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田乐gl: 90-10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归田乐gl》 90-100(第14/20页)

好吃的,买好衣服穿,日子反倒过得更好。

    这无疑是往唐家的家长脸上狠狠打了一巴掌,也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唐家的家规约束了族人的发展的真相。

    本来唐斯羡若是不闹出这事,别人或许只会心里嘀咕,如今唐斯羡将唐思海的日子越过越好的事情捅穿后,嘲笑唐家的声音顿时多了。

    且不说这些,便说唐家的责罚与唐斯羡的发作之间的关系,唐思海传播谣言,看似小事,可没看唐清满都要为了辟谣和自证清白,将自己的后半生都搭进了道观里了吗?

    对世人而言,名声有时候可是比温饱更重要的东西,一旦毁了,那就影响了生计,乃至性命。也难怪唐斯羡对唐家给予唐思海的责罚如此不满。

    唐赟还未找唐斯羡,唐才升便先找上门,他先说唐清满之事:“我看还是有人愿意娶清满的,她何至于出家证明清白?”

    唐清满没有像以往那般避着他,闻言,便道:“即便有人愿意娶我,可谁又能保日后他厌弃我之时,不会以此为由,攻讦我跟思先呢?”

    唐才升一噎:“挑选一个品德良好的夫君就行了。”

    “莫要太相信人性。司马相如求娶卓文君之时,也是个颇有名气的才子,他深情款款、信誓旦旦,可之后呢?见异思迁、忘恩负义,那卓文君又落得个什么下场?我没有卓文君的才华,没有她的品德,还有污名在身,又何来的信心认为自己的下场会比她好呢?”

    唐才升不知如何反驳,转而对唐斯羡道:“你的名字是才厚起的,他死了,你怎能擅自改名呢!”

    “面对唐家如此欺辱我与阿姊,爹娘若泉下有知,想必也会体谅我的。”

    唐才升知道唐斯羡的决定比唐清满更难改变,仍旧问道:“你铁了心要与唐家一刀两断,这是想清楚了?”

    “不是我铁了心要与唐家一刀两断,是唐家欺人太甚,我是被逼做出的不孝之举。”

    唐才升想到他让人去打听的唐思海的消息,得知唐思海没有了唐家族规约束后,用私下攒的私产置办了不少田产,还与人做了点小买卖,日子过得确实比在田庄时要好。

    他的私产从何而来这一点唐家也盘问他了,不过他说都是母族和朋友的补贴,族里也没有追根究底的能力,只能放过他了。但这实打实地给了唐家一阵难堪,甚至已经有不少族人也动了心,想要攒私产,让唐赟为此忙得焦头烂额。

    唐才升也劝不动唐斯羡,便眼睁睁地看着她去找秦雩改了户籍、五等丁产簿上面的姓名。

    对识字不多的镇前村的村民而言,“唐斯羡”跟“唐思先”读起来差不多,且对他们的生活影响也不大,他们讨论的兴致不高,倒是唐清满要出家修行这事,正好成为他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要我说,这样如花似玉的小娘子就这么出家了,怪可惜的。”

    “嗐,谁让唐家人这事做的不厚道?辱人名节,日后都嫁不出去了,不出家还能如何?继续留在家里,反倒会助长那些谣言的散播。”

    “可惜了。”

    他们谈及这事,也只会道一声可惜。

    可对唐清满来说,出家的决定反倒让她的心里更加轻松自在,明明还未正式去守一道观拜师,她就好像卸下了什么枷锁。

    尤其是为了表现自己跟唐斯羡的无奈,她在人前都是一副十分委屈的模样。连秦浈都说她演出了戏精的精髓,——戏精一词还是唐斯羡教她们的,说是大理那边用来形容演戏演得出神入化,就像成精了一样的艺人。

    唐清满装委屈装久了,慢慢地想起秦浈以前的言行举止,忍不住问秦浈:“浈娘,其实你的身子是好利索了吗?”

    秦浈顿了下,面不改色地应道:“是呀,好多了。”

    唐清满也不确定秦浈是嫁过来之后身子才有所好转,还是以前的病都是装的。但她宁愿相信是前者,否则装病装这么多年,这得多大的毅力?

    ——

    唐斯羡改名之后便回了饶州处理茶场的事务,秦浈与唐清满仍在镇前村:秦浈是要处理果园的买卖,以及那十几亩晚稻的收割;唐清满是碍于名声,不便再与唐斯羡独处,所以选择留在镇前村陪着秦浈。

    期间梁北望送给唐斯羡的匾额已经刻好了,他亲自带人送来,引起了村民的围观:“哎,这上面写的是什么?”

    “内殿崇班。是唐思先的官阶,就跟县城的周家挂着的‘文林郎’的匾额一个意思。”

    一小部分人依旧习惯称呼唐斯羡为“唐思先”,唐斯羡哪怕在场听见了,也不会刻意地去纠正他们,反正她的户籍上,已经改名为“唐斯羡”就足够了。

    “真是令人羡慕!”

    不少人家的门前连一块匾额都没有,毕竟有时候匾额也是象征着身份和地位的。乡里除了唐家田庄外,只有秦天那等财力雄厚的人家,才会在自家门前挂着“秦宅”的匾额。

    如今唐斯羡家的大门倒是没有挂“唐宅”的匾额,可是这个“内殿崇班”的匾额,已经足够威风了。

    秦浈作为家中的女主人,自然该出来替唐斯羡主持此事,她先是向梁北望道了谢,随后让人将之挂在大堂处。

    之所以没有挂在门口,那是因为太过招摇,所以大多数人都会挂在大堂处,不会过于招摇,进来做客的人也能看到。

    梁北望笑道:“这个匾额怕是要不了多久就得换了,所以秦娘子不必言谢。”

    言下之意是祝贺唐斯羡能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秦浈微笑着应道:“借梁二郎君吉言。”

    在梁北望送匾额之后,秦浈也找到人妥善处理果园以及稻田的事务,带着唐清满上了饶州。

    在唐斯羡先回来的这些日子,她先向朝廷汇报了自己改名之事,——主要是向负责她的磨勘、调遣的三班院,万一自己改了名,三班院在未知情的情况下有调遣、安排,那乌龙就大了。

    随后,她亲自到守一道观走了一趟。

    守一道观与许多道教建筑一样,选址在可以一览山川地貌的山上。不过仙阁山并不高,路也不陡峭,唐斯羡游山玩水似的,一路走到了道观门口。

    道观的主体建筑其实不大,但仙阁山受洞天福地等文化传播的影响,这一带几乎都已经被人认为是属于道教的地盘。故而在山中、山脚下也有不少屋舍,有些是不出家修行的道士自己搭建的住所,有些是道观修筑给正式出家的道士住的屋舍。

    不管是男道士还是女道士,都束着发冠、衣着统一,若遇到年纪小、又还未长开的,险些让人辨不清楚对方到底是男道士,还是女道士。

    也幸好道教的称呼较为统一,都是称呼对方为“道长”,或“真人”。

    唐斯羡来得巧,正好有一富户请守一道观的道士在投龙坛打醮,那个说要收唐清满为徒的妙真道士便在打醮的队伍中。

    唐斯羡一边跟围观群众闲聊,一边打听守一道观的事情。结果发现它的口碑还是不错的,男女道士都是分开居住,除非在道观任了职,否则平日跟着自家师父各自修行。

    一般出家的道士会学习道家的经书、符箓以及打醮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