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神女天然渣》 1、镇黑蛟(一)(第1/2页)
永乐城东去百余里,有座青山,名曰小丹。
小丹山并不十分雄伟险峻,也算不得高大壮丽,只因相距千秋岭不远,沾了些好风好水,故而生得几分明秀可爱。
此处山色苍翠,水光清澈,恰逢一阵急雨,痛痛快快将山里山外浇个通透,好似天公恩赐沐浴一场,将满身尘灰洗个干净。
山间麋鹿,闻雷声抖擞精神,崖上仙芝,受甘露瑞气腾腾,林中顽猴,扯芭蕉遮风挡雨,潭下游鱼,跃清波戏水弄珠。
凡鸟兽虫鱼,自得其乐,悠然快活。
唯一不美的,便是那突逢暴雨的凡夫俗子——一队自西而来,仪仗齐整,经幢华彩,一队自南而来,神色惊惶,愁苦纷纷。
自西而来的那队,为首的是个白面道士,头戴七星冠,身穿金缕衣,足下一双踏云履,手中一柄不染尘。
其后跟随两个半大的道童,身着一般无二的道袍羽衣,神清骨秀,丰采异常。
二童子各执一面五彩旗子,上书“救苦救难千秋娘娘,普度众生慈悲仙姑”。
童子之后便是十余卫士,人才出众,英武不凡,纵然雨水打湿了衣裳,却并不显得狼狈。
白面道士气愤愤抹了把脸,顿足骂道:“六月的天,孩儿的脸,真个晦气。”
左边那个童儿生得乖,当下贴心相劝:“师父,莫气呀,咱且寻个地方避避雨去。”
道士恼道:“荒郊野地,何处避雨?”
右边的童儿心思巧,立时有了主意:“弟子俗家有个姑姑,嫁至小丹山左近,曾说山中有个土地庙,十分灵验,因此香火鼎盛,常有村人拜祭,庙宇也修得极为宽阔,不如借土地公的道场落脚,想来神灵亦有慈悲之心,必不怪罪。”
道士思索片刻,终究受不得倾盆暴雨,“也罢,那庙宇现在何处,快快指路,为师也好供奉两炷清香。”
童儿遥遥一指:“前头山窝子里不是?”
一路急急忙忙行至庙前,恰恰撞见另一支人马,神态萎靡,蔫头耷脑,好似那落水的败犬,雨打的山雀。
人如此,马亦如此,尽是那劣马,老马,驽马,拼拼凑凑二十四匹,拖着十二辆贡车,半死不活翻山越岭。
纵然人马委顿,被淋成了落汤鸡,那几辆车却被油布护得严实,半丝儿不曾浇湿。
道士定睛一看,呵呀,来者衣衫装扮甚是熟悉,可不是百昌服色?
百昌与永乐乃兄弟城邦,自上代老城主起,相互倚助六十载,其下百姓往来通商,和乐融融。
思及此,道士便和悦了颜色,打个稽首:“善信先请。”
打头的长史匆匆回礼,因实在忧心那几车贡品,急忙道:“仙长莫讲礼,这雨来得猖狂,速入庙中避避罢。”
便令手下牵马执缰,驱车入内。
入了庙门,撞见一白须老者,面色红润,精神矍铄,手拄竹拐,足踏芒鞋,想是此处庙祝,另有个端正体面的老婆婆,约莫是庙祝老妻。
长史上前行礼:“老人家,山雨甚急,借宝地稍作安顿,搅扰清静,还请勿怪。”
老者笑呵呵道:“无妨无妨,汝等自便即可。”
长史四下环顾,腹内计较:此庙虽则阔大,却也塞不进这许多人马,先前那位仙长甚是有礼,又是神仙中人,怎好与他争地,少不得自家受些苦楚。
心下思定,便只将十二车贡物安置庙内,其余人等皆张了油布去往檐下。
屋檐甚窄,雨丝飞溅,难以容身,若非有几张油布聊作遮挡,恐怕更是难熬。
里面那老婆婆笑道:“好怪也,既来躲雨,为何不入庙门,反去檐下栖身?”
长史老实道:“怕是容不下这许多人哩。”
道士闻言,便道:“善信啊,你文人身弱,快快进来,勿要染了风寒,贫道体健,与你换换。”
长史推辞道:“不敢委屈了仙家弟子。”
道士道:“我人强马壮,更耐得雨水。”
长史道:“区区凡夫,怎可令仙驾屈尊。”
两下谦让,各自说理,争论不下。
庙祝见状,抚掌赞道:“好个有德君子,正是文教昌盛,古风蔚然,只你二人如何说我庙里容不下身?都进来,都进来,且看这地儿宽敞着哩。”
二人皆不信:“老人家莫要玩笑,这许多人悉数入内,恐将你庙门挤破。”
一番愚论,直气得庙祝吹胡子瞪眼。
老头儿把个青青竹竿儿做的拐杖敲得梆梆作响:“常言道秤杆掉星——斤两不清,难不成山做的身子铁做的胆,如何土地爷的道场也落不得脚,竟夸口将庙门挤破?”
道士道:“非是贫道不识好歹,只是经幢彩幡须得在内,哪有余地放人,人进来了,经幡却该安放何处?”
庙祝道:“既说能放,一千样也放得。”
长史道:“贡品珍奇,亦受不得甘露灵泽,只好教人受些苦楚,若不然,贡品如何处置?”
庙祝道:“莫说十来车贡品,就是一万车,也自有地方。”
那长史瞠目结舌:“老人家说我夸口,怎么自家也夸起海口来?”
老婆婆责备自家老公公:“老头儿休要只顾说嘴,空长年岁,如何与年轻人斗起气来?”
长史笑道:“老婆婆说话恁有趣,我孙子都进学了,竟还是个年轻人。”
老婆婆道:“你便是再长十岁,也不及他岁数大。”
长史将信将疑:“老拙今年五十有八。”
老婆婆打个哈哈:“他五百八都不止哩。”
听者以为说笑,只是不信。
那婆婆又道:“你等莫作犹疑,只管进来,料能安脚,倘若不能,庙后两间屋舍也予你们休息。”
长史口中直道:“啊呀,这如何使得……”
然推辞再三,终究敌不过两个老人家热情相待,迟迟疑疑入了门。
一间小殿林林总总立了四五十人,加上经幢彩幡,龙凤宝香,及十二车贡物,竟绰绰有余,不曾有半分拥挤。
长史肚内思量:许是老眼昏花,分辨不得宽窄,闹了场笑话?
多下打量,总觉殿内比先时宽阔。
他心道:梁木土坯非血肉之物,总不能自家长大,定是看错了。
庙祝自殿后取了几条桌凳,将将够几十人坐下。
道士纳闷:“庙内不过夫妻二人,如何有这般多桌凳?”
庙祝道:“更多也有哩,你却不知,年年春耕秋收,十里八乡都要备齐三牲花果上山烧香,家家户户自带了米面蔬菜,力大的男子砍柴火,巧手的妇人做粥饭,热热闹闹吃斋到天黑,才肯结伴归去。要招待十里八乡,桌凳可少不得。”
两个道童性子活泼,插.嘴道:“千秋观也办庙会,只是不曾为香客做斋饭。师父啊,赶明儿观里也请个好厨子,莫教施主们空着肚子走。”
道士笑骂:“好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