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九零知青子女回城》 100-110(第3/16页)
拿的提成也不过是这个数。
但现在可是90年代初啊,90年代初的五万,和一几年后的五万,可不是一个概念。
徐荷叶忍不住深吸气。
冷静,冷静,徐荷叶,冷静下来。这辈子才刚开始,才五万而已,你就飘了,以后还怎么挣大钱?
把货款拿到银行存好后,徐荷叶从邮储银行出来,决定回出租屋写一套数学卷子。
这个时候估计只有数学题能让她发热的脑袋冷静下来。
刚开始还静不下心,慢慢地,才能投入进去,等到刷完一套卷子,徐荷叶燥热的心才终于平静下来。
徐荷叶,别忘记了,挣钱很重要,但你是学生,马上就要中考了,学习才是最重要的。
傍晚,董杏花回出租屋做晚饭,就见徐荷叶正坐在书桌前写写画画。
她笑了笑,轻手轻脚从屋里出来。过了半个小时,米饭蒸熟了,董杏花炒了两道菜,正准备叫徐荷叶吃饭,徐荷叶从屋里出来了。
“小姨,人手还不够,和大家说说,有认识的熟手都可以推荐给我们。推荐费照给。”前两天招的人多,推荐费是取消了的。
“还找人?会不会太多了?”
“不——”徐荷叶改变了主意,“小姨,您再联系一下那四位叔,问下他们,他们厂里有没有因为订单不够暂停了生产线的。”
董杏花有些不敢置信:“荷叶你居然还想租生产线?”
徐荷叶没有急着回董杏花的话,而是问道:“小姨,你知道整个扈城有多少人吗?”
“一千三百多万。”没等董杏花回答,徐荷叶就给出了答案。
“咱们目前销出去的那点假领子,对于一个有着一千三百多万人口的大都市而言,只是很少很少一部分,如水滴落入大海,不起一点波澜。
我之前只想着能趁着其他人反应过来前挣点小钱就行了,但是现在我不这样想了。
这是我们发现的商机,为什么要拱手让给其他人?更何况,您不觉得这个时候,天时地利人和,正好都在我们这边吗?”
天时,改革开放后,外企和民间经济蓬勃发展。这是个矛盾的时代,一边是国企员工战战兢兢的下岗潮,一边是私人经济的蓬勃发展。
但这恰好是她们的机会。
正是因为国企效益不行,很多厂子的生产线都停了,这才给了她们以一个极低的价格租借厂里的设备、生产线以及熟练工人的机会。
放在六七十年代,这种想法想都不要想。不单是因为那时候计划经济,更因为那时国有厂效益好,自己的单子都做不出来,哪里会借给外人?
地利,扈城是个很开放也很包容的城市,市民普遍更容易接纳新事物。
这里更是时尚的前沿。
他们的销售可以不仅仅局限在这座城市,还可以以扈城为辐射点,将假领子推销至全国。
对于那些地理位置偏远,经济不够发达的中西部城市,只要说一声这是扈城人都喜欢的衣服,大家便天然多了一份好感。
至于人和,她有小姨,有小舅舅,如今还有这么多零售商。
“小姨,现在才是开始。等到这些零售商做起来,来咱们这里批发的人会如井喷般增长。”
“这些人里,肯定会有不满足于只从咱们这里批发自己零售的人,他们一定会发展下线,做二道贩子,从咱们这里低价拿货,以一个略高一点的价格批给那些零售商们。
如果咱们的产量跟不上,将会损失这一大片的市场。他们为了挣钱,一定会去找其他货源。”
“当然,他们一定会来找您谈价格,您告诉他们,现在定的批发价降不了,但咱们可以让利。
如果他(她)每天能从咱们这里拿超过三千块钱的货,我们可以以每两百块返利十块的优惠让利。
如果他(她)一天内能拿超过五千的货,我们可以给他返利二十。一天内拿的货超过一万,我可以返利五十。”
“但是这样能挣钱吗?”董杏花非常迟疑。她看着眼前这个满眼都是野心的女孩子,再也无法只把她当作一个小孩子了。
“能。”徐荷叶点头,“小姨您先谈着,我估计这中间还得扯皮,但这是我的底线。而且这个生产线要想租下来最快也要三五天。这三五天,刚好可以验证我的想法。”
“如果明天就有人来找您谈中间批发的事,那么生产线就要开始租起来了。”
董杏花捂着怦怦乱跳的心脏:“行。如果明天真的有人来谈中间批发的事,那咱们就去借生产线。”
徐荷叶点了点头:“还有面料。”
“面料也需要提前准备起来,咱们买回来的这六十袋碎布头现在看着多,等到批发生意做起来后,就不算什么了。”
“好。”董杏花咬了咬牙,“我拼了。”
第103章 买生产线
姨甥俩开始吃饭, 董杏花又问:“既然决定找生产线,那这边还要加人吗?”
“加。”徐荷叶点了点头,“租生产线需要时间, 但就目前的生产量而言, 很快就连现有的这些零售商都要供应不上了。”
“行, 我知道了。”
第二天徐荷叶去上学,她还有一周时间才放寒假。另一边,董杏花去了老教堂,她先把假领子工坊招人的消息告诉大家后, 就在老教堂等。
她在等,等一个来和她谈中间批发的人。
日至西天, 董杏花将手头的假领子收尾, 站起身,看了看老教堂外原本杂草丛生如今却被来来往往的人踩实的地面, 长吁一口气, 心底不知道是放松还是遗憾。
眼瞅着一天将近还没人来, 估计今天都不会有人来找他们谈中间商的问题了。没人来,就不需要扩大规模租生产线, 只要把手头这些货做好卖出去,就是现成的利润。
但——这也意味着他们只能挣点小打小闹的钱,大头还是属于那些有生产线的工厂。
她一边保守,觉得只要能保住手头现有的钱就好;一边又觉得惋惜, 就像徐荷叶说的,这门生意是他们发现的, 是他们开始的,也是他们做起来的。
董杏花心底蠢蠢欲动,十分不甘, 她不由得想起昨夜临睡前荷叶说的那句话。
生产线,租了!
凭什么挣大钱的不能是他们?
不冒次险,谁也不知道他们能做到什么地步!
董杏花越想越觉得好笑,她突然发现不止外甥女,其实她自己也是个冒险主义者。
就在她下定决心不管有没有中间商,都要去租生产线时,昨天买了丝绸假领子和小发饰的大姐气喘吁吁地赶了过来。
“还好,还好,你们还没走。”大姐顾不上喘气,忙道,“小老板,我来批货。”
董杏花出面招待:“大姐,小老板现在不在,您要批货可以找我。”
“哦哦。”大姐点了点头,“那你能联系上小老板吗?我有点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