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廖化新传: 197、撤军决定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三国志廖化新传》 197、撤军决定(第1/2页)

    魏军做出坚守决定之后,形势并没有变好。
    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上庸城下,参与到围城中。
    蜀军不仅调集了大量增援兵力,还派遣了大量民夫以及江东军俘虏。
    人力上出现优势,蜀军开始三面围困。
    南面依旧集结了重兵,大肆建造攻城器械。
    西方和北方同样分散了人力,建造营地,布置防御工事。
    蜀军的主力设置在南方,一开始,魏军并没有对西边和北边的蜀军动向产生警惕。
    蜀军虽然把大批木石物料运到城下,魏军也没有想到,物料没有用于建设营地,而是利用营地的营墙做掩护,建筑了一道石墙。
    汉军连夜施工,等到天明的时候,石墙已经形成了气候。
    敌人似乎想用石墙把上庸城围困起来,放任蜀军继续行动,魏军只能困守孤城。
    为了破坏蜀军的计划,徐商亲自统帅魏军将士出城突击,强攻北面的蜀军石墙。
    孟达同样派出部将李辅,参与这次突击,表明立场。
    魏军的攻势很猛烈,将士们携带了大量拆除石墙的工具。
    蜀军依托少量简易工事,对魏军进行阻击。
    魏军的攻势毫无进展,蜀军城西大营的驻军却很快增援城北。
    魏军面临着后路被断,遭遇夹击的风险。
    还没有做好决战准备的徐商下令撤军,部队退回城中。
    尽管未能摧毁北部石墙,魏军倒也不是一无所获。
    通过抓捕的蜀军俘虏,魏军打听清楚了蜀军的大致兵力。
    不算各处营地的民夫与俘虏,蜀军兵力在六千人左右,分成三路。
    南门的蜀兵数量最多,至少有三千人,西门和北门的营地,分别驻军千余人。
    分散开的蜀军挡不住魏军倾力一击,但是,他们却可以在遇袭之后,快速完成支援。
    魏军进攻的城北大营,是蜀军守备力量最薄弱的区域。
    蜀军没有在城东布置兵力,城北的部队只能得到城西大营的支援。
    然而,这种恶劣条件下,蜀军都能守住防线,
    魏军对西、南两个方向发起突击,只会遇到更强的反击。
    蜀军有意留下城东通道,没有调兵,并非廖化有好心。
    敌人明显制定了围三缺一的计划。
    直接从东门突围,魏军会遭遇南、北两个方向的蜀军夹击,部队容易遭受重创。
    面对合围的威胁,突围的呼声,突然增多了。
    魏军再次召开军事会议,手握重兵的孟达,同样得到了徐商和吕建的召见。
    兵将们集合之后,徐商第一个开口,“上庸出现敌情,我在第一时间派出传令兵,通知攻击西城得手的朱盖将军,希望对方做好防范。”
    “反击蜀军城北石墙的行动失败后,我曾再次派出骑兵,通知朱盖南下援助。”
    “已经派出了三波士兵,却迟迟没有收到回信,我猜测,蜀军很可能已经封锁了北部通道。”
    说完之后,徐商把目光转向吕建。
    吕建说道:“为了我军的生死存亡,也为了魏王的大业,咱们必须突围求援,不能留守上庸了。”
    吕建的提议非常清晰明确,现场却没有一人出声响应。
    众将士窃窃私语的议论了起来。
    孟达同样陷入沉思,只有突围,才能救下魏军。
    如果上庸魏军选择突围,有很多退路可以选择。
    最快返回襄阳的方式,就是朝着东南撤走,经过房陵,沿着水路退回襄阳。
    但是,房陵城处于蜀军的实际控制下,魏军想要撤退,必然会遭遇到守军阻击。
    即使兵员不会出现太大伤亡,部队也会损失大量物资,尤其是孟达获取的那些战利品。
    东撤的道路行不通,魏军可以北撤,北撤之路一共有两个方向。
    第一个选择,是往西北撤退,大军先退到西城,会合朱盖的部队,再退向雍州。
    这条路线,凭空给大军增加了不少行军时间,物资的消耗将会大幅提升。
    而且,没有收到西城的回信,可不是一个好消息,朱盖的部队很可能遭遇了危机。
    第二个选择,是孟达最认可的方案,就是往东北行军,转道司州撤回魏境。
    年轻又尖锐的质问声,把孟达的思绪重新拉回现实。
    “咱们耗费了国家大量物资,伤亡了不少兄弟,这才击败了刘封,攻下上庸,你们就甘心放弃一切,灰溜溜的撤军?”
    “咱们无令撤军,你们是否考虑过家人的安危,七军叛将成何的遭遇,就是前车之鉴啊。”
    开口的魏将是一名年轻小将,难免有些冲动。
    孟达理解他的不满与顾虑,但是,这人一开口,就更没有魏将出声响应吕建了。
    吕建也不能违背众将的意愿,他把目光看向了孟达,“我们都是外人,孟将军才是上庸的老将,对上庸的情况,比咱们更了解,你来说说,如果将士们守城,都有什么机会,又需要克服哪些挑战。”
    孟达心中暗骂了吕建一句,为了避免和部将出现矛盾,对方竟然拿自己当挡箭牌。
    徐商的态度明显倾向撤军的,如果孟达提议暂时守城,不仅会得罪徐商和吕建,还会给人留下两面三刀的坏印象。
    如果孟达表示城池不可守,将来魏将们因为这件事遭受罪责,同样有可能会迁怒于他。
    机灵的孟达,当然不会做蠢事,“我确实在上庸城呆过一段时间,但是,我对城池的了解,却远远比不上申耽。”
    申耽的身份特殊,没有资格参与到会议中。
    经过孟达的提醒,魏将们这才想到了申耽,徐商派出士兵邀请。
    从进城开始,申耽一直保持着低调,因为孟达的提议,这份低调被打破了。
    一走进营帐,众将就把目光看向了申耽。
    这名上庸豪族似乎很紧张,求助的眼光看向孟达。
    孟达回给对方一个鼓励的眼神。
    申耽直接开口,“我侥幸参与过两次上庸城的防守,不论是蜀军攻入上庸,还是我军将士兵临城下,我都选择了开城投降,上庸城的城防设施完好无损,将士们如果据城防守,难度并不大。”
    徐商直接提出质疑,“既然上庸城防设施完好,你为什么没有选择据城防守,而是主动投降?”
    申耽露出讪讪神色,“上庸的粮食大多靠水路运输,困守孤城,外面的粮食运不进来……”
    说完,申耽便沉默了,直到徐商示意他继续开口。
    申耽说道:“除了防御工事完好,上庸城的地势也非常好,西接西城,东靠房陵,只要咱们能得到朱盖将军的配合,就能形成犄角之势。”
    申耽的本意,明显是想坚定魏军众将士的守城决心。
    但是,经过他的这一番劝说,即使是那名最坚持守城的青年人,也出现动摇了。
    魏军解决不了粮草难题,朱盖的支援又无法依赖,上庸已经成为了一处死地。
    徐商连连点头,“麻烦申将军了,退下吧。”
    申耽似乎认为自己表现的很好,离开之前,还给孟达使了不少眼色。
    孟达不得不把头低下,假装没有看到。
    徐商的表情严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