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60-70(第10/23页)

 赵广安疑惑,“为啥冒充良民啊?”

    良民就是普通百姓,身份并无尊贵之处。

    他跟赵书砚换了回来,如今赶着梨花坐的车,梨花道,“良民身份不容易遭人怀疑。”

    “他们不是良民是什么?”

    “不知道。”梨花没有看到那几人的模样,自然无从分辨,她猜测,“可能是逃户,又或者奴籍,官兵既然看出不对劲,必是哪儿出了问题。”

    赵广安瞬间想到自家的手实,“那咱们”

    “咱们有过所,没到用手实的时候。”

    赵广安舒了口气,“也不知益州是何光景。”

    梨花也好奇益州发生了何事,在她记忆里,去益州是所有人的梦,赵广昌卑躬屈膝的讨好贵人所求也不过是去益州,而现在,益州竟然出现了征兵。

    一旦征兵,村里便只剩老弱妇孺,难民们北上,村里的人都会沦为难民发泄的工具。

    更别说岭南的合寙族了。

    梨花问赵三壮,“三壮叔,益州的村子乱吗?”

    “乱什么呀?我们走了几个村,村里都没人了,好不容易碰到几个活人,还是偷偷回村搬东西的”

    “村民们去哪儿了?”

    “山里啊。”赵三壮给梨花指官道两侧的山,“出城那晚就看到人进山,当时以为是打猎的,现在想想,没准进山探路的。”

    因为这儿是戎州地界,还没征兵,进山只有可能是探路的。

    “你们进山了吗?”

    “进了,官兵们追我们时我们就往山里跑。”

    村民们的手实留在村里的,所以他们老早就捡齐手实了,之所以拖几天才回戎州就是在山里迷路了,深山里的树木高大,爬满了颜色深浅不一的蝗虫,委实辨不清路。

    赵三壮问梨花,“咱们要进山吗?”

    习惯了官道难民涌动,忽然冷清下来,总叫人心里不踏实。

    梨花也有这样的感觉,戎州已有百姓北上,可整个官道并不见多少车辆,挑担背篓的行人亦很少,她想了想,“先走一段路再说吧。”

    那几家走在最前边,初得牛车,老方氏意气风发,朝后而坐的跟老秦氏寒暄,“你那腿好像有点毛病,该找大夫看看的。”

    她甩自己的腿,“瞧我,走了这么些天,没有任何不适。”

    老秦氏很想回她一句‘那你坐车干什么?继续走啊’,碍于两家关系有所缓和,到底没有说出口,而是揉着自己的小腿感慨,“年纪大了啊。”

    看族里年轻媳妇,脚底的水泡修养几天就好了,她脚底的水泡至今还挂着老皮。

    老方氏不认同,“抓点药来吃就好了。”

    “费那个钱干什么?”

    族人看病已经花了不少银钱,她再无病呻吟不是给族人徒增烦恼吗?她自认不是那样的人。

    钱啊,还是得省着花。

    这次要不是有广从拿钱,大家伙的病不知道怎么办呢?老秦氏说,“往后我少走路就好了,倒是你,难得咱在戎州逗留了几天,怎么不买把扇子?”

    扇子,竹筒,锄头,镰刀,铁棍几乎是赵家人人都握在手里的物件,而老方氏的扇子还是她家的。

    老方氏看了眼裂开的蒲扇,笑道,“这不没钱了吗?”

    她倒是想跟老秦氏借钱置办些物件,可梨花天天在跟前转悠,害她找不着机会开口,不过自家运气还算不错,在其他宅子搜到些前主人留下的物件。

    背篓,案板,碗筷,陶鬲等物都有了。

    今后不用跟赵家搅和在一起也能烧水煮饭。

    老方氏心情大好,“往后挑水记得喊一声啊。”

    她们几家说好,今后搭伙过日子,像赵家团聚起来。

    老秦氏道,“挑水这事我可管不着,得跟大壮说去。”

    老方氏自认买了牛底气也足了,扯着嗓门唤赵大壮,“大壮,日后挑水挖草药记得提前知会一声啊。”

    赵大壮乐见其成,“好。”

    休息几天后的牛跑得快,车上的人说说笑笑呢,赵三壮突然说,“过了这处关隘就是益州了。”

    梨花惊奇的眺望,关隘都有重兵看守,而面前的山势险峻,官道穿山而入,不见任何人影,但官道一侧伫立的栅栏依稀昭示着往日的严峻。

    她问赵三壮,“你们上次来这儿也没人?”

    “我们从山里翻过去的。”

    隧道里面黑漆漆的,他们害怕遇到埋伏,宁肯多花些时间爬山,因此并没进入隧道。

    他说,“外头没人,里面不知道。”

    元家的牛车停了下来,“大壮,咱进去吗?”

    里面太黑了,如果进去,必须燃火,元家怕里头有人,这样最前面的他们就没法掉头了,元氏娘给儿子使眼色,示意他把车挪到最后去。

    元氏爹轻轻摇头,等赵大壮回话。

    赵大壮也拿不定主意,“十九娘,你说呢?”

    “三壮叔找几个人进去看看,没有危险的话咱们就过去。”梨花说,“这座山太高了,咱们行李又多,翻山不方便。”

    之前进山休息是不得已,如果能走官道的话,还是官道更舒服。

    赵三壮叫上不赶车的汉子往里走,带进戎州的柴火已经烧完了,他们去道边砍了几根枯枝点燃,然后往里面去了。

    元家不动声色的将牛车掉头,赵家人见了,主动靠上前,朝里喊,“三壮,里头啥情形?”

    离近些,真有事能跑进去帮忙,所以好些人都抄了家伙。

    赵三壮的声音带着回音,“里面空的,进来吧。”

    赵大壮他们先进,赵广安紧随其后,“三娘,你进车棚里。”

    “没事。”梨花站在他身侧,目不转睛望着火把照亮的隧道,“阿耶,你发现了吗?隧道里没有蝗虫。”

    蝗虫随处可见,在某些阴暗的地方尤其多,而这儿别说蝗虫,连蚊虫都没有。

    赵广安低头一瞧,“还真是。”

    梨花看向周围石壁,石壁凹凸不平,该是建隧道时的匠人没有打磨平整,而且高度似乎比普通石洞要矮,她喊前面的赵三壮,“三壮叔,你们走到头了吗?”

    “没呢,但能看到光了。”赵三壮回,“路平坦着,大家放宽心啊。”

    隧道凉快,老太太昏昏欲睡,“三娘,咱要不在这儿过夜算了。”

    “这儿太黑了,如果有歹人冲进来,咱连逃的地儿都没有。”梨花不排斥住山洞,可隧道会有人车经过,不安全,梨花问,“阿奶你累了吗?”

    “不累,就是有些困了。”

    车上放了口棺材,没有躺在竹席上舒服,也是这几日过好了,突然赶路不习惯,老太太说,“接着走吧,我眯一会儿。”

    隧道约几百米,地面干净,没有散落的山石,角落长了些荒草,叶子翠绿,少有的新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