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雪: 第一百零六章 西北戎边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宋时雪》 第一百零六章 西北戎边(第1/2页)

    “微臣坚在陛下面前失礼了,请陛下降罪。”宋延福宫延福殿之内,满脸疲惫之色的李三坚对宋帝赵佶说道。
    李三坚使辽回来,就马不停蹄的赶往延福宫向赵佶覆旨,随后又将王黼、朱勔暴打一番,将延福宫群玉殿搅了个天翻地覆的,虽然将王黼、朱勔揍得遍体鳞伤、抱头鼠窜,但杀敌三千,自伤八百,李三坚累得够呛不说,自己也是身上挂了一些彩,身上的官袍也是破损不堪。
    “李郎中,看来你是对朕有不少怨气啊?”赵佶看着李三坚问道。
    “微臣不敢”李三坚闻言躬身答道:“微臣心中除了有些心痛之外,并无其他。”
    “哦?心痛?你心痛什么?”赵佶问道。
    “微臣忆起当年建中靖国时,微臣忆起荡涤海内污秽时,微臣忆起章公、曾文肃,心中不免是绞痛不已。”李三坚平静的答道。
    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李三坚不但回忆起建中靖国之时,还回忆起章惇章子厚之言。
    章惇当年在赵佶争位之时,说出此言,当时朝堂之上,没有人会相信,章惇也因此被赵佶怀恨在心,自宰相之位被黜落,一贬再贬,直至贬死他乡。
    李三坚当时是信章惇此言的,但赵佶登基之后的所作所为,却使李三坚半信半疑的。
    赵佶初登基,志气勃发,欲承父兄之志,改元建中靖国,启用元祐、元丰被贬旧臣,赦免冤屈之臣,如李三坚的恩师苏轼。赵佶欲荡涤海内污秽,行革故鼎新,行新政,广开言路,减免百姓赋税,并为海内感佩,咸颂新皇德政。
    赵佶复用蔡京,除了需要蔡京为其敛财之外,也是欲承父兄之业,变法图强,也是想有一番作为的。
    当时的赵佶也是想有一番作为的,一切都是向好的方面发展的,可没过几年,赵佶便是原形毕露,此时更是变本加厉的,大兴花石纲、大修延福宫、艮岳,铸九鼎、建明堂、修方泽、立道观,等等劳民伤财、坑民害民之举,等等荒谬之事是一件接着一件,宠信小人,而远贤臣,此刻已经闹得全天下怨声载道了,天下大乱就在眼前了。
    辽帝耶律延禧喜游畋享乐,怠于朝政,辽内部也是百弊丛生,矛盾尖锐。
    辽帝耶律延禧如此,赵佶更甚,两人似乎是在相互比拼,比拼将祖宗江山社稷毁于一旦。
    “你欲行章惇、曾布之举?”赵佶闻言呆了半响后,看着李三坚冷冷的问道。
    章惇、曾布之举?章惇、曾布之举怎么了?李三坚闻言顿时气往上冲。
    章惇、曾布最起码是劝赵佶从善举,是劝谏赵佶行利国利民之举的,而不像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勔、朱勔、李邦彦之流,是一味的迎奉上意,是助纣为虐,且这些佞臣打着绍述新法的旗号,是无恶不作,贿赂公行,卖官鬻爵,巧立名目,增税加赋,搜刮民财,无恶不作。
    “臣才资浅陋,怎敢行章公、曾文肃之举?”不过无论怎样,无论李三坚心中是怎样的愤怒,但赵佶毕竟是为大宋皇帝,为九五之尊,而与皇帝对着干的后果是不言而喻的。李三坚可不愿意做什么悍不畏死的直臣,可不愿意为比干,如此的不计后果。
    李三坚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自己的母亲符二娘考虑,也要为自己的家人考虑。特别是母亲符二娘,夫死子亡,含辛茹苦将自己养大,此时若李三坚有何意外,母亲符二娘断无继续活下去的勇气。
    当年李三坚愤而上疏朝廷,从而被羁拿进京,已经使符二娘担心,已经令她悲痛欲绝了,自这件事情后,李三坚就暗下决心,今后这种事情决不能再发生了。
    于是李三坚神情平和的对赵佶说道:“陛下,微臣才资浅陋,身心疲惫,愿向陛下辞行,就此告老还乡,携母回归乡里,躬耕田亩,闭门读书,就此了此一生。”
    此时的李三坚确实有些心灰意冷了。
    同时李三坚也明白,天下大变就在不远处,因此李三坚欲行明哲保身之举,携母亲及家人返回琼台儋州,远离灾祸,远离人世间的喧嚣。
    但李三坚的如意算盘能够实现吗?答案是否定的。
    “不许!”赵佶闻言差点笑出声来,随后断然否定道。
    才三十出头,正当年富力强之时,他就想告老还乡了?赵佶心中暗暗好笑。
    此时赵佶又回忆起与李三坚的往事,同时见李三坚一副失魂落魄、浑身疲惫的模样,心中起了一些怜悯之意。
    李三坚是个忠臣无疑了,赵佶心中暗道,今日痛打王黼、朱勔,其实是李三坚在委婉的劝谏自己。
    李三坚不知道的是,赵佶一直在暗中观察李三坚的。赵佶是故意将李三坚敕封为礼部郎中,其后命其出使辽,就是想看看李三坚是否有怨言,是否是心怀不满。
    对于李三坚此时的表现,赵佶还是较为满意的。
    赵佶不但需要鹰犬,还是需要忠臣,需要能臣干吏的,江山社稷,只有忠臣,只有能臣干吏才能够保全的,赵佶对此心中是非常清楚的。
    “陛下,这”李三坚苦着脸说道。
    这也太欺负人了吧?劝也不听劝,走还不许走?李三坚心中苦恼的想到。
    “敕书楼,五库三、十二”赵佶随后喃喃自语道。
    “陛下?”李三坚闻言诧异的看着赵佶说道。
    敕书楼,五库三、十二,这是当年废后孟皇后托徐婷婷带给李三坚的话,随后李三坚被羁入皇城司司狱,李三坚便托了高俅办此事。
    敕书楼为大宋保存制、诰书的地方,也就是保存圣旨的地方,宋历代皇帝的圣旨基本上是保存在了敕书楼。
    敕书楼,五库三、十二就是存放某份圣旨的具体地方,这还是李三坚被被羁入皇城司司狱之后,静心推敲,才想出来的。但到底是什么圣旨,李三坚却是一无所知的。
    要搞清楚这件事情,还得落在废后孟皇后的身上,李三坚心中暗道,看来抽空还要去拜访拜访孟皇后了。
    “没什么”赵佶闻言挥了挥手道:“你想走,朕可以让你走,不过不是还乡,而是去他处。”
    “陛下这陛下命臣去哪里啊?”李三坚闻言有些心惊,又是诧异的问道。
    回福建路继续为官?继续自己的建军大业?这是不可能的李三坚随后就否定了自己心中的这个想法。
    自有宋以来,宋历代皇帝就对藩镇割据是严防死守的,一名大臣几乎是不可能长期在某处掌握军、政大权的,无论其实武臣还是文臣。
    文臣或宦官也许要好些,也许给他们时间要多一些,如童贯,掌握着西北兵权,但必然会对其有些不少限制或监督的,一旦有何风吹草动,就会立即动手拿下。
    而李三坚为文臣,掌福建路军、政大权时间多达十年之久,已经够久了,这也是李三坚被赵佶猜忌的主要原因,也并非完全是由于蔡京、朱勔的陷害所致的。
    因此此时李三坚是不可能再回福建路继续掌军、政大权的。
    “去西北”赵佶闻言点头道。
    赵佶的家臣,赵佶的潜邸之臣之中,就属李三坚混得最差了,何执中此刻已贵为大宋宰相,而高俅为一名家奴,此刻却窃居高位,为三衙之“殿帅”,为武阶官之首,太尉。
    因此赵佶的打算就是,让李三坚去西北混些军功,其后再迁官回开封府,并委以重任。
    此刻蔡京之流已经逐渐成为了尾大不掉之势,因此赵佶打算重用李三坚,与其分庭抗礼,与蔡京等人分权,当然前提是李三坚有这个能力。目前看来李三坚能力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