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快穿]: 42、六十年代好种田(捉虫)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为人民服务[快穿]》 42、六十年代好种田(捉虫)(第1/5页)

    三江农场的农学夜校就是从一本英文农学杂志开始的。
    田蓝先是给学生们详细讲解文章内容,然后又趁机暗搓搓地夹带私货,自?己编写相关内容,以让大家做完形填空和理解的方式,疯狂输出。
    刚开班的时候,过?来?上课的只有这群大学生。后面进行了不到一个礼拜,就有中?学生也跟着?跑过?来?了。
    倒不是大家求知?若渴,都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谁还不了解谁呀。假如没老?师看着?单凭学生的自?觉性,你指望他好好学习?做人还是要直面惨淡的人生比较现实。
    大家之所以跑过?来?,是因为小礼堂的环境好啊。左右窗户一开,过?堂风一起,哎哟,那叫一个凉快。
    在夏日炎炎似火烧的三江平原,大晚上的有这么一处纳凉圣地,实在太?棒了。
    事实上其他农场职工也想进来?乘凉,但现在虽然搞文化运动,可?广大职工对于大学生还是有本能的畏惧,或者说是对知?识的敬畏,总不好意?思?打?扰人家读书人。
    于是能够厚着?脸皮堂而皇之跑进来?乘凉的只有中?小学生了。
    田蓝才不管他们是来?干什么的,来?了就是她的人。来?了就不准调皮捣蛋,来?了就必须乖乖坐在位子上,听?姐姐上课。
    听?不懂英语没关系,那就好好听?中?文。姐姐会用中?文再仔细讲一遍的,谁不认真听?讲,喊你起来?回答问题,你牛头不对马嘴。那么对不起,自?己站墙角。
    对,你没听?错,就是站着?听?课。省得?你小风一吹就打?起盹来?,直接把课堂当成了卧室。
    即便她如此凶残,广大中?小学生还不敢呲牙。因为无论搞运动还是搞活动,大学生们都能直接碾压了他们。农场的小孩还不敢逃跑,因为只有待在小礼堂上课,他们才能免于晚上还得?帮家里干活的命运。
    比起大晚上的满头汗不停地干活,显然是坐在小礼堂里吹清凉的晚风舒服多了。
    中?小学生们跟着?吹了一个礼拜的晚风,上瘾了,舍不得?走。
    可?是田蓝的课堂却要转移阵地了。
    为什么?
    七月暴雨天气过?去了,大家也种?完了稻子,栽完了空心菜,没有继续留在农场的迫切必要了啊。
    况且雨都停了,你们还不上山赶紧去改造冷浸田吗?难不成你们放弃了这一季的麦子,准备等明年春天再种?稻子吗?
    不能,坚决不能。
    虽然大家打?赌打?输了,也吃到了南瓜和蜜瓜,但大学生们是有自?尊心的,他们还记得?自?己说过?的话。
    改造冷浸田,为整个三江农场增加万亩良田。
    八月烈日红似火,刚好方便新翻的垄田好好晒晒太?阳,等到十?月份可?以播种?小麦。
    大学生们是干净利落,连新修好的营房都顾不上住一天,直接收拾了东西出发。
    中?学生和小学生们却傻眼了。他们走了,那自?己怎么办?不用上课了,家里肯定会抓着?他们大晚上也要干活的。
    这群娃眼睛珠子咕噜噜转了一通,立刻有了决断。他们纷纷表示感受到了伟大领袖所说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真谛,决定要深入学习农业知?识。在劳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劳动。
    大学生们集体想翻白眼。瞧瞧这帮崽子,瞎话张嘴就来?。他们还好好学习农业知?识呢,一个个分明就是冲着?果?干来?的。
    这果?干从何而来??当然是宁甘农场。那帮知?青也不晓得?对三江平原有什么误解,啥东西都给田蓝寄。
    就说这果?干吧,回回都是一大包。三江平原好歹是鱼米之乡,难不成还少了她一口果?干吃。
    好吧,其实是真的少。
    倒不是三江平原种?不了果?树,而是现在实行的是集体经济,山上地上种?什么东西都是计划好了的。
    在以粮为纲的时代,在林木是重要的经济作物的时候,水果?作为非必需品,还真没多少生长空间。
    正因为如此,田蓝的果?干就分外受欢迎。课堂上多少小孩踊跃举手,就是冲着?回答正确了之后奖励的果?干。
    现在他们为着?一口吃的,不惜要求上山跟着?一块儿干活。田蓝能拒绝吗?当然不能。
    她怎么可?以打?击孩子们对于农业事业赤诚的心呢?学农事业必须得?安排上。
    只不过?这么多人跟着?一块儿上山,吃饭住宿是大问题。她无力解决,得?农场出面。
    农场倒没纠结,直接大手一挥准了。反正家长们也鼎力支持。
    八月不是农忙时节,现在学校又不上课。放这些孩子在外头瞎玩,搞不好哪天下河游泳时就淹死了。还不如让他们跟着?知?青去干活,最起码的,可?以混个一日三餐。
    既然如此,农场索性大手一挥,直接让大孩子带小孩子,省得?他们闹腾。
    大家顿时挺高了胸膛,雄赳赳气昂昂地跟随队伍往山上去。
    老?职工们扛着?锄头下地时,瞧见他们神气活现的样子,还开玩笑道:“你们这是给自?己找好老?师了?”
    好几个小学生立刻喊:“对,我们找的是根正苗红的好老?师。”
    田蓝就假装没听?见,他们能不举着?领袖的画像走在太?阳底下,她就谢天谢地了。实在是直到现在她碰上这种?情况,仍然感觉好尬。
    老?职工哈哈大笑,有人主动问田蓝:“小田,前面那些高粱是不是你种?的?我的天啦!你这个高粱两极分化啊,左边老?高老?高,比右边高出一半呢。”
    大中?小学生们立刻来?了兴趣,全都追着?问:“真的?”
    “那当然了。”先前提问的人伸手一指,“不就长在那边吗?你们自?己过?去看一眼就知?道了。你用的什么肥料啊?这个甜高粱怎么长这么高?”
    田蓝眨了下眼睛,笑道:“秘密!现在还不到收获的时候。等开始收割了,它能长更高。”
    学生们已经等不及,集体朝着?实验田的方向跑。
    大家还没走到田边,就瞧见高高的甜秸秆。
    哇,好大一片青纱帐,郁郁葱葱的,被夏天的风吹得?微微摇晃。那长长宽宽的叶片舒展开来?,姿态惬意?的很。
    在三江平原,甜高粱又被称为青甘蔗。有自?留地的人家偶尔也会种?上一些,主要给小孩当零嘴。
    田蓝挺大方的,她直接掰了高粱杆子,分给大家尝尝味道。
    “现在还不到最甜的时候。等到秋天,它的糖分贮存的更多,你们就会发现它比甘蔗还甜。”
    不过?现在大家咀嚼着?甜秸秆,就感觉这甜度已经相当可?以了。
    田蓝还在滔滔不绝地介绍:“甜高粱的用途很多,它上面能结籽,就是高粱米。下面的秸秆可?以用来?榨糖或者发酵做饲料,猪牛羊都爱吃。其中?榨糖剩下来?的渣子可?以发酵用来?酿酒,酿酒剩下的废渣还可?以生产纸张,造纸剩下的废弃物又可?以提炼做固沙剂,用来?改良沙漠。”
    大家听?到这里,立刻敏感起来?。呀,又是沙漠。三江平原,鱼米之乡,哪儿来?的沙漠?她心心念念的还是大西北吧。
    田蓝落落大方:“大西北的条件比不上三江平原,那里缺水,只适合种?植耗水量不多的作物。其中?甜高粱具有一定的耐盐碱性,耐贫瘠干旱,所以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