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都护: 第193章 农学家赵过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大汉都护》 第193章 农学家赵过(第1/2页)

    臣会稽郡太守许延寿拜言:
    《周易》有言,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绣衣使者之事,陛下能告知与臣,臣甚为感动,然《周易》有言,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
    臣非以君臣之道向陛下进言,臣斗胆将陛下当成臣的朋友,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向陛下进献诤言,此陛下之密事,应当以密事处之,本不该告知与臣。
    知人知面不知心,纵然陛下再如何信任于臣,也不应告知于臣。
    但既然陛下已经告知与臣,臣定当守口如瓶,不会向其他人透漏。
    至于京中局势,先帝在时曾明确指定大将军首席辅政。
    先帝一声雄才大略,识人善任,既然令大将军为首席,定是信任大将军之品行、才能。
    臣冒昧说一声,陛下乃先帝之子,自然当遵先帝之遗命。
    至于会稽情况,奏疏中臣曾言语到了。
    此前因为会稽郡世家被臣一扫而空,刚刚从外界通过考试选拔了一批人才
    下一步
    许延寿针汉昭帝的密信内容,向汉昭帝说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当然,尤其是绣衣使者部分,许延寿的身份,本不应该向陛下说的,但是汉昭帝也算是许延寿看着长大的,虽然历史上汉昭帝十几二十几岁便因病就去世了。
    但是作为一个玩伴兼启蒙老师,许延寿还是忍不住向汉昭帝说了这些内容。
    至于后面,许延寿及时向汉昭帝介绍了一下自己这边的情况,顺便向汉昭帝说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许延寿也并未想过向汉昭帝寻求帮助什么的,仅仅就是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看法。
    或者说许延寿真的将汉昭帝当成了自己的一个朋友,倾诉一下自己心中在会稽郡的宏伟蓝图。
    当然,在京中,大将军、左将军、御史大夫、丞相等众人的眼皮子地下,许延寿谨小慎微,就算是内心也将汉昭帝当做朋友看待,但是一举一动却也不得不小心。
    而此时到了会稽郡,京中的很多事他自然不会参与其中,倒是少了许多掣肘,自然也超然许多。
    因此,许延寿对汉昭帝的态度更加自然一些,才有了几分胆量将汉昭帝当成一个挚友,谈了一些在京城决定不敢向汉昭帝说的话。
    将信件写完,许延寿审阅了一遍,没发现什么问题存在,这才将信封好,然后双手捧给了那绣衣使者。
    麻烦使者了。许延寿向远离许延寿站着的那绣衣使者说道。
    那绣衣使者冷冷的未说话,但是还是干练的向许延寿拱手行了一礼,双手接过信件,转身便离开了。
    选延寿将绣衣使者送出门外,目送绣衣使者上马向着长安的方向离去,这才转身回太守府。
    过了正月初五,太守府便正是开始上班了。
    许延寿亲自前往官田亲自扶着犁,赶着牛耕作了一段,算是开启了春耕礼,春耕正式开始。
    然而今年的春耕却和以前不一样。
    此前不是会稽郡的世家倒台了么,原本属于会稽郡诸多世家的天地一下便大多数收归国有了。
    太守府当然是不可能耕作过来的,因此许延寿便早早就贴出告示招租,准备将这些耕地租出去。
    而且招租许延寿也不和之前似的,定下一亩地收成的几成收归国有,剩下的自己留着。
    许延寿竟然整了两套方案:一套方案是按照原来的路子走;另外一套方案就是在平君收成一亩地收成之前,不要租金,在平均收成之后,扣除平均收成,许延寿只要告与平均收成部分的五成,但是有个条件便是一定的得按照官方的要求进行耕种。
    说来也是好事,会稽郡因为山高皇帝远,土地兼并可以说相当厉害。
    现在会稽郡诸多世家倒台,一下多出来那么多的土地,自然要租出去,原本没有土地的一下也能自己种粮食了。
    而且许延寿定下的租金第一套方案也仅要两成的粮食,并且这两成粮食虽然算赋不包含在内,但是许延寿也说了,未来在会稽郡兴修水利,只要服劳役,就可以用上缴的两层粮食租金抵算赋。
    并且除非人去世,土地也不收回。
    这和白送大家伙儿土地有什么区别?
    一下便在会稽郡掀起了租地的狂潮。
    然而豪强兼并的土地着实有点多,而且消息传递实在受限太严重了。
    仍然还有好多土地租不出去。
    并且许延寿虽然鼓励众人利用第二种方案租地,但是众人还是大多数选择第一种种植方案。
    选择第二种租地方案的多数属于原本便有一点田地,做人又有点冒险精神的家伙们。
    此时太守别驾贾政道向许延寿汇报着:太守,土地已经租出去七成了,马上就要到播种的时间了,剩下的三成暂时也没有人前来租了。
    并且已经租出去的七成土地,人们大多数选择的是第一种方案,选择第二种方案的不足二十户。
    许延寿听此点着头,沉吟了片刻说道:剩下的三成也别荒着,都是上好的水田,抓一些泥鳅放在水田里面,弄一些鸭子放养。
    来年便租出去了。
    另外并为分配的那些家伙也算是学友所成了,该让他们干点活了。
    许延寿所说的并为分配的家伙乃是上一次会稽郡选拔属吏价值观的分数比较高,但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分数都不算太高的家伙们。
    这些家伙们自然也没几个人选择他们。
    索性许延寿对他们进行培训了一段时间,提高一下他们这些家伙的素质水平。
    这段时间,许延寿别的啥也没培训,就领着众人学习一本书的内容。
    这本书乃是许延寿的增产的秘密之一:他在离开京城之前,专门交代楮侯钱奉国去找搜粟都尉赵过,缠着他写的一些关于代田法、挽耧等他的一些研究。
    这家伙乃是这个时代最顶级的农学家:
    后世的《汉书·食货志》中说汉武帝南征北战,大兴土木,疏于农业,以致国库空虚,朝野不妥,于是武帝悔征伐之事,而提出方今之务,在于力农,因而任命赵过为搜粟都尉,赵过能为代田,所以又使赵过推广代田法。
    所谓代田法代亦称代田。汉武帝后期不是颁布了《轮台诏》么,开始越来越重视农耕起立。当时搜粟都尉赵过之前在西北地区搞农业有一套,然后汉武帝就令他为搜粟都尉。
    他就根据之前种粮食积累的一些经验,尤其是总结西北地区的抗旱经验,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其具体办法是:在地里开沟作垄,沟垄相间,将作物种在沟里,中耕除草时,将垄上的土逐次推到沟里,培育作物;第二年,沟垄互换位置。这种耕作方法有利于保持地力,抗御风、旱,因此,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亩一斛以上,善者倍之。
    当然赵过推行这些方法也并非一蹴而就就成了的。
    甚至可以说现在赵过仍然在稳步推进之中。
    此时许延寿曾和赵过同朝为官,对于这位西汉顶级的农学家,许延寿自然十分感兴趣,了解过赵过推行代田法的一些政策。
    当时赵过刚刚上任搜粟都尉,但是并未莽撞的便命令人们按照代田法进行种田,而是赵过作了长期准备和细致安排,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了试验、示范和全面推广等一系列工作。
    搜粟都尉掌管军粮生产,大汉时期的军费,很多时候都是出自内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