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458 《科学》,正式启航!(万更求订阅)(第2/5页)
因为很多领域没有院士。
第三种,“评论”。
它要求综述具有跨学科意义的最新发展,并突出未来的方向,6000字左右,正文包括摘要、概述主要主题的导言、简要副标题和重要未解决问题的概要,100篇左右的参考文献,4-6个图表。
除了特刊的“评论”外,所有的“评论”现在都只在网上发表。
也就是不会在纸质版的刊物上收录“评论”的全文,只会放550-600字的摘要,包括背景、进展和展望三个部分。
大概也是因为篇幅太长了的缘故。
而且,许秋估摸着《科学》的综述应该是大佬专属。
反正他一般很少听到有人在《科学》上发综述,有机光伏领域他也没有看到过发表在《科学》上的综述。
最后一种,“短评”。
具体又分为了六类,包括“观点”(perspectives)、“书籍或媒体评论”(booksors)、“信件”(letters)、“电子信件”(eletters)、“技术评论”(technicalents)。
“观点”,1000字加1张图片,需要突出近期重大的科学进展,但不能主要讨论作者自己的工作,可以为一个领域内的发现提供背景,或者解释潜在的跨学科重要性。
同时,还要求发的“观点”应该为别人的研究增加一个维度,而不仅仅是对别人论文中描述的实验进行总结。
另外,由于是为了表达个人观点,除了极少数例外,“观点”的作者不应超过两个。
换言之,就是别人发了一些s之类的文章,我过来点评点评,发表一下自己对这些工作的看法。
当然,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提出看法的,基本上是大佬专属。
“书籍或媒体评论”,最多800字,以新书、电影、展览、表演、移动应用程序、博客和其他可能引起读者广泛兴趣的媒体为主题进行评论。
同时,还要求作者在投稿“书籍或媒体评论”前联系编辑,说明“为什么你认为这项工作会引起科学读者的兴趣,以及为什么你能很好地撰写评论。”
看起来,有点影评的意思在里面,许秋估摸着同样是大佬专属。
不过,《科学》期刊居然会收这种类型的投稿,还真是许秋之前没有想到的。
“政策讨论”,1000-2000字,1-2张图片,最多15篇参考文献,要求介绍与科学和社会之间具有政策影响交叉点的问题。
“信件”,最多300字,讨论过去3个月在《科学》期刊上发表的文章或普遍感兴趣的问题。
“电子信件”,“信件”的电子版。
“技术评论”,最多1000字,2个图片或表格,15篇参考文献,无需补充材料,仅电子版发表,对前3个月内在《科学》期刊上发表的核心结论和/或研究方法进行评论。
总体来讲,“短评”这一类的文章有个共同点,那就是短。
许秋之前看到的有机光伏领域就,发表在《科学》上的文章,大多数都是出自“短评”。
这类文章,虽然也算是《科学》文章,但相比于第一种“研究文章”,和第二种“报告”格式的文章来说,含金量就差了不少。
因此,一般出去宣传自己课题组发表《科学》文章的研究者,别人都会默认他们发表的是第一种“研究文章”,或第二种“报告”的工作。
不过,话说回来,能够发“短评”的人,多半也是大佬,很多都是自己本身就曾经发表过s的。
或许《科学》提供“短评”这个类目,也是为了能让大佬们在上面多灌灌水。
这里的“灌水”只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偏中性,和狂发sci三四区的那种灌水不同。
本身“短评”就有点像是论坛一样的存在,大佬们在上面发点评论,就如同是论坛灌水一般。
在了解四种投稿格式后,许秋没有纠结太久,便直接选择了“报告”格式,也就是2500字左右,大约3页的篇幅。
因为他做的叠层器件,把有机光伏领域的效率直接推进到15以上,接近16的水平,属于非常重大的突破。
他没必要把工作做的太过细致,主要是起到一个类似于抛砖引玉的效果,吸引其他科研工作者的关注。
要是能吸引到一些研究方向摇摆不定的课题组,投入有机光伏的怀抱就更好了。
毕竟,许秋一个人能耐再大,也不可能把有机光伏领域所有的活都干完,还是要靠其他工作者共同完成。
进入这个行业的人越多,这个领域发展的也就越快越好。
就像这次选择叠层器件顶电池材料时,自己课题组的材料就有些不够用了,需要找一些外援材料。
确定了文章格式后,许秋本来打算下载几篇最新“报告”格式的《科学》论文当做模板的。
结果发现下载不了,只能预览标题、文章作者、摘要等基础的信息,如果要阅读全文,或者下载文献全文pdf,就需要付费了。
他这才想到学校没有购买《科学》的电子版资源。
不过,很多期刊的电子版收费是有期限的。
也就是说文章发表后经过一定时间,会自动转换为开源文章,这个期限有的可能是一年,有的可能是两年。
因此,许秋找了找往期的《科学》论文,从中下载了几篇已经开源的“报告”格式论文,开始对照着制作模板。
大体上和之前acs、rsc、y旗下期刊的格式差不多,改变的主要是一些细节:
比如,正文中参考文献的标注,不是常见的上标,而是正常的字体大小直接跟在语句后面,用的也不是常见的方括号[],而是圆括号();
参考文献本身的引用格式也和其他期刊有所不同,年份需要加圆括号,放在页码的后面。
大致花费了一个小时,许秋终于完成了文章撰写前的准备工作。
接下来,就是构筑《科学》论文的大致框架。
……
……
……
三天后。
周三下午,许秋完成了这篇《科学》论文的大致框架。
正文中,他一共规划了三张图片。
第一张图片的主题是“基于a标准光照条件下,对二终端法叠层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理论效率的半经验分析”。
这张图片属于叠层器件文章中较为常规的配图,在平常单结器件的文章中并不多见。
具体细分为a、b、c、d四张小图。
其中,a图是核心。
许秋构建了一个三维立体坐标系,三个坐标分别为:
x,外量子效率eqe,从65到85;
y,顶电池的光吸收边λonset,近似于顶电池材料可以吸收光波长的最大值,从900到1200纳米;
z,器件的理论光电转换效率pce,从12到30。
此外,还有第四个变量,即每个子电池的能量损失eloss,分为04、05、06、07、08电子伏特五个档次。
同时,假定填充因子ff恒定为075。
经过计算,得到在不同子电池能量损失下,光电转换效率随外量子效率和顶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