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寂寂: 1、软禁少阳院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长安寂寂》 1、软禁少阳院(第1/2页)

    作者有话要说:</br>本书为《末代公主》系列第六部,书名《长安寂寂》出自于韦庄的《秦妇吟》之中一句“长安寂寂今何有”,女主角是大唐末代平原公主李檍。连载期间定于中国的周五与周六(美国的周四与周五)更新。欢迎读者们按时来追踪情节发展!

    另外,本章描写女主角李檍五官长得像父皇。读者可以看看网上唐昭宗的画像来对照一下。<hrsize=1/>大唐光化三年(西元900年)仲冬,平原公主李檍虚岁十三,足岁已在一个多月以前满了十二,正处于成长最快的阶段,非常需要营养。同时,寒冷的天气也促使她食欲大增。偏偏连续多日,她都没有一餐能够吃到饱,甚至缺乏御寒的衣物!

    贵为公主却吃不饱、穿不暖,若是传扬出去,未免令人难以置信。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位不得温饱的公主与她的父皇、母后、庶母,以及年幼的妹妹们,皆被太监们囚禁在少阳院之内!

    少阳院位于大明宫的皇帝寝宫东侧。大唐自从玄宗以降,太子就不再入住太极宫的东宫,而多半住在大明宫的少阳院。光化年间的少阳院,理应是太子李裕的住处,但是这些日子,虚岁十四的李裕反而并不在少阳院。原来,掌管禁军的宦官刘季述挟持了李裕,硬是拥立他为皇帝,强迫他尊奉父皇李晔为太上皇!

    这位太上皇实为阶下囚。刘季述将李晔与他的皇后、时常宠幸的几名妃嫔,以及未成年的女儿们都锁进了少阳院,而在少阳院当差的数名宫女也就同样受到了禁锢。李晔的儿子们则除了李裕以外,都被关在皇宫外长安城东北角的十六王宅,那本是唐玄宗以后历代亲王们居住之处。

    在皇宫这边,刘季述为了防止李晔出逃,特地用烧熔的铁浆封住了少阳院大门的锁眼,但另外派人凿了一个墙洞,用来送饭。每天送来的三餐以一锅稀粥与几张烙饼为主,配上数碟腌菜、一海碗羊肉酱或蒜泥蒸羊肉丸子,全都用托盘盛着,穿过墙洞,放到地上,须臾即转凉,份量也不够十多个人吃。

    每一餐吃完了以后,李檍都仍然很饿,却隐忍着。她自认已是大女孩了,不能像妹妹们那样不懂事,明明看到锅碗都空了,还在嚷饿,害得母后往往不吃母后自己那一块胡饼或葱花烙饼,掰开来分给她们吃。

    这位贤淑的母后名叫何姗,乃是李裕与李檍兄妹俩的亲生母亲。在李檍心目中,母后是完美的化身。因此,李檍不免暗中自叹长得不太像母后,未能承袭母后的晶亮大圆眼、甜美小圆唇,却遗传到了父皇的浓眉、细眼、薄唇。尽管李檍的脸型并不像父皇的正方脸,而像母后的苹果脸,整体感却还是比较中性,不如母后女性化。

    李檍的性格也没有母后那么温柔,而比较固执。不过,正因为李檍吃软不吃硬,所以很肯听母后柔声的教诲。在少阳院,李檍天天都会遵照母后的指示,带领妹妹们用腰带绑结连成的绳子来跳绳,藉以暖身。

    这些皇室人员起初被宦官们赶入少阳院的时候太匆忙,都仅仅携带了少量换洗衣裳。当天气日渐转寒,原为梓州人的何姗由于来自气候温暖的巴蜀地带,一向怕冷,又担心孩子们万一冻病了,而不得不低声下气,请求宦官们送皮裘进来。不料,宦官们皆充耳不闻。

    何姗改口要剪刀、针线,打算拆些帐幕来做衣服。结果,宦官们又置之不理。只有一个小太监心软,悄悄禀告:“刘公公交代了,任何金属物品都不准送进少阳院,就连一根针也不行。”何姗一听即知,再说什么也没用,只好放弃了。

    既不能添衣,只能想别的办法来取暖。何姗一方面重复叮咛李檍带着妹妹们多运动,另一方面也频频指挥妃嫔、宫女们采集庭树的枯枝落叶,钻木取火,不断给少阳院每个厅房内的火盆添柴。所幸少阳院有很多树木,冬日枯枝落叶的来源不成问题。

    在诸多庭树之中,有一种檍树,就是李檍的命名由来。檍树又名万岁树,寿命很长,木材坚固而耐寒,正好配合李檍时值秋冬之交的生日。李檍生于文德元年阴历九月二十九日(西元888年阳历十一月六日)。在她出生之前半年多,她父亲李晔继承了她五伯父李儇的皇位。她是父皇登基后第一个诞生的孩子,父皇当然要给她取个最吉利的名字。

    在李檍的有生之年,这已是她第二次陪着父皇受困了。她在虚岁九岁那年(西元896年)阴历七月,似懂非懂听母后说有叛军要攻打京城,必须逃离,随即跟着父皇、母后等一行人离京,路过渭水北岸时,遇到镇国军节度使韩建带兵来坚决邀请,就跟他到华州(后世的陕西华县)去待了两年。只不过在华州,皇室以刺史官邸为行宫,活动范围比少阳院大,难怪还是孩童的李檍并未意识到身受软禁。

    何况,韩建在表面上善待皇室。李檍在华州倒是从未缺少过衣食。那两年,她在华州目睹了母后受封为皇后,哥哥被立为太子,未免觉得好像皇室搬家到华州了。实际上,华州在那段时期也的确等于临时首都,就连科举考试都在华州举行。

    虽然李檍在华州的生活还算惬意,她却隐隐察觉到了父皇闷闷不乐。有一个春日下午,她独坐在行宫后院亭子内,正在抄写教师指定的作业,父皇凑巧走过来,看了看她的书法,称赞她字写得不错,就嘱咐她顺便也抄几份父皇写的一首《菩萨蛮》:“登楼延望秦宫殿,茫茫不见双飞燕,渭水一条流,千山与万丘。野烟生碧树,陌上行人去。何处有英雄?迎归大内中。”

    李檍照做的时候,并不完全理解其中每一句,却看出了字里行间流露着感伤。然而她自己,反而是在离开华州那天有些感伤,最主要是因为,她与弟弟妹妹们在华州行宫后院养的一池金鱼带不走。

    刚回到长安时,细心的李檍注意到了皇宫与她离去之前从小惯见的殿宇不太一样。她问母后为什么皇宫变得像是新建的?母后坦白回答这就是新建的,因为攻入京城的叛军首领李茂贞烧毁了原有的宫殿。从此,李檍就记住了李茂贞这个坏人的名字。

    母后并未告诉李檍:其实檍儿最初记忆中的皇宫也是重建的,真正原版的大明宫早已毁于黄巢之乱。此外,李檍也浑然不知,在大唐皇室一行人寄居华州期间,华州刺史韩建诛杀了十一名李唐宗室亲王。

    关于大唐皇室经历的种种惨剧,何姗在檍儿面前向来尽量少讲,为的是想给檍儿一个大致上无忧无虑的童年。只遗憾,事与愿违!在少阳院苦熬的这些严寒冬日,李檍已到了逐渐长大懂事的发育期,难免会思考处境而心生疑惑。何姗一旦面对檍儿不停发问,就再也无法避谈大唐皇室为何会沦落至此

    某一天下午,李檍趁着父皇在午睡,就去找母后提问解惑。

    何姗坐在少阳院的书房内,正在用小石杵与小陶钵亲手研磨茶粉。少阳院的书房为了让太子随时得以品茗提神,早就有很多包茶叶储存于靠墙的柜子内。茶叶可谓少阳院最不缺的物品。这让何姗能够保持她打从嫁到北方以来,每年冬天以雪水烹茶的风雅习惯。

    李檍踏进书房时,正好看见一名宫女把收集所得的一盆积雪倒进了一个大茶壶,再把大茶壶放上火盆。等到宫女屈身告退之后,李檍就走向坐在书桌前的母后,行礼请安。

    “檍儿,你怎么到书房来了?”何姗望着女儿,略带讶异问道:“你妹妹她们呢?”

    “她们在玩她们的布娃娃。我没心情跟她们扮家家酒。”李檍直率答道:“母后,檍儿心中有好多疑问,怎么想也想不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