉米杆裹着绿色的外套,一个个笔直地站着;高梁左右摆动,好像在日光下舞蹈。微风吹拂下,似碧波荡漾的一片绿色的海洋。又如画家笔下一副巨大的、重彩的水墨画铺就在大地上。
    庄稼地里,人头攒动,草帽一起一伏,忙碌的人们挥动着劳动工具,扎堆地干着农活。张运昌起泡的手还没好,握起锄头来如针扎一般疼痛。他咬着牙、咧着嘴,亦步亦趋紧跟着干活的队伍。没过多长时间,双腿就像罐了铅似的不听使唤,他使出浑身的劲,手忙脚乱也追赶不上那些女同志们。
    一位年轻漂亮叫长坡婶子的停下手中的锄头,回头对落在后面的运昌喊:“运昌侄子,加把劲儿啊!”
    几个半大小子挤兑道:“别说了,运昌光喝墨水了,哪来的劲儿呀!”
    张运昌既不恼怒,也不争辩。他心里想的是:再加把子劲,别被他们落得太远了,要不多么丢人呐。抬眼看到不远处,不知是哪个生产队干活的人,正朝这边比比划划指点着。他知道,这一定是说自己的,不由得脸颊发热,浑身冒出了虚汗。越是心急,越是直见尘土飞扬,不见效率。
    正在这时,秀珍嫂子赶过来帮忙。她手把手耐心指导着运昌逐步掌握锄地的技巧和要领。她脸朝着运昌说:“运昌兄弟,锄地不能着急,手要握紧锄柄,眼睛向前看,一锄挨着一锄,力气要用匀,这样既能把杂草清除干净,也不会伤及幼苗,还能把地锄匀。”
    张运昌满脸的汗流子,脸红得像一个紫茄子。“运昌刚离开学校,到生产队干活,我们都照顾帮衬一下他。”在秀珍嫂子的建议下,每人锄两垄地,张运昌暂且只锄一垄地,慢慢适应着干,这样张运昌总算跟上了节奏。
    “运昌侄子,别着急,凡事都有个过程,在咱们庄稼地里摔打摔打就好了。”长坡婶子的锄头如同安了电动装置一样有序地摆动着,她还时不时回转头对张运昌进行鼓励。“运昌啊,别看这小小锄头,在咱们农村农具中是很重要的一个。你说,间苗、除草、刨埯、松土,哪一样没锄头能行呀!就像你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