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宋: 第八章 八大王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辅宋》 第八章 八大王(第1/1页)

    大宋的京兆府,也就是李唐时的长安。
    唐灭亡之后,曾被改为大安府,历经后晋、后汉、后周,一直到赵宋,复名京兆府。
    随着经济政治中心的东移,只是此时的京兆府,连陪都都不是。但因其历史渊源和地理的特殊性,依然是大宋集西北经贸军事为一体的西部重地。
    下辖十三县,含长安、樊川、鄠、蓝田、咸阳……以及乾祐。
    此外,包括节度使和京兆府尹的行政场所,仍在庞大的长安城内。
    今时今日,距离前任京兆府尹贪污事发,被御史台状告,而后押解往开封已有三月。
    让许多人意想不到的是,自澶州城返回开封府的宋真宗并没有第一时间处理京兆府人选问题。
    直到月前才传来消息,皇帝打算派遣一宗室亲王遥领。
    这位宗室亲王不是别人,正是宋太宗第八子,皇帝的弟弟广陵郡王赵元俨。
    至于说京兆府的实际代理人,则是由知京兆府事来担任。与此同时,让人心惊的是,新调任知京兆府事的,乃是担任过陕西转运使,后因举人失当免官的薛奎!
    京兆府官场的巨大震动,于治下多多少少有些影响。
    有人惶恐,有人欣喜。
    炎炎夏日,长安城同样被烈日笼罩。
    路上的行人自然少了不少。
    不少人都躲在阴凉处,或于茶肆喝着清茶,听着小曲,或于树荫下,扇着扇子……
    街面的背光处,一处简陋的瓦肆内,同样有三两个说书人,拿着短凳木桌,手持木块,声情并茂地讲解着天下的奇人异事。
    “却道那乾祐令之子双目火眼金睛,只是三两个呼吸,便查到了案件的关键性证据,一举洞察了这些令无数捕快头痛的大案!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详解!”
    啪!
    惊木响起,那中年留着长吁的男人放下手中的活计,美滋滋地喝了口凉了半天的茶水。
    前方围观辛辛苦苦围观半天的几十人可不买账了,纷纷嚷着让这中年说书人一次性说完,讲讲那背后真凶是谁。
    但说书这工作,就像写文章一样,必须有跌宕起伏,以使人心心念叨,这才会有人经常光顾。
    所以,无论周围人怎么说道,中年文士打扮的男子都不为所动,鼻孔朝天。
    就在此时,人群之后,忽然传来一阵略显青涩的声音。
    “幕后主使,可是那潘妇人?”
    潘妇人?
    竟是此人?
    很多听众仔细一想,很快露出恍然大悟之感。唯有那说书的中年文士冷哼了一声,看起来被人砸场子的心情不太好。
    只是当听书的众人转身望向那声音来源之地时,人已经走了,仅留下数辆马车扬起的灰尘。
    车内坐着的正是新到任,受帝命遥领京兆府的广陵郡王赵元俨。
    朝野内外,有喜欢称之为八大王。
    赵元俨生于雍熙二年,距今刚至弱冠。前些日子得皇兄真宗皇帝急诏入宫,使之往京兆府遥领。
    赵元俨内心刚开始是有些拒绝的,他肃喜文词,长安哪有开封的文坛繁荣。不过最后皇兄以祖宗大义说之,既自诩为儒生,天地君亲师的道理他还是懂的,故而最终同意。
    反正到了长安,他这个无权的亲王,也不需要多做什么,正好浏览下秦川大地,闲来读读书册,顺道拜访下三秦名士。
    很好!
    很有精神!
    作为前太宗皇帝最为喜爱的儿子,又自小在深宫内苑长大,赵元俨其实并没有多少野望,也知道不应该藏匿那些祸心。
    “郡王,京兆府到了!”
    随从的声音从外面响起,正在思考方才那乾祐奇事的赵元俨睁开了眼,他人长着一对大耳朵,这在民间看来,是有福相。
    赵元俨掀开帘子一看,一股热气迎面而来。没想到从那瓦肆听了会书,再眯一下眼,就到了京兆府府衙。
    入目,正前方是一座威严的府门,只是比开封府衙门要略小一些,可也难掩那磅礴的气势,不亏是前唐官寺之所在。
    “去给知京兆府事说一声,就说我到了!”
    由开封至长安,赵元俨走走停停,差不多花了一个半月。
    从之前长安传来的信件得知,被启用的薛奎早一步他来到长安,处理积攒的政务,以及于周边各县巡视,防汛防灾。
    不得不说,薛奎在处理政事这一方面,还是很有能力的。
    无论是任仪州推官,还是之后迁殿中丞、知长水县,又知兴州。薛奎在本官位上的政绩,都是有目共睹。
    也难怪在陕西路下辖京兆府出现大的官职变动时,皇兄会第一时间想到此人。
    令仆从持着印信入内通报时,赵元俨已经下了马车,整理好身上的衣衫后,往官府大门而去。
    ……
    “广陵郡王到了?”
    今日正巧于内处理公务的薛奎得到下属通报消息后,迅速放下手中事,前往前衙迎接。
    实际上,他与赵元俨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且多是在数年前的开封城内宴会之上。
    那时的赵元俨还是太宗皇帝赐封的周王。
    时间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
    再说今次官家下令,使赵元俨亲往遥领京兆府,从官多年的薛奎却并不意外。
    宋辽之战,自年前十二月的檀渊之盟后,顺利落下帷幕。真宗皇帝这才有了时间和精力处理内部事宜。
    去京兆府尹实权,改知京兆府事,又以亲王遥领监督,便是收归权利的第一步。前京兆府尹的权利太大了,才会出现了那档子事……
    不过,也难得官家时隔数月,会重新想起他,启用之。
    薛奎对于远在开封的大宋官家自是感激无比。
    他素有大志,性格刚毅笃正,不与人苟合。自淳化三年,举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以来,更是严敏清正,举荐贤良。
    能再次启复,何不激动,这也证明他又有机会为大宋国效力,实现抱负。甚至为了不辜负这次机会,薛奎于短短半月内,就亲身踏遍了京兆府下的近十个县。
    四个字,干劲很足!
    本打算明日,亲自考察乾祐县,赵元俨正好到了。
    “广陵郡王!”薛奎今年三十八岁,步伐稳健,极重礼仪,一见赵元俨,便先行行礼。
    “薛公,我们可是有六年没见了!记得当年相见,还是在陈尚书的文会之上。”赵元俨回礼,感叹道。
    之后,两人一边相聊,一边往内庭而去。
    当得知薛奎明日要往乾祐去时,想到之前那个说书人所言之事,赵元俨忽然感兴趣道:“听说乾祐山高水绿好风光,不知我可与薛公一同前往浏览之?”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