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7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70-80(第14/15页)



    也有被打脸后仍忿然不平的人抱怨:“也不看他老师是谁,又在哪上学?说不定是他老师私下教导他的呢。”

    此言一出,立刻被人怼了回去:“你是不是嫉妒了?就你这样,就算告诉你了又如何?你能在考场上写出来哪怕这篇文章的一二?”

    “你是说范公、梅博士他们都是傻子,有治国的良策自己不上书官家,给自己增添政绩,留着给四岁的小弟子用了是吧?”

    舆论在大旱之后又变成了大涝,溢美之词蜂拥而至,人人都想一睹这位四岁小神童到底是何等风采。

    他们日盼夜盼,也没盼到解元公的流水席开办的消息,连借机蹭一杯酒、一睹真容的机会都没有。有好事者、或是见扶苏有真才实学有意结交的人,又找上了国子监。

    可无论登门了多少次,见到的只有杨安国或梅尧臣的,前者春风满面、后者不近人情,传达的意思却十分相似:不好意思,解元公最近在备战春闱,无暇见客。

    哦?你说你家里有人做官?不好意思,赵小郎的师父还是枢密使呢。不见。

    说了不见,就算是官家也不见!

    登门者吃了个闭门羹,赵小郎的名声却因此更好了。都说骄兵必败,四岁幼子,心性如何还要打个问号。但不为名声所累,甚至能居安思危,愈发令人期待起他的春季赛。

    除此以外,濮王府被屡屡登门拜访,但扶苏又不在赵允让的府上,他只好命人闭门谢客,就连旁人对他夫妇二人的褒奖赞美都不愿意听——搞笑呢,这么优秀的儿子又不是他养的,要夸去垂拱殿、坤宁宫门外夸去吧!

    唉,话说回来,这么优秀的儿子,又为什么不是他亲生的呢?

    濮王赵允让在见缝插针的赞美声中,悄然带上了痛苦面具。

    官家知道了,不知道该有多么得意吧?

    ……官家不知道。

    还是反对派的保守党们在作祟。之前他们有意派人煽动士人民间的舆论,渲染起了“黑箱操作”的传闻。结果,被欧阳修一手狠辣的釜底抽薪之后,反而做贼心虚了起来。

    本朝一向重视科举取士之道,三五不时的就要新增法令,以保证科举的公平。

    官家倘若知道,民间有人质疑科举考试的公平,但主考官又自证了清白,必会派人彻查下去,一定会追查到他们的身上去。吕夷简、王拱辰等人又捏着鼻子,主动遮掩了起来。

    而梅尧臣、杨安国等人又知晓扶苏性格喜静,自身品性又高洁,更不会得势便猖狂。他们心里也有数:以赵小郎、赵小解元的才学,迟早会在后面的考试中崭露头角。

    到时候,让官家亲眼见到四岁的小天才,那种被震撼洗练后所生的爱才之心,比什么夸张的传言都有用得多。

    于是,阴差阳错之下,扶苏的名声只在民间传得响亮,并未飞入禁中之中。他的家信中收获的,也只有老父亲对他心大了、不爱回家了的抱怨(曹皇后在某日也加入了这个队伍里),还有一封封前线大捷的战报。

    没错,宣抚使狄青的南下平叛很成功,很有效率。就算提前知道结果的扶苏,看到战报也忍不住开心了起来。

    他原本只是西北的一个中层军官,第一次领兵高达二十万人,却丝毫没有自矜自傲、或者不知所措。用手段飞快树立起军中的威信之后,就开始对付侬智高了。

    他采取了“声东击西”之策,使侬智高错判了宋军的动向。侬智高一朝起势,云从四应,本就飘飘然不已。又通过斥候打听到,对面宋军的主帅主帅是个名不见经传之人,更不把狄青放在眼里。于是在轻敌之中,他在昆仑关设下的防线被狄青轻松突破。狄青乘胜追击,最终在归仁铺的决战中,冲散了侬智高的侧边部队,收复了丢失的宋土。

    而侬智高,则在兵败之后逃往了交趾李朝,试图复刻当初的成功东山再起。狄青直接派一支精锐部队,孤军深入了交趾李朝,亲自把遁逃侬智高捉拿回来。很可惜在路上,此人就想了个办法趁着守备不注意自杀了。

    当扶苏看到这一份大捷的战报时,倏然站了起来。不是为了侬智高意外之死,而是因为他遁逃的路线。

    在原本的历史上,侬智高逃跑的方向并不是交趾的李朝,而是大理。大理的国君一向与宋交好,不想惹事,立刻派人杀了侬智高,首级送归于宋。但他这次,或许是太不甘心败给一个不知名的军官,竟然转头去了有杀父之仇的土地,交趾。

    而狄青一点也不惯着,交趾和大宋关系的微妙、一度气焰嚣张又怎么样?直接派出精兵入境交趾内,把人捉拿。

    他这事做得一点也不虚,谁都知道,交趾在侬智高叛乱的前后出了多少力。侬智高的父亲,也就是大宋册封的土司是交趾杀的。侬智高初次派兵也是交趾人充当了大半。

    被狄青这样秀肌肉,该吓坏了吧?

    果然,不久之后,鸿胪寺除了种棉花外又来新活了。交趾李朝派使者带着国书、礼物前来,说要与大宋重修旧好。

    仁宗召见了交趾国的使臣,听了来意后,表达了疑惑之情:重修就好?什么意思?难道大宋和贵国不是一直都很好吗?为什么狄将军不撤军呀,还不是因为二十万大军打了个胜仗累了吗,想在原地休息一会儿,有什么问题吗?

    使臣使尽了浑身的解术,连一句准话都没得到,但是送出去的礼物又不能回收,否则就不是结交而是结仇了。无奈之下,他只好郁闷回国。走到半路,听到狄将军率大军回汴京的消息,才能重重地松了一口气。

    这是发生于庆历五年二月的事。

    自从秋闱答应了闭关过后,除了过年那十几天,扶苏也只有这次回了一趟宫里。没办法,为了春闱,先生们给他布置的课业实在是太多,太重了。

    但是这一次,即使功课欠一屁股债,被梅先生揪住耳朵叨叨,扶苏也要特意回来一趟。

    ——因为交趾国的使者送的礼物里面,有一样东西。

    扶苏试着摸了摸面前生物的肚子,后者歪了歪头,打了个响鼻,竟然一点也不恼。

    “脾气也太好了吧?”他咋舌。

    宋仁宗含笑说道:“此马从小就住在人附近,早就不怕人了。你看你,才多大一点呢,它自然不觉得你对它有什么威胁。”

    扶苏不服气地扁了扁嘴,但是看到这匹马强健无比的后蹄子,正有一搭没一搭在沙土地上摩擦时,又悻悻然闭上了嘴。

    看上去一脚能踹晕两个他。

    没错,交趾李朝送的礼物中,正好有西南地区特有的滇马。因为开国时未能收复幽云十六州,大宋没有天然的牧马场,想要培养骑兵,只能依靠和大理互市进口马匹。但因为狄青派精兵大破侬智高的连锁反应,交趾似乎PTSD了,送了许多马匹到汴京来,其中就有数十匹种马。

    这是大理绝不会与大宋交易的资源。

    而狄青这次收复的失地里,刚好有一片高原作为天然的养马场。也就是说,大宋或许以后就能够摆脱常年马匹不足的窘境,甚至能培养出战斗力比以前更胜一筹的步兵了!

    父子俩对视一眼,都为这个消息而激动不已。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