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荒来了个美娇娘: 22、第 22 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逃荒来了个美娇娘》 22、第 22 章(第1/2页)

    县城无疑是繁华的,可这份繁华对于兜里一个子儿都没有的人来说,毫无吸引力。

    和大伯父父子分开后,舒婉秀选了条热闹些的小巷一头扎了进去。

    “卖鱼干咯!卖鱼干咯!小鱼干、小虾干,应有尽有!还有新鲜的小菜,冬苋菜、扁菜、菠薐菜、蓬蒿菜……”

    一条巷子走下来,舒婉秀算是发现了,做买卖真得把脸皮磨厚点,嘴皮子放利索点。

    她一开始吆喝得不错,但遇到人问价,就变得磕磕巴巴话都说不圆,本来对她菜感兴趣的,也因为她嘴皮子笨看了一眼走开了。

    后来做了几单生意,嘴巴皮子练出来了,生意也越来越顺。

    头茬的青菜她卖三文钱一把,鱼虾干则按碗卖,她带了一个饭碗,五文钱一平碗,八文钱堆得高高的一大碗。

    一个时辰不到,青菜全部卖完,鱼虾干也只剩下一个底。

    舒婉秀心头火热,又转了一会儿,卖完了最后一点小鱼虾。

    十把青菜收获三十文,大半袋鱼虾干卖了一百六十文。

    清贫了这么长时间,突然兜里有了一百九十文,舒婉秀走路都差点需要扶墙。

    趁约定的时间没到,她赶紧进了杂货铺子买了针头线脑,又去布行买了一些碎布头。

    这些总共花费了十文。

    离去城门处会面的时辰还有段时间,舒婉秀在集市口徘徊不定。

    她本有意给舒守义买些什么,可从布行出来后,初赚到钱的那股开心劲儿已经过去了。

    马上要过冬了,一阵冷风便能使大人孩子都染上风寒,若是闹得头疼脑热浑身没劲儿,少不得花钱寻医问药。

    今年这个冬天用芦花做衣服做被子凑合着过去,却不能年年如此吧?总要早些置上棉被棉衣。

    一言蔽之,家里需要用钱的地方还多着,溪中的小鱼虾也不知能再卖几轮。

    最终舒婉秀狠狠心想,还是攒钱买个织布机吧,便当真没给舒守义买东西。

    她来到城门处时,舒延荣已经在了。

    左右要等堂兄,她说起刚刚犹豫不决的事,问舒延荣自己最后的决定做得对不对。

    舒延荣毫不犹豫道:“当然是对的。近来你们兔肉吃了,鱼肉吃了,鸡蛋也吃了。寻常的日子过得比往年过年时还要好,钱是不该再乱花。”

    得到肯定,舒婉秀心情一下子松快了很多。

    大约一刻钟后,舒成林也担着空木桶过来了。

    回程,三人的心情不必多说,只是时辰有些晚了,舒成林将舒婉秀护送到了五牌村村口。

    两天时间倏忽即逝,舒婉秀缝补好了自己和舒守义的那套破衣服,汇合了大伯父一家同去领粮。

    他们已经出发得够早了,可一路还是不断遇到其他村里去领救济粮的难民。

    加快脚程也没用,大家都挺快的。

    等抵达县城,发现领粮的队伍排至了城门口。

    听说有人昨夜直接歇在城外,今晨城门一开就冲去领粮。

    他们这类起一大早过来的,实在不算积极。

    徐珍叫舒婉秀抱着舒守义站在她们一家子前面,随着队伍缓慢移动,他们渐渐看到了领完粮出城的人。

    舒婉秀前面那户人家的男主人焦急地拉住一位满脸络腮胡的大汉,朝人家打听:“大哥,里头情形怎样?还剩多少粮食?不会排到我们时不够分了吧?”

    好多户人家也存着这些疑问,齐刷刷竖起耳朵听。

    “粮食够,不过……”络腮胡汉子眼神嘲弄地看着他们,“后来的可领不到白米。”

    “什么?!”

    一石激起千层浪。

    大伙儿一下子炸了窝。

    “什么叫领不到白米?那我们能领到什么?”

    “嘿嘿。”大汉看戏般笑了两声,“好奇?那就别排队了,去县衙门口看看啊。”

    再察觉不到络腮胡大汉不怀好意的人就是傻子了,连扯住络腮胡大汉发问的男人都松开了手。

    明明没人走出队伍去一探究竟,可人心皆浮躁起来。

    一个时辰过去,龟速移动的队伍终于到了县衙门口。

    舒婉秀踮着脚眺望,就看到一家人笑容满面地走出来。

    “幸好来得早吧,咱家领到了最后一份白米。”

    听到这话的人家都是心往下一沉。

    又是舒婉秀前面那家人问:“敢问大哥,发完白米之后发什么?”

    “没去壳的稻谷,或者黄豆,小麦。”

    “当真?!此话当真?!”

    “我骗你有什么好处?这都是发粮的衙役亲口说的。”

    舒婉秀回头对上了大伯父的视线,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不可置信。

    猜想到救济粮一事之后或许会生变,但没想到才第二个月便这般了。

    看来,粮食需要更省着些吃才行。

    ……

    舒婉秀领到的是带壳的稻谷,重量与上月发放的白米相同。

    一斤稻谷一两糠,糠的口感可不好,这笔账怎么算都是亏。

    衙役态度还算不错,重新进来一批人就会解释一遍缘由:难民数太多,每月发放的救济粮从各地调度而来,不可能有那么多精粮分给你们。往后每月都是这样,先来的得好粮,后来的得差一些的,或者两掺。

    舒延荣一家也领的稻谷,大伯父不愧为大伯父,他家的粮食发下来后,他先抓了一把在手中观其成色,后捏起一颗谷子放入嘴中咬。

    稻谷的湿度很好判断。

    刚从地里收回来的,湿度很高,一看便知。

    稍微晒了晒,没全干的,牙齿咬上去不脆。

    晒得比较干的,牙齿咬下,稻谷‘嘎嘣’一声断裂。

    晒得十分干燥的,牙齿很难一口咬断。

    舒延荣捏起的那粒稻谷在他后槽牙的咬合下‘嘎嘣’一声断裂,他对舒婉秀点点头,意思是成色还不错,是今年新收的稻谷,晒得也算干燥,没有太多水分压秤。

    “去粮铺问问米价吧。”舒延荣在街上这么提议,大伙儿便都跟着他走。

    舒婉秀一手抱住米袋,一手牵住舒守义,也跟着去。

    当朝一石粮食为六十公斤,他们问了三四家粮铺,各家所售的价格波动不大,基本花一百五十文可以买到一石粮食。

    “呼~”走出县城,远离了人群,舒婷宜长出了一口气,声音不大不小地抱怨道:“本来就吃不饱,以后粮食要更加省着吃了。”

    徐珍道:“这一年是最难过的,熬过去便什么都好了。”

    舒成林:“是啊,免费的救济粮还能挑什么呢?咱们下次也提前一晚来排队好了。”

    “幸好朝廷免了我们三年的赋税。”这是舒婉秀在能领到救济粮外最庆幸的一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