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嬛韶光: 5、题字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琅嬛韶光》 5、题字(第1/2页)

    书肆的前期准备已近收尾,距离开市也没有多少日子了,锦秋左思右想,还是要请大儒给铺子题个招牌,再写一副楹联,在此之前安清县倒是有一间小书肆,但规模远比不上锦秋这间,藏书之格调也及不上锦秋这间,故而她有信心能得到段山长的支持。

    段山长没有考过科举,也没有做过官,照他的话讲,是效仿五柳先生,种豆南山下,隐居桃花源,安清县也的确算得上是华胥之地,段老在此也确实为安清的许多寒门少年实现了登科梦想。

    所以锦秋想岔了一件事,她以为段山长才名远扬,又不流于世俗,是个开明旷达之人,但她不知书院的学子都是要入仕的,书院教授的仍然是世俗之道。

    故而当锦秋独自来拜访时,段山长的第一反应是皱起了眉。

    “上次许她一个女娃在我书院听了三日的课,已是念在她一片孝心难得,谁承想她出了书院就瞎折腾,招个伙计还要闹得满城风雨,一个闺阁女子,还未嫁人就抛头露面,成何体统!”

    本不欲见她,但转念一想,或许教化她一番,也是功德。

    锦秋将礼物交给了段家下人后,就在南书房等候,不过喝了两盏茶,就见段山长亲自出来迎客,忙起身行礼道:“山长。”

    段山长摆摆手:“纪小姐此来,可是为了令尊的学业?”

    锦秋微微笑道:“家父根基略浅,不过胜在踏实,叫山长费心了,学生此来,另有一事相求。”

    段老微不可察地将背脊向后倾了倾,顺着问道:“纪小姐可是在安清遇到了什么难处?”

    锦秋不敢卖关子,忙恭谨答道:“学生在九平街盘了一间铺子,欲经营个书肆,此来拜访,是想请先生赐个名儿。”

    段山长并未露出锦秋预料中的赞许之色,甚至轻轻皱起眉毛,沉吟了许久。

    锦秋的心缓缓提了起来,段山长终于开口:“纪小姐应知我书院学子可在我藏书楼随意借阅,分文不取,而寻常百姓一年到头也不碰书册,你这书肆恐怕难以盈利,为何选中这一行当呢?”

    “学生查阅了县志,安清公子建立安清县已近百年,百年间安清县无灾无难,安稳太平,老百姓也是时候读书明智了。”

    段山长语气缓和了很多,但也只是说道:“纪小姐眼光长远,堪比男子,此事且容老夫考虑两日,再给答复,总不至于耽搁了纪小姐开市揭牌就是,可好?”

    锦秋无有不可,本就是求人办事,等两日又算什么,忙起身恭谨应是,施礼告退。

    锦秋带周逸川回了纪家府宅,把他安排在书房写请柬,就独自到后厨去了。

    连日奔波,似乎许久没有和父亲好好叙过话了,锦秋今日打算亲自下厨,攒上一大盘五珍八宝汤,顾名思义,就是将五种山珍,和八种肉食大锅蒸熟,再煨一锅热腾腾的羊汤,泼洒在蒸熟的食材上即可。

    冬日还未退尽,乍暖还寒时候,冰雪消融,最是寒冷,吃上一锅热腾腾的热汤,夫复何求。

    说干就干,五珍八宝并无定式,厨房有猪心,乳鸽,山蘑菇,驴肉,牛大骨等物,都可入菜,或蒸或煮,架上火就成,锦秋腾出手来,又调了个酱汁子,拌了一大盆野蕨菜。

    以往在关外戍边时,最厌恶的就是这些野菜,每每读到书中文人雅士曲水流觞,皆心向往之,但不知为何,一旦吃不上了,心里还怪惦记的,金窝银窝终不如自己的狗窝,山珍海味比不上家里的妈妈菜。

    撇开思绪,锦秋专心揉面,虽然市面上已渐渐流行一种可以久存的挂面,但大家普遍还是觉得自己亲手做的更好吃,不过锦秋没有拉面的力气,醒好面后,等厨娘来做。

    安排了厨娘看灶,锦秋又回到了书房,此时周逸川的请柬也晾干了大半。

    锦秋一见就十分惊喜,不吝称赞道:“小川,看来擂台那日你还未尽全力啊,这笔书法比我还强些,笔力坚劲,又不失峻丽。”

    越看越觉惊叹,甚至不是比自己强些,而是强很多啊,细看有柳公权之风,学问如何不得而知,单这一手书法,就可以谋生了。没想到安清县的文化普及程度如此之高,一个失怙少年都能写得一手好字,看来这个书肆开的很是应当。初衷也没指望能赚多少银钱,但现在看来,或许能生意兴隆也说不定呢。

    嘿嘿,其实锦秋倒不是很期待客似云来的场面,书肆安静些,她才好读书,锦秋在二楼给自己留了一个雅间,焚香品茗,赏景读书,岂不是人间美事。

    两人将请柬分了类,像知县张老爷这种有地位的,或是左右店铺的掌柜这种有交情的,由锦秋亲自去送,像书院的学子们,只有几面之缘,又人数众多的,由周逸川去送。

    纪飞辛下学回来后,就闻见家里飘出来的羊汤味儿,赶忙洗手净面,与女儿痛痛快快吃上一餐,纪家向来没有食不言的规矩。

    “你的书肆准备的怎么样了?”

    “只等段山长的牌匾了。”

    “我看这事悬,我打听过了,段山长尊孔崇儒,还是很重礼仪规矩的,整个安清县,恐怕谁的官职也大不过为父吧?不如我给你题一幅匾额得了,堂堂伯爷给你题字,如何?”

    “好呀,用过晚膳,我亲自去书房给您研磨。”

    二人用过饭,正欲往书房走,小厮来报,段公子来了。

    锦秋心里莫名一喜,急问道:“可是书院的段南星段公子?”

    小厮仍不敢抬头,垂首答道:“正是。”,便不再多言。

    锦秋想出去待客,但家里毕竟有男主人,只得独自往书房研磨。

    段南星此来却恰是有事要找锦秋,不过段家家风严谨,贸然上门求见人家女公子,这事他做不出来,只得请纪飞辛代为转达。

    原来段南星听说了纪兄的女儿要开一间书肆,纪兄为人豪爽大气,古道热肠,又虚心向学,毕竟同窗一场,举手之劳,实该相帮,得知父亲只是顾虑纪小姐的女儿身份,便一力劝说父亲,终于说动了段山长,题名“琅嬛书肆”。

    琅嬛,传说中仙人藏书之处,日月光华,仙云缭绕,是顶好的名字。

    纪飞辛喜得连连道谢,欲留段南星喝上两杯,段公子却拒绝了,只道开市时必会捧场,纪飞辛也不强留,亲自送客出门,又称明日必亲自向山长道谢。

    纪飞辛将卷轴交给小厮,又恢复了淡然神色,转身回了书房。

    锦秋已经研好了磨,心思早就飘到南书房去了,一见纪飞辛回来,忙问道:“爹,段公子来府上是有何事?”

    “是学业上的事,哎呀,突然有些口渴,帮我煎碗木樨茶来吧,我帮你题字。”

    锦秋收起情绪,出门煎茶去了。

    纪飞辛赶紧叫小厮进来,将卷轴在桌案上铺好,又故意在手腕上沾了一点墨汁。

    锦秋很快就回来了,一进门就见到桌上四个大字,不由惊奇,煎个茶的功夫就写好了?

    低头一看,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笔力雄浑,墨酣力匀,细看有元代赵孟頫之风,又能看出有自己的见解,整个安清县,恐怕只有段山长有这份功力,再说,墨都干了,看来刚刚段公子是来送卷轴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