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年代之财运亨通: 17.第十七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九零年代之财运亨通》 17.第十七章(第2/5页)

国情,这小伙子也跟着瞎起哄,当时多带几个人能怎么呢?

    余惊远让他在车上不要下来,向茂求之不得,等到对方下车就反锁了车门,就窗户开了条小缝暗中观察。

    等着尘埃落定后,确定都安全了这才巴巴的跑来。

    向茂笑着说:“同志你身手真好,怪不得不要带人。”

    他猜想这位身材这么高大,这个体格应该是做警卫员的。

    余惊远没说话。

    向茂又看向陆静然,眼里的惊艳一闪而过,这姑娘长得可真不错。

    他笑着说:“你好,就是你要出手家具吧,我和你讲这个是误会啊。”

    然后详细的表述了那些人用的手段老爷子是不知情的,知道了是不会要的。

    余惊远问:“你是真的想卖那套家具吗?”

    陆静然点头,她倒是坦诚,没对人隐瞒,开口说:“卖啊,不然这个事情没有个终止,不过你今天算是捅了马蜂窝,怕是麻烦了。”

    余惊远说:“既然找来了,我就不怕。”

    向茂怔了下,心有余悸的问:“不是人都走了,还有麻烦?”

    他是文职,最怕打架斗殴,就他这个体格不够挨人两拳头。

    余惊远说:“估计是叫人去了,马上就得回来。”

    向茂瞪大了眼睛,什么?叫……叫人去了?

    他警惕的四下看了眼,犹豫的开口:“要不然我去报警?你觉得呢?”

    余惊远点头:“可以。”

    向茂害怕那群人分分钟杀回来,跄踉了下去找派出所。

    心里有些后悔,真是不该趟这趟浑水。

    ———

    陆静然开口说:“我找好的买家,今天晚上九点来运走,对方答应我,会让我见一见家具的下一任的主人。”

    顿了下,她又说: “我不怪他,只是想让我外公的东西有个好去处。”

    余惊远点了下头。

    这个人,明明被逼无奈,说得云淡风轻。

    却又不像是逞强,仿佛就是心理的想法。

    他想到了陆静然在火车上,和那两个大学生说话的样子。

    她充满了矛盾了,自己看不透。

    余惊远说:“我陪你等到九点,然后和你去见人。”

    陆静然点了点头,她没有推脱,心里松了口气。

    有了余惊远引荐,自然再好不过。

    她接受对方的好意,这个人本来就是为了解决这件事而来的。

    那群老人已经被打发走了,她本来想着有那么多长辈当护身符,宋铭那群人怎么也不敢硬闯。

    陆静然今天是特意打扮过,这张脸能让矛盾激化。

    她昨天暗示过那个来运家具的商人,可以多带人,以免出意外。

    只要拖延时间到两边对上,宋家的人未必可以得逞。

    而且这件事闹大,宋家人面子上也过不去。

    宋金桥对自家人都下狠手,再怎么送油送米的去拉票当选镇委书记,那也是空的。

    十七岁的陆静然人微言轻,但是那些活了大半个世纪的老人说话很有分量。

    他们作为事件的见证者,会影响舆论导向。

    宋家现在式微,还不到一手遮天的地步,不然也不会抢个家具都要束手束脚的考虑那么多。

    这些环节缺一不可。

    退一步来说,就算是宋家的人真运走了家具,陆静然也能坦然接受,她已经想好了后招。

    这个年代,高考成绩570分就能登报,还会有市里面记者采访。

    舆论是个好东西,如果她高考能成为市状元,几句话就会有人报道深入挖掘。

    林钦当年是以省理科状元考到政法大学,本科毕业后又拿着全额的奖学金去国外读了两年。

    对于读书这件事,她还是很有信心,毕竟当初福利院每年上高中名额就两三个,必须很优秀才能有机会。

    她上大学为了背各种律师条例,专门训练过宫殿记忆法,对记忆学术性的东西很有成效。

    达不到过目不忘的程度,但是基本看个三四遍就能记牢。

    现在离高考还有整整一年,升学竞争远不如十年后激烈。

    汉东省理科状元,如果不是碰到那种超级牛人,她或许也能冲击一下。

    陆静然成绩本来就优异,她考再多分也正常。

    世道就这样,微弱时哪怕说得再有理,别人未必肯多听一句。

    当你有了可信度,随便一句话,旁人也会细细的推敲每个字后面的意义。

    如果那位华侨的名声被宋家连累,自然会厌弃他们。

    孟建国也说了,对方并不是不讲理的人,所以这招可以用。

    很多时候你想要对话,必须先站到一定的高度,让别人能看到你。

    这个世界本来就不公平,如果你要打破这种失衡,首先要认清并且接受这个设定,然后才能有机会,让天平慢慢倾斜向你这边。

    陆静然记的自己看过的卷宗,宋家发迹也就在这几年。

    宋金桥当上了镇委书记,然后两年后调去了县城里,再一步步高升去了市里。

    猫腻也就在这里。

    当时县里几个厂发不出工资,严重亏损,纳税大户变成了包袱。

    这其实是工厂领导和官家勾结,私下操作,故意让厂子运营不下去,反而到了欠下一大笔债务的境地。

    然后他们在出面,以承担工厂的债务和解决工人就业作为谈判资本,低价或者是不用花钱,就能把国有企业改成股份公司。

    他们转身变身了大股东。

    宋金桥和宋家的人,通过这样的手段改制了几家工厂。

    没有营业几年,工厂所在的土地就被征收了,大股东拿了几千万的补偿金。

    宋家用这个作为启动资金,赶上了好时候,开房地产公司财富越滚越大。

    宋铭的二叔宋鑫也很有头脑,煽动当时下岗拿了补助的工人去炒股,要响应国家的号召。

    他推荐的股票,那些工人一个月就血本无归,其中包括李福来。

    一个工人补助二千块,当时几百几千工人加起来钱可一点不少。

    宋家的人变得有权有势后,发家历史自然没人再提,走到哪里都有人巴结,转身成了新贵。

    不过后来,却不得好下场。

    他们狠,卷宗里的陆静然比他们更胜一筹,手上有三家上市企业,做事没有底线,用贿赂开道获得便捷,通过‘合同诈骗’快速起家。

    陆静然……到处狙击宋家的公司产业。

    彼时已经改了国籍的宋家兄弟,被当初看不上的表侄女逼得如同丧家之犬。

    如果不是陆静然下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