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美人病抱寒霜剑》 淄尘京国,乌衣门第(第4/15页)
备好热水。里间蒸汽氤氲,燃着一线鹅梨帐中香。香雾烟气袅袅,温润清甜。
他目光冷沉地看着那青白色的流烟,微微皱眉,转身吩咐平沙道:
“我不爱用香,将它灭了吧。以后府中也不必再点。”温恪停顿片刻,缓声道,“无论什么样的香,都不例外。”
如今皇室爱香,贵族世家又颇爱附庸风雅,尚香之风便随之传遍大江南北。平沙长到这么大,还从未听说过有哪家的少爷不喜用熏香的。
平沙愣了愣,小心地看了看主子的脸色。
东厢房点着炭炉,水浴的热气缓缓浮动,很暖。温恪面沉似水,竟将纱窗打开。冰冷的北风倒灌进来,搅散一室香意,他似不觉得冷,望着窗外枝头的一朵梅花出神。
平沙只好将香炉撤下,躬身告退。
那边落雁慢吞吞地挑完点心,遇到半途回来的平沙,忙问他小郎君可好相与。
平沙苦笑着摇头,对落雁嘱咐道:“你一会进去,可别毛手毛脚的。咱们少爷不比寻常贵人,他不一样。”
落雁不以为然,嬉皮笑脸地答应了。她一路蹦蹦跳跳着跑进东厢,猛地停下来。
隔扇门轻轻阖着,里面燃着一豆灯火。蒸腾的热气从雕花格子里氤氲出来,暖融融湿漉漉地贴在鼻尖上。落雁轻手轻脚地将门推开。
山水屏风后面,温小郎君静静地坐在木桶里。修颀的背影透过碧纱灯,映在屏风的山水间。要不是偶有水声微动,落雁快以为这是一尊低眉的玉佛。
她不由屏住呼吸,轻轻地绕过屏风。刚打开点心匣,咔哒一声,却听郎君忽然出言,冷冷道:
“谁准你进来的。”
落雁心里怦怦跳。她垂着头,不敢乱看,微若蚊呐地回道:“回郎君的话,是苏斋伯伯教奴婢来的。奴婢……奴婢这就走。”
她赶忙将茶点在矮几上一一摆好,回过身去收拾郎君挂起的衣裳。
岂料衣服架子高,她人又小,地又滑,好不容易将里里外外层层叠叠的衣裳并环佩襟带抱下来,刚绕出屏风,便一脚踩在长长的云锦大带上,当即跌了一跤,绯红罗裳立刻浸上了一层青灰的水渍。
一件东西从衣服堆里滚落出来,当啷一声,摔在地上。
落雁吓坏了,脸色煞白,手忙脚乱地要去捡。掉在地上的东西像个小小的玉瓶,上面有几个孔窍,雕着精美的花纹,底下系着长长的烟青色流苏绦带,不知是做什么用的。
“别动。”
凉浸浸的声音从耳边擦过,屏风后传来“哗啦”的水声。落雁吓得缩回手,急急回头,却见小郎君已站在她身后。
匆匆披上的里衣湿答答地贴着,那人弯下腰来,未及擦拭的长发就像乌云一样堕在地上。
落雁睁大了眼。濛濛的水雾凝在郎君的长睫上,他琉璃似的眸子里浮动着一团松烟色的霭,弥散着落雁看不懂的温柔、忧郁和眷恋。
“你走吧,”落雁听见郎君轻轻地对她说,“这样东西,我不想别人碰。”
分明是怪罪的话,声音却如石上流泉般好听。落雁扁了扁嘴,又羞又愧,灰头土脸地找司琴姐姐讨罚。
炭炉很暖,温恪也不觉得冷。
他将那件不愿经他人之手的东西捡起来。烟青色的丝线在他修长的指节上缱绻地缠了三圈。他靠在暖榻上,微微举高,长长的流苏线便滑在他微微敞开的胸口,轻飘飘地,有些痒。
碧纱灯的柔光透过那玉色的坠子打过来,衬得那件东西高华流丽,莹润可爱。
这是一只象牙埙,腹上雕着一只振翅白鹤。一点赤色牙皮恰成丹顶,线条流动飘逸,灵气十足。鹤仙子似要乘风飞起,栩栩如生。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最高蹈出尘的,恐莫过于此。
这是温恪此生,无法宣诸于口的、隐秘的挚爱。
一阵泼喇喇的马蹄声,贴着笔直的青石官道滚滚而来。
道旁行人纷纷回身避让,只见城门外冲出三骑高头骏马,当先的一匹骊驹通体乌黑,疾若奔雷,在雪色的反光下神威凛凛,不可逼视。
马佩黄金络脑,鞍上坐着一个少年。那少年十八|九岁年纪,着一件绯红常服,身披鹤氅,腰系银鱼袋,剑眉星目,顾盼神飞。
少年扬起马鞭,啪地一声,骊驹长嘶,绝尘而去。丈许外紧跟着两匹白马。众人再往远瞧,才在马蹄扬起的雪泥里看见遥遥缀在后面的车队。
“啊呀,这是哪家阔少,模样可真俊呢!”
“哪家的少爷?嚯,瞧见他的马鞍子没?”一个老头儿眼睛一瞪,花白胡子翘起来。“蜀锦!”他举起三根指头,抖抖地说,“你道这东西有多金贵?放眼整个临江城,用得起的,也不超过这个数儿!”
一个太太捂着嘴惊叹一声:“这么贵重的东西,他倒拿来蒙马鞍?”说着又很惋惜似的,“要是裁成袍子,不知有多好看呢。”
一旁的几个年轻姑娘相视一笑,脸颊飞红。这少年面生得很,又长得这般好看,女孩子们自然新奇,几双水汪汪的杏眼往少年去处瞧。却听一个中年秀才模样的人啧啧道:
“绯银鱼袋,啧啧,这可是当朝四品大员才能佩的东西。我瞧他年纪轻轻的,竟也——唉!”言辞中既是钦佩又是艳羡,跌足连叹三声。
边上一个歇脚的捕头嘿嘿一笑,接上话茬:“嗐,你当人家是什么出身?温平章大人的独子!哪里又是你我能比得上的。”
众人齐齐“啊”了一声,却又露出了然的神色。
在临江,没人不知道温家。
若是外乡人初来此地,问街头玩泥巴的小儿平章大人家的祖宅怎么走,那小孩必定不假思索,沾满泥点子的小手凌空一指,奶声奶气地告诉他:“墙最高的那家就是。”
这捕快刚从衙门领了差事出来,上京的风风雨雨也多少知道一点。他坐在临街的矮条凳上,添了一海碗烫茶,热热地喝了,慢悠悠地开口道:
“这温家的小郎君,可真是前途无量的主。”他比了个手势,“十九岁,左谏议大夫。月前官家又御赐了他家‘大夫第’,如今可正是御前红人呐!”
有个卖货郎疑惑道:“‘大夫第’又是啥?”
泥瓦匠对这门儿最清:“唉,也不怪你们没见过世面。这‘大夫第’可不是一般的门坊!且不说什么官家恩宠,世代簪缨这些虚的,光看这门楣,呵!”
他比了个手势,“三丈三高,七踩重昂,这屋顶啊,修得像冲天的凤凰。咱们知府大人一早知道他年前要回临江城,早招呼了十几个匠人紧赶慢赶地把大夫第门坊造好,就等小郎君一到,请出御笔亲书的匾额呢!”
众人纷纷啧啧称叹。
少年得意,衣锦还乡,光耀门庭,荣归故里。这话本子里的故事如今活灵活现地在人眼前,又如何不让人称羡呢?
天空灰蒙蒙的,飘起了细雪。
温小郎君却不觉得冷。他心里有一团火;烈烈火苗舔舐着他的心,从上京烧到临江。隔着八千里路,一千个日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