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东垣契阔(前篇)》 1、李宗祧登基(1)(第1/1页)
太常国中,到处弥漫着不安的气氛。宫中一片素缟,新皇李宗祧跪于灵堂之上,望着先皇梓宫,心中既有悲凉,又有一种不可名状的孤单。
先皇卧病已久,其间一直是太子监国,但是李宗祧怎么也不会想到先皇真的就这样弃自己而去了,他还并没有做好要独自一人治理国家的准备,也还不想这么早就坐上皇位,独自撑起这个国家。虽然他是先皇的嫡长子,但此前先皇尚在盛年,素来体格强壮,又有武功护身,为君之日尚久,所以太子之位迟迟空缺未立。李宗祧谨守太傅教导的“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之理,一心以古圣人为表率,倒并未把太子之位放在心上。全不曾想先皇一日生病,竟病重至此。而他,也是在先皇病重之后,才匆匆忙忙地被立为太子,开始监国。如今,先皇真的舍他而去,他才真切地体味到一国之君的孤单与无助。不过还好,他还有兄弟,也算是有所依靠。
李宗祧扭头望了一眼身边的同亲王,心中顿感安慰。同亲王李宗器是陈太妃之子,几乎是与他一同出生的,只不过稍稍晚了两个月而已。因为年龄上的接近,两人的起居生活往往都连在一起,一起行冠礼,一起入太学,连出水痘都是一起生病,又一起病愈。与其他皇室兄弟相比,同亲王在李宗祧心目中要更加亲近些,刘太后对陈太妃也格外关照。“有同亲王相助,相信朕一定能把国家治理好吧!”想到这些,李宗祧心里轻松了许多。
先皇的丧礼之后,就是李宗祧的登基大典了。
经过多日熟悉,李宗祧已经能够沉稳地处理各项事务了,内心的不安逐渐褪去。大典当日,皇室成员与文武群臣肃立殿内,李宗祧于大殿之上从容接过印玺,正式坐到了龙椅上。紧接着,大司徒刘致虚在大殿宣读诏书,昭告天下,改号福瑞。
这时,殿外似有一些骚动,李宗祧望见隐隐有侍卫的身影急匆匆跑入殿内,将一封书信交至司礼太监王信手上,王信一拿到书信,脸色大变,犹豫再三,还是悄悄凑到李宗祧耳边,轻声告知。李宗祧听完,神色稍异,但是片刻便恢复了平静,待大司徒将诏书读完,对群臣言道:“朕刚刚收到边关急报,童戎国率兵袭我边关,边城危急,众卿有何良策?”
登基大典上听闻边关消息,殿上群臣有些意外,各个交头接耳,未可进言,殿上的气氛有些尴尬。这时,一个洪亮的声音响彻大殿:“臣愿率兵前往御敌。”顺着声音看去,正是文延寿将军。李宗祧心内会心一笑,他知道文将军肯定会第一个站出来的,也相信有文将军在,边关危急可解。
此时,大司马许守静亦道:“陛下,文将军御敌固然不错,但还需再有一名副帅,以为接应。”
又是一阵尴尬的沉默。
还未等他将请命,同亲王意外地站了出来,称道:“臣愿为副帅,与文将军共同御敌。”
大司马道:“同亲王未曾领兵御敌,恐不能胜此重任。”
同亲王言道:“我虽未曾领兵,但自小习武,又熟识兵法,正可为国效力。”
大司马闻言,默不应声,抬头瞅向了李宗祧的方向。
李宗祧听了同亲王的话,也有些意外。同亲王的武功他是知道的。他与同亲王从小一起长大,他喜文,同亲王喜武。先皇一直希望他也像同亲王一样勤修武功,奈何他在体能方面天生就没什么优势,性情又温善纯良,最不喜打打杀杀。要论经史子集、琴棋书画,他是样样精通,武功方面却是练来练去也只不过是些皮毛功夫,只好作罢。幸亏他生在皇族,做皇帝这事儿也不需要经过武功的考核,算是便宜了他。倒是同亲王在武功方面用力颇深,也颇有天赋,虽说皇宫中大内侍卫高手如云,用武之事怎么着也轮不到同亲王自己动手,不过真要和寻常的江湖
侠客比起来,同亲王也未必会输。先皇在世时,也常常将城内、宫内的守卫工作交给同亲王一二,但是,真正领兵打仗之事,同亲王还从未接手过。
想到这儿,李宗祧说:“宗器,边关之事危急,你去有些不妥。”
同亲王有些焦躁,恳切言道:“皇兄,如今皇兄刚刚登基,国内还有诸多政务需要处理,边关之事如果臣弟不能分忧,愧对先皇,枉为人臣,望皇兄恩准!”
听了这些,李宗祧有些犹豫。确实,皇室成员中,同亲王出类拔萃,即使未曾征战,李宗祧也非常信任他的能力。若是任命他出任此次征战的副帅,未尝不可。只是李宗祧心中还有些私心,他刚刚登基,如果能有同亲王在身边扶持,他的心较为安定。更重要的是,他不忍心同亲王遭受征战之苦,也担心他在战场上的安危。
同亲王似乎看出了李宗祧的疑虑,道:“皇兄,男儿志在四方,此时正是臣弟贡献才能的时候。臣弟的武功皇兄也是知道的,况且,有文将军为主帅,臣弟相信此次出征定能退敌侵犯、凯旋而归,望皇兄恩准!”
李宗祧沉吟片刻,言道:“好吧,就依皇弟。”
同亲王面露欣喜之色,文将军不赞一词,似有隐忧。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