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酒: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花间酒》 50-60(第5/15页)


    新疆地处西北,但同样都在北方的东北应当也是可以种植棉花的,只是没人会种而已。

    事在人为,总要实践了才能知道到底行不行。

    等老吴收到信后采购了带籽原棉再运往幽州还需一些时日,曲花间便去了趟渔湖田庄。

    秋收完毕后便是漫长的农闲,有了粮食的佃户们开始修建房屋,这一年里陆陆续续修建了不少房屋,已经有许多人从最初安置流民的大房屋里搬出去各自居住了。

    现在只差少部分家里人口少的,在其他人的帮助下还在忙碌。

    曲花间选了块空地,雇佣会建房的佃户修建了一个弹棉作坊,又凭着幼时记忆让人制作了一件件弹棉花的工具,只等棉花一到,便开始弹棉花制作棉衣棉被。

    棉衣是给边军将士的,棉被则是预备卖给渔湖田庄的佃户们。

    去年佃户们初来乍到,全靠所有人挤在一起报团取暖和边军将士们支援的久棉衣才度过寒冷的冬日。

    今年卖粮有了些许余钱,好多人家都有买棉被的打算,但幽州城棉商不多,且价格昂贵,佃户们买不起,便问到陈成那里,陈成又写信汇报给曲花间。

    曲花间本就要给边军置办冬衣,捎带着给佃户们买些回来也是顺手的事,顺便还能将收粮的资金回笼一些。

    从南至北的曲家商队每次都会经过渔湖田庄,经常会有人托他们帮忙带一些生活用品,这样既方便佃户,也能让商队成员挣些零花钱。

    只是像棉花这样体积庞大的货物不好占用商队的货物空间,才会找到曲花间这里。

    第54章 急报 皇帝驾崩,丞相徐广义携百官拥立……

    棉花和布匹运到幽州时已接近十月, 再有半个月便立冬了。

    赶制冬衣几乎全民出动,有空的佃户们都自发赶来帮忙,并强烈要求不收工钱。

    有眼神不太好的老妇人拎着自家水壶在作坊里穿梭,给忙碌的人们递上一碗热水, 碰见来查看情况的曲花间也不拘谨, 拉着他絮絮叨叨的说着。

    “若不是东家和边军将士们的帮助, 咱们这些没了根的流民去年便冻死饿死在雪地里了, 将士们没让咱们还他们的棉衣, 我们只是出点力动动针线而已, 怎好收工钱。”

    这番话引来周围立着耳朵旁听的佃户们纷纷附和。

    曲花间闻言有些感动,“既如此,我也不与你们客套,只是在这里做工的话, 不好叫你们自带饭食, 我会让人做好饭菜热汤, 来帮忙的人都管两顿饭。”

    农闲时佃户们大多只吃早晚两顿, 曲花间管两顿饭,佃户们回去便不用自己开火做饭了,既节约粮食柴火, 也节约时间可以多做些针线活。

    很快前来帮忙的佃户们便自发分工,摘棉籽的摘棉籽,弹棉花的背着棉弓围着工作台忙碌。

    还有会针线活的妇人姑娘们在另一间屋子里捏着细铁针缝制出一件件开了口的双层冬衣,只等棉花弹好直接塞进去再封口就行。

    永恩十五年冬日的第一场雪洋洋洒洒的飘落下来, 曲花间第一次踏进边军军营,看着那马车上裹着的厚厚油布被揭下来,露出一件件被捆扎好的崭新冬衣。

    各军营的将领带着自己手下弟兄们兴奋的排着队,眼里都是对新衣服的渴望和对曲花间的感激。

    要知道在两三年前, 他们边军还是长期吃不饱饭,冬日寒冷也只能生抗,哪像现在?

    吃得饱穿得暖,饭堂里每顿都是干饭,隔两三日还能见点油荤,每年冬天还能领上一件新棉衣。

    这日子,便是回家种地也赶不上啊!

    “报——京都急报——”

    “八百里加急!闪开!闪开!”

    队伍迅速如潮水般散开,给十万火急的传信兵让出一条道路,直通穆酒面前。

    穆酒面色凝重,接过传信兵手中封了火漆的急信,大踏步离开跨入营帐,还顺手将自家恋人薅走,留下一众兵将面面相觑。

    很快,反应过来的副将及几位万户以上的将军也赶紧追去主账,只见自家将军紧蹙着剑眉,一目三行的看着手中信件,曲东家则担忧的坐在将军椅一侧。

    副将性子最急,还没落座,便焦急的开口询问,“何事?”

    穆酒没第一时间回答,而是继续将信看完才抬起头,将信纸递给副将,让他自己看。

    “皇帝驾崩,丞相徐广义携百官拿出所谓‘证据’说年纪最大的八皇子以权谋私,德不配位,拥立十四皇子继位。”

    “哼!徐广义这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副将看完信,又递给另一位将军传阅,忍不住冷哼一声,气得满脸的络腮胡都抖三抖。

    永恩帝大大小小共有二十几个孩子,其中皇子有十四个,但大多夭折。

    如今还在世的仅剩四个,分别是十六岁的八皇子,十二岁的双胞胎十一、十二皇子和年仅两岁的十四皇子。

    不论怎么算,也该是年纪最长的八皇子继承大统,可偏偏就是十四皇子。

    十四皇子是丞相徐广义的‘义女’所出,又还是不知事的年纪,这份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心思昭然若揭。

    “哼!永昌,他倒是敢想!还给先帝改谥号为明,明宗可是有照临四方的意思,他……”哪里配?

    传阅完毕,一位姓刘的将军冷哼着将信件拍在书案上,又被穆酒拿起来递给曲花间。

    曲花间这才看清上面的内容。

    永恩帝驾崩,谥号为明,先皇十四子登基,改年号为永昌,明年始称永昌元年。

    先皇八子平王不肯认罪伏法,携部下及其母家楚氏叛出京都,率三万部将盘踞荆州,自立为皇,称年号为勇武。

    十一、十二皇子之母娴贵人私通侍卫,与其私逃,娴贵人母家白家亦是人去楼空。

    信的最后,还提到徐广义荣升国丈,大摆宴席,要穆老将军前去参宴,被婉拒后竟直接派禁军破开国公府大门,欲强行将其抓去相府,以此挟制远在北疆的穆酒。

    此计谋被国公府亲兵识破,连夜护送穆老将军从密道离京,如今已在秘密前往幽州的路上了。

    “要乱了。”曲花间看完信,蹙眉轻叹。

    众将听见曲花间出声,也没意外,曲东家早就是自己人了,自然也有发言的权利。

    “是啊,徐广义就不是个东西,那八皇子我见过,虽说性子骄纵了些,但文才武艺都还行,再不济也比先帝强点,却被陷害至此。”

    副将粗旷的声音传来,似是对仅有几面之缘的八皇子颇为可惜。

    任由底下将领们发泄完情绪,穆酒才缓缓开口:“京中局势不明,徐广义绝非善类,我父亲三朝老臣,战功显赫尚受迫害,各位家眷还在京中的,当尽早妥善安置。”

    周朝重文轻武,对武将掣肘颇多,四品以上武将的亲眷皆要留守京中,名为受皇家照顾,享朝廷供养。

    实则是怕武将在外不受君命,亲眷留京以做牵制。

    这些将领中,除了副将的媳妇是在边境娶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