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女天然渣: 2、镇黑蛟(二)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神女天然渣》 2、镇黑蛟(二)(第1/2页)

    “好个带角的泥鳅,没毛的孽畜,竟做下这等恶事!”

    只听得一声“咄”,轻轻巧巧的竹拐儿将青石铺就的地面点出个洞来。

    老庙祝心头火起,面色愠怒,“这厮不遵法纪,肆意妄为,合该剥了皮,抽了筋,上那斩妖台挨上三万六千剐!”

    几十双眼,齐盯着那三分深的大洞,直瞪得有铜铃大。

    “天爷,”长史手举衣袖,已忘了拭泪,发梦般喃喃,“这老人家手劲儿忒大。”

    亏他老实,素来怜贫惜老,见旁人比自家年长,自然就放尊重了,从不仗势欺人,不然……

    长史情不禁打了个寒噤。

    不然挨上一指头,只怕要去阴司里侍奉自家早死的爷娘。

    正胡思乱想,忽听得老庙祝问话:“莫非那水官真个奉了人牲与妖孽做血食?”

    长史苦笑道:“小小水官,如何供得起人牲?他只将此事报与城主,城主他……”

    庙祝追问不舍:“他如何了?”

    “唉!”长史一声长叹,“一地之长,犹人之父母,做父母的,怎舍得将自家儿女送入妖孽口中,起先也是不肯,说‘我怎可受妖孽胁迫,罔顾了百姓性命,若如此,岂非助纣为孽,为虎作伥?断不得这般行事’。”

    庙祝以手拈须,沉吟道:“如此说,他倒是个好的。”

    长史却不住摇头:“老人家啊,你是不知晓那畜生的厉害。”

    说到断肠处,他滴下几许老泪,“因惧他法力通天,城主献了诸般珍玩异宝,并五谷三牲,求恳他勿伤百姓,只以牛羊替代——天可怜见,才遭了水灾,街头巷尾还有饿死鬼哩。”

    “诚心至此,孽蛟犹不满意,竟发起性来,当下里掀起千丈恶波,万层凶浪,水势滔滔,浩浩汤汤,一连儿滚上天去,撞得那石破崖裂,命丧魂飞。”

    “可怜我百昌百姓,方从大水里活命,转眼间一命归西,至今不知死伤几多。”

    愈说愈是伤心,长史捶胸顿足,放声大哭,众人闻之,亦不免悲声。

    几番相劝,方缓缓止住了泪。

    道士猜道:“善信驱十二贡车,可是要往哪处仙山央请厉害人物,去治那为祸人间的妖孽?”

    “正是。”长史答道,“恶蛟作孽,捉了城主两个孩儿,又将夫人掳了去,城主因此吓病,再难起身。如今强撑病体,每日选了人送予他,以保全其余百姓,又命我秘密携了珍奇贡品,去寻千秋公主庇佑,听说她是个道德女仙,最有能耐。仙长方才说要往千秋岭拜谢公主,正巧与你同路哩。”

    听他这般说,道士抚掌大笑,“如此却是对了。”

    长史疑惑:“这又是个什么说法?”

    道士道:“你道我为何要谢公主娘娘。”

    “为何?”

    道士道:“去年永乐城遭灾,半岁不曾降雨……”

    是时田野干涸,河道枯浅,百谷绝收,万户悲嚎。

    典衣当物只是寻常,卖儿卖女亦不罕见,饿死渴死者无数,真真饥民遍野,饿殍满地。

    永乐城道士和尚均开坛做法,祝祷各家神仙恩赐甘霖,通无一点用处。

    城主是个爱惜子民的,心急之下竟割肉祈天,道:“百姓,吾亲子也,若有罪,罪吾一人,无及吾子。”

    众人泣声连连,拜道:“苍天怜悯。”

    正哀告间,天边忽现霞彩漫天,一蓝衣女仙踏云而来,只见她:

    宝髻缀金螺,双耳垂明珠,体态丰盈,瑰姿艳逸,好似吴宫西子降俗世,月里嫦娥临凡尘。

    在场僧道,及文武百官,皆慌忙下拜,叩首不止。

    那仙子朗声道:“我乃千秋公主座下仙侍,公主云驾经此,见城中黑雾茫茫,怨气纷纷,特命我来询问缘故。你等祷告为何,哀泣为何,速速禀来,不可隐瞒。”

    “贫道那时伏跪于地,只听得城主且惊且喜,且信且疑,壮胆说明了缘由。”道士说及此处,感慨万千,“满城性命,便在此一刻。”

    “后来如何了?”众人连连追问。

    道士继续道:“蓝衣仙子蛾眉微蹙,甚是迷惑:''奇哉怪也,若永乐百姓犯事,上天见责于民,我千秋岭应当知晓才是,为何既不曾见到什么文书,也不曾听闻什么消息?''

    思索再三,犹自不解,道:''待我向公主禀报来''。”

    “我等静待数刻,见仙子回转,方才得知缘由:原是雨师座下司雨的童儿吃醉了酒,误了时辰,怕要好几个春秋才得醒转。”

    城主听了来龙去脉,面色惨白,垂泪道:“这如何是好,莫说等几个春秋,便只几个朝夕,永乐百姓也尽数死了。”

    他伏身而拜,“求仙子大发慈悲,寻个法儿搭救搭救,必铭记深恩,永世不忘。”

    其余人众亦下拜道:“求仙子大发慈悲。”

    蓝衣仙子见众人模样,心中也生出几分怜悯,口中道:“无需如此,若论呼风唤雨,我自小也会几分,方才公主便与雨师议定了,命我暂且相助降几日雨水。”

    语毕,她轻启樱唇,微绽桃瓣,忽而间狂风大作,飞沙走石。

    街头的竿子巷尾的幡,尽皆倒地,南边的牛马北边的驴,不辩东西,戴冠的学子急追着帽儿跑,围幕的女郎忙以手遮面,天地间尘土漫漫,昏昏暝暝。

    什么春风夏风秋风冬风,亦或是冷风暖风羊癫风,一气儿吸入腹中。

    那仙子杏腮鼓胀,对天吐出一口清气,直吹得浮云散,乌云现,数息间瓢泼大雨,倾盆而下。

    后人以三十二字记之:天河倒悬,檐角飞瀑,枯苗舒展,槁木重春。城中灵渠,处处溢满,城外河道,条条通达。

    “……单座下仙侍便有这般本事,想必公主法力更高,只恨我才疏学浅,搜肠刮肚也不足以形容万一。”道士极尽溢美之词,又宽慰长史,“善信勿要忧虑过甚,只要得见娘娘,定能解你危难。”

    长史大喜过望,连声询问:“果真厉害至此么?”

    听他言语间还不十分信,道士尚未说话,庙祝却先恼了:“公主是何等样神仙,你去疑她?”

    长史惊觉失言,慌忙道:“老人家勿怪,想是我欢喜疯了,痰迷心窍,故而说出些胡言乱语的浑话,该打,该打。”

    他自家响亮亮扇了两个嘴巴,模样极为诚恳。

    庙祝见他诚心,不好再怪,和缓了神色道:“罢了,你不知她来历,才如此不知天高地厚。”

    长史遂问:“敢问公主是何来历?”

    道士亦道:“烦请老先生赐教,待小道回转,好向凡夫俗子传颂传颂。”

    长史惊道:“仙长竟也不晓得?”

    道士道:“从何知晓?只干旱时求雨,有幸亲眼见了蓝衣仙子一面,千秋公主何等尊贵,我配见她半丝儿衣角哩。”

    又言:“不瞒二位,因不知娘娘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