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法: 第五百一十五章引狼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朕法》 第五百一十五章引狼(第1/2页)

    兴庆府。
    董富春、董强率部退回城中,并下令高度戒备,防止汉军报复而突袭兴庆府。
    “这次得罪了汉军,不知汉廷是否会让韩德率兵报复?”
    董强忧心忡忡,关中军实力强大,远非史飞部所能比拟的。
    这段时间,汉军一直忙着剿灭关中的匪患,以及向关西一带屯田驻兵,威慑沙罗,没有理会他们,所以他们才能如此逍遥的称王称霸。
    但是,一旦汉军北上,他们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这次,没能成功救出别姬和孛斤呼哈也,便不能谄媚蒙烈,想使蒙烈出兵相助,几乎是不可能。
    董富春思索,但好歹替蒙烈阻击了一下史飞,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想来蒙烈也不会太绝情,眼睁睁看着他被围困而不救援。
    韩翼、史飞消灭了成云部后,很想进攻兴庆府,但被韩德勒令撤回。
    韩德自然很想打掉董富春,解决关中北部的这个隐患,以兴庆府为据点,与东面的李皕遥相呼应,共击蒙烈。
    但朝廷一日不下令进军,他就只有按兵不动。
    韩翼、史飞率部过溦水,退到灞下,见到韩德,史飞心有不忿,给了韩德几个象征性的苦笑。
    韩德知道史飞的心思,叹了口气道:“眼下我们刚刚占了关中,局势不稳,南方各省起义不断,朝廷国库空虚,钱粮不足,丘阳易守难攻,一时间攻取不下,所以陛下不敢轻易用兵,担心因此加剧国内矛盾,这次董富春出兵阻击史将军,董富春犯了众怒,朝廷肯定会支持陛下用兵的,我已向陛下递了奏章,不久就会有回复。”
    史飞抱拳道:“董富春卑鄙小人,不杀不足以解我心头之恨,可惜我还要回幽州复命,不能久留,待我回幽州复命后,就向朝廷申请调令,加入关中军,与韩大人一起讨伐董富春这个狗贼。”
    “好,我关中军无论何时,都热切欢迎史将军。”
    韩德笑道。
    史飞拜别韩德,率部离开灞下,他派人押送别姬、孛斤呼哈也前往洛都,自己则率大部往幽州。
    洛都。
    宫中,王秦看完边境各地来的公文,脸色有些沉重。
    史飞掳走了别姬和孛斤呼哈也,虽然个人声名远播,但对朝廷来说,却既是荣耀也是压力。
    幽州边境的伯叔台,最近多次挑衅幽州的汉军和各个部落,李皕只是忍让,没有与伯叔台发生大的冲突。
    而史飞却在红梁河遭遇了董富春和成云部的进攻。
    很明显,这是蒙烈授意。
    毕竟史飞掳走了他的妹妹和心腹重臣,如果不予以还击,他蒙烈的脸面往哪放?
    韩德请战,打算近期内率兵攻打董富春,彻底解决这个隐患。
    王秦有些头疼,他很想打掉董富春。
    但丘阳的地形太过复杂,沟壑叠加,不利于军队展开大规模的攻城。
    倘若韩德久攻不下,朝廷内部肯定会流言四起,痛斥韩德和他这个皇帝,而民间自然也会非议颇多,还有一个问题,后勤补给困难。
    除非能在一个月内结束战斗,这样就不会给关中百姓增加负担。
    想了很久,王秦给韩德回复,继续待命,等待时机。
    能不打就不打,能小打,决不大打,如果大打,那就只有玩命。
    这是王秦现在的想法,他希望能过个三五年的太平日子,好让国家喘口气,恢复经济,等积攒了一定的家底,再给敌人重创。
    抛开边境的各种麻烦,朝廷内部亦有很多矛盾。
    为此,王秦决定对朝廷六部及内阁,进行一轮大的人事调整。
    内阁的官员,将不担任六部的实权职位。
    同时,六部的实权官员,也进入不了内阁。
    因为许平还有诸多事务在身,不能在京处理政务,所以,王秦不再让许平担任首辅。
    就这样,做了大汉九年首辅的许平,被免职了。
    而马践,则被任命为内阁首辅,同时还被调入内阁的有大学士杨吉、顾昭、周康、孙舒。
    除马践外,其余四人,都是清一色的翰林院出身,并且在地方任过职,体会过民间疾苦,知道政策的弊端,能有力的配合马践,制定策略,大力改革,推广仁政。
    韩淝,仍任刑部尚书。
    曾禾,任吏部尚书。
    程理,任户部尚书。
    杜玄,任礼部尚书。
    蒋虎,从南方调回京城,任兵部尚书。
    万云展,任工部尚书。
    这次调整,引起了朝廷一次巨大的震荡。
    六部和内阁,形成了互相压制和对抗的局面。
    这大大加强了皇帝手中的权力。
    针对朝廷的人事调整后,王秦又对各省进行了调整。
    南方和三川、北方、关中,重新规划各省区域。
    裁撤南方的两个省,将其地域并入其他行省,南方还剩下四省,其他行省的区域,只进行部分区域的调整,好让各行省能更好的治理下辖地域。
    如此,大汉仍有十三行省。
    以马践为首的内阁,在王秦的支持下,大刀阔斧的展开了改革,虽然各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抵触和反抗,奈何朝廷的力量太过强大,反抗和抵触的下场只有粉身碎骨。
    因此,改革还算顺利,百姓们感受到了切切实实的利益,自然会全力支持朝廷。
    正在西京忙的焦头烂额的许平,得知自己的首辅之位没了,差点昏厥了过去。
    他干了九年有名无实的首辅,就这样被撤了?
    许平在心中将王秦喷的狗血淋头,太无情,太过分了!
    他为了大汉,殚精竭力,劳苦功高,怎么说撤就给撤了?
    气愤啊!
    没几天,王秦的旨意来了,旨意中,宣布撤去许平首辅之位,但同时,任许平为太子太师兼尚书令。
    这道旨意,勉强让许平的愤怒得到了一定的化解。
    王秦封许平为太子太师,就是考虑到王恪太聪慧,长大后会对王凛的太子之位造成威胁,所以为了王凛的地位稳固,让许平为王凛保驾护航。
    同时,他让荆棘教导王凛武艺,荆棘是禁军统领,京畿重地由他看护,有荆棘、许平两人一文一武在,王凛的地位将无可撼动。
    只是许平心思太多,虽然太子太师暂时能令他感到振奋,但时间一久,必会有厌倦,会有其他想法。
    王凛资质平平,性格软弱,并非开疆拓土的雄主,顶多做个中庸之帝。
    虽非王秦的理想人选,但王秦认为,自己这一生都在打仗,增加百姓的负担,所以,他死后,下一任皇帝最好是个守成之君,不给百姓增加负担,只要按部就班他制定的国策,大汉只会日渐昌盛,不会衰弱。
    可若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君主,继续开疆扩土,只怕大汉会被他带入深渊。
    毕竟不是每一个君王,都能很好的平衡国内局势,有些事一旦做过了头,只会适得其反。
    王秦考虑到大汉的未来,不免有些惆怅和焦虑,因此,他最近常常召见王恪、王凛,对比他俩的功课做的如何。
    但常常会被王凛的愚笨气的不行。
    反倒是王恪,聪慧过人,年纪小小,名声都传到了宫外。
    王秦告诉杨姝,让她有时间就带王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