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70-80(第13/15页)
”
扶苏只觉自己被迫上了一艘贼船,说实话,还不如刚才梅尧臣笑着尬夸呢。他掰着指头,有心给两位师长讲道理:“这次秋闱只是汴京一块地方,汴京呢,大多都是仕宦之子,水平嘛……懂得都懂。而且我又在国子监中读书,可以参考历代的考题,不知道占了多大的便宜。还是占了考官偏爱我风格的光,才能忝居第一的。”
“而春闱和殿试就不一样了,都网罗了天下的英才。若我还能得状元,岂不是说明大宋的读书人都完蛋了吗?”
扶苏振振有词地说。
梅尧臣:“……也没有那么完蛋吧?”
扶苏又狐疑地拧起眉毛,眯着眼睛:“还是说杨祭酒、梅先生,你们打算趁热打铁,再弄出个大新闻来呢?”
自己的小心思被直直地戳穿,梅尧臣脸上火辣不已。掩饰性地咳了一声后,也拿出一个扶苏不能拒绝的理由来。
“赵小郎,你若是自满于此,不肯往后考,便一直是四岁解元,年年岁岁都有人提及。倒不如一次性考完,待选官之后便如盐入水。风闻物议再如何震惊,如何牵挂,充其量不过一年的时间。”
……好有道理,竟然不能反驳。
扶苏陷入了沉思中,一旁的苏轼却偷偷抿起嘴来偷笑:梅先生也不知是狡猾?还是太轻看了赵小郎啊?如盐入水遁入官场的满堂衣冠之中?怎么可能呢?以他的才能,选官不出一月就要闹出震惊朝堂的大事件来。
而况,人家的父亲是今上,忍心看着自家小儿子穿着个六七品小官的衣服,委委屈屈地受上司气坐冷板凳吗?
不过倒也没说错,汴京人只怕是震惊着震惊着,迟早有一天不就震惊到麻木,渐渐习惯了吗?就像当初的他一样。
回想起与扶苏的交往,乐天派苏轼也不禁叹气了:自己一开始还以为他是个人傻钱多的地主家的傻儿子,到底是怎么想的?
眼见着扶苏似乎有所松动,梅尧臣又抛出了一个他不能拒绝的条件来。
“一直到明年的殿试为止,赵小郎你就待在国子监中安心备考,一切的琐事都不用操心。你先生和祭酒替你安排。”
而琐事当然包括……庆祝的流水席、还有各种各样登门拜访的认识或不认识的人。
对于寻常的举子来说,这些都是疏通门路、扩大交际乃至借机敛财的重要一环。但在扶苏的眼里则全是麻烦事:他都是皇帝的儿子了,还什么人脉不人脉的?
但这事让官家,或者说宫里的人,一来保密的意义就消失了。二来宫里人做事太明显,他怕被人猜到身份,又闹出什么风风雨雨来。找濮王帮忙呢?那也太麻烦人家了,举办宴席可不是什么轻省的活计。
扶苏本来还为这事为难呢。
这下有梅先生担保,国子监出面,简直是打瞌睡就有人送上枕头了。
“梅先生,我答应你了。但是状元什么的我真不敢保证。我几斤几两,梅先生你是最知道的。”
梅尧臣暗自腹诽了起来:就凭你一眼切中大宋积弊的眼光,一篇文章让欧阳修引为知己的本事,何止区区一个状元呢,便是参知政事、枢密使都能当得的。
但他面上却道:“凡事尽力而为,只肖无愧于天地即可。”
扶苏如释重负,重重地点头:“嗯。”
只要不是强求他考上状元就好,若说普通的进士,依他多年的大考经验和历史透视挂,应该运气好还是能撞上的……吧?
但他的心里头,却突然浮现出两个人的脸庞来。其实说到虚荣心,他也并不是没有的呀。不然瞒着官家和娘娘自己偷偷考秋闱干嘛?还不是为了给他们一个惊喜?
那不如一口气把事情做绝,到时候再看看,这二位会露出怎么样的表情?
……
汴京这几日炸开了锅。
秋闱每三年都有,原非人人关心的事。但倘若说今秋的解元,是一位年方四岁的稚子呢?
“你在说什么梦话呢?”
这是所有人听到后的第一反应。
但是无风不起浪,越来越多的证据随着流言一起涌现了出来。什么我大舅他二姨的侄孙是保管考生家状的,他说这事是真的。我姑姑的堂兄托关系问过考官了,人家可没否认。
随着“谣言”越描越真,这位神秘神童的身份也渐渐如莲子般被层层剥开:天子恩旨荫蔽的宗室、国子监博士梅尧臣的学生。
“梅尧臣是谁你们虽然不知道,但他是本次主考官,文坛宗主欧阳修的好友呢?这下子你们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吧?”
“哦~”
“明白了明白了。”
心领神会的声音此起彼伏,“黑箱操作”的次生传言也在不断蔓延开来,风言风语亦愈演愈烈了起来。
而位于风口浪尖,随时都会被流言吞没的欧阳修,他什么都没做,只贴出了一篇文章来。
第80章 第 80 章 被狄青吓坏了吧?嘿嘿。……
扶苏哪里知道, 欧阳修为了自己的名声所留的后手,宛如一碗滚烫的热油,让原本就因为神童出现而躁动不安的汴京, 彻底炸开了锅。
自晏殊十四岁入仕以来, 世人皆以神童名声为青云直上的捷径。弄虚作假的不在少数,但是真才实学就像是衣服兜里的锥子, 只要有, 就不可能藏得住。沽名钓誉之辈往往能欺瞒一时,但很快就因某个契机被无情地戳破。
世人原以为, 赵宗肃就是这样的人。
毕竟,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他都太过可疑了。年龄、师承、以及和今科主考官沾亲带故的关系……浑身朝堂上, 新政的反对派保守党们, 以吕夷简、王拱辰等人为首,都觉得这是个拉欧阳修下马的绝好机会, 在民间的舆论中煽风点火、添油加醋。
他们原本打算等风声再大一点,台谏的人风闻状告于上之后, 立刻打蛇随棍上。谁知道欧阳修早在开卷定名次的那天, 就预料到今天的光景。根本没给他们机会, 自己把赵宗肃的卷子公开了来。
除了解元以外,一同公开的还有范纯仁、晏几道等仕宦子弟的文章。好巧不巧,当中还有个吕夷简家的子侄, 擦着最后几名过了秋闱的录取线。欧阳修表面上说, 是为了自证清白。但谁都知道, 这几个人的文章一展出来,那位吕姓的考生自然而然变成了对照组。
吕夷简:“……”
无妄之灾啊这是。
他家里子弟的水平,他的心里清楚——能上榜末就是欧阳修秉公判卷的结果了。要不然欧阳修和他的政敌的身份, 给这人判个“落榜”也没什么问题。
真正让他惊讶,还让全汴京看热闹之人惊讶的,还是解元赵宗肃贴出来的文章。第一日,欧阳修府邸的大门前人头攒动,第二日,全汴京城所有的质疑声都消失无踪了。
蒙上试卷的名字,但凡有点文章鉴赏能力的读书人,都知道谁该成为解元。能在时间紧凑的考场上,提出一个治国策级别的良策,还有理有据、论证翔实,试问当今大宋有几人能做到?
远超第二名,乃至后来者太多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