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奏胡说八道: 第三十八章 蒙学、中学、大学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我在大奏胡说八道》 第三十八章 蒙学、中学、大学(第1/1页)

    听完白秀的话,几位大儒也是准备好笔墨,做好记录的准备。
    能够说出那么多至理名言的白秀,仓促思考的启蒙之作,就算不好,应该也不会差太多。
    见到众人准备好了,白秀也开口诵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
    三字经的缩减版就被白秀背了出来。
    至于说为什么是缩减版,那自然是因为白秀将涉及历史,以及涉及四书五经的那些东西给删了。
    前者删掉是因为历史完全不一样,自然不能沿用,后者被删掉,则就很简单了,白秀不会背全部的四书五经。
    只会其中的片段,若是拿出来,定然要被细问。
    像是孟母三迁,孔融让梨这种还都可以说自己是虚构出来引人向善的故事。四书五经什么的,还是太复杂了。
    而随着白秀的背诵,缩减版的三字经也被抄录在纸上。
    几位大儒看了都是连连称奇。
    “古就听说过七步成诗,然而那不过是书生将自己早就准备好的诗词吟出,实非现场所做,而白先生却能在从街头走到街角的过程,创作出如此佳作,佩服佩服!”
    “短小精悍全篇都是三字一组,琅琅上口便于传播,其中更是涵盖着引人向善,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不愧是白先生,大才大才!”
    ...
    “秒虽秒哉,只可惜中间明显有些许空缺,老朽思考了几句,但想要填入其中都不太合适,不知白先生原本是想要填入什么?”
    白秀站在一旁,听着几位大儒的吹捧,该说大儒不愧是大儒吗?
    吹嘘拍马这种事情,说的都比普通百姓要好听很多。
    “原本在下是想填入一些书院古籍,以及历史片段,在学完这三字经以后,所学者也好对之后再学习什么书籍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循序渐进,戒骄戒躁。”白秀开口回答。
    又像是有些困惑:“只是对于我们书院古籍都有些什么,我也不太清楚,就想请各位大儒们补充。”
    虽然删掉了一些片段,但是白秀给出的解释也很合理。
    在来此地之前,他不是书院的学生,自然会对书院的藏书不太了解。
    对于这种事情,大儒们自然不会再去细较,而白秀在提及书院时,加上了一个我们,把自己划到了书院一起,更是让大儒们受用。
    这三字经抛出,明显是白秀卖给书院的一个人情。
    你说一个仅仅是从街头走到街角的时间,就能思考出如此著作的人,会只能创作出残篇吗?
    肯定是想让大儒们也有参与创作的机会,这样最后这篇启蒙读物传播开来,创作的名头自然会是书院补充完善。
    文人自古重名,而启蒙读物这种能够名垂千古的机会,可以说是读书人最大的荣耀了。
    仅仅只是赠与一枚玉佩和一套服饰,这种滴水之恩,白公子就涌泉相报。
    几位大儒不自觉的看了一眼廖文国,开始盘算起自家年岁相仿的女娃都有哪些?
    对于他们的心思,白秀自然是不知道,看他们思考的模样,还以为在想怎么补充这三字经,白秀也开始了自己的盘算。
    等再过一段时间,将百家姓与千字文也一并丢出,启蒙这方面应该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这三字经的补充就交由我们来完成,只是这启蒙之后又该教些什么学些什么呢?”解决了启蒙的问题,廖文国开口问道。
    这种东西自己琢磨商量自然是没什么问题,但是看到白秀总能有一些奇思妙想,就忍不住想问。
    白秀斟酌了一下,将前世的制度变种一下说了出来:“我将学习分为了三类,第一类是蒙学也叫小学,也就是启蒙的教学,这部分教授的内容主要是识字、写字、思想品德。”
    “第二类,我将它称作中学,进入中学者都是从小学出师的人,他们已经学会读写,也拥有优良的品德,这时候就要根据他们想从事的方向,来交给他们特定的技术,不能读了几年书却依旧只知道读书。”
    “第三类,我则是将他称为大学,进入大学者,自然也是从中学出师,他们已经可以做到找一份还算不错的工作,但是任选择继续深造,他们将总结归纳,记录研究,来创新与创造。”
    白秀将前世的见闻变种以后讲述出来,他不确定是否能适应这个时代,但总归还是可以试试的。
    听了白秀的话,几位大儒感觉思路清晰了很多。
    这些东西,他们并非想不出来,但是白秀直接说出来,却能少走很多弯路。
    白秀的思路也是很清楚。
    蒙学时,就是培养品德,百事德为本,先树立良好的品德。
    到了中学时,教会他们一门足以糊口的手艺,也就在社会有了立足之地,哪怕无法精进却能养活一家人。
    最后的大学则是更为精妙。
    直接将两位大儒讨论的问题给解决,两位大儒的问题更类似于鸡生蛋与蛋生鸡。
    无论是掌握着手艺的匠人与掌握着学识的学子,都不能独立的创新创造。
    而若是他们接受完蒙学与中学,那么他们既拥有了必备的学识,也懂得了手艺的基础,在此之上便可以独自创新创造。
    至此,大儒对于白秀也算彻彻底底的服了,不仅仅是有着丰富的理论与广阔的见识,他们从白秀身上真的看到了那颗不断实践,知行合一的心。
    说出那四句的核心,并认真的思考,提出可行的见解。
    当初开创出儒道的圣人,又是否就能比白秀更高?
    而白秀明明有如此学识,却也未曾表态要进入书院,是否代表着,他想要自己开创一条道路?
    一条更为艰难,没有人走过的道路。
    为此,他要看得比所有人都更远,这样才能看到那天地至理;他要比所有人都想的更多,才能做到为生民立命;他要读比所有人都多的书,才能真正为往圣继绝学。
    在他们的眼里,白秀被不断的拔高。
    那是屹立在他们心中,最符合为万世开太平的身影。
    ps:总算码完了,今天好累,不想卖萌了,只想求票票。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