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养珠日常: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古代养珠日常》 40-50(第3/16页)

入京城,何家隐隐有河东名流之首的势头,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

    赶巧的是,东宫那边似乎也出事了,沈元惜这段日子寄出了三封信,只得了一封回信,叫她收敛锋芒。

    若说没有事,沈元惜是不信的,但皇子内斗这种是,她即便好奇,也是万万不敢过问的。

    但若此时让她放弃追究王全案,那必是不可能的。

    沈元惜是死过一次的人了,如今虽心有顾虑,但在某些事上,她比从前更豁得出去。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不伤及性命。

    沈元惜现在最不缺的就是钱了,在这个时代,有钱可以视人命为草芥,钱在权面前亦不值一提。

    沈元惜心里突然升起一个可怕的想法。

    “姑娘,这都几时了,还不用饭?”

    元宵的声音打断她的一切思绪。

    小姑娘拎着食盒走过来,上下打量了一遍沈元惜滚满灰尘的衣裳,抱怨道:“今晨出门时衣裳还是干净的,怎么在新挖的水塘这待了一上午就脏成这样?”

    沈元惜顺着她的目光拍拍裙摆,冷静了些许。方才的想法太过荒唐,稍有一步踏错,便会跌进万丈深渊,甚至连累身边人,哪怕是为了她们,也要谨慎行事。

    思忖间,塘边临时搭建的棚子突然剧烈摇晃起来,沈元惜没站稳,踉跄了两步的扑倒在地上。

    不等她站起来,摇摇欲坠的草棚不堪重负,塌了下来,竹竿草皮劈头盖脸砸了一身。

    元宵也被突如其来的状况吓了一跳,反应过来立马拨开草扎将沈元惜挖了出来。

    两人头脑都晕乎乎的,还没站稳,地面又是一阵剧烈晃动。

    沈元惜总算反应过来了,握紧元宵的手腕奔向一片空地,边跑边道:“地动了。”

    “什么?!”元宵大惊。

    沈元惜来不及解释,把人带到了一片尚且算得上安全的空地,交代了一句:“可能还会有余震,在这待着别走,我得回去看看阿姐她们。”

    现在尚不清楚震级,草棚塌了无甚大事,但若宅子也塌了,就能算得上大灾了,大灾过后便是逃不掉的大疫。

    方才池塘中的水也地动倒灌上来,只怕不妙。

    沈元惜心急如焚,深知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乱了方阵,不敢乘车,只得加快脚步往家中赶去。

    怕什么来什么,靠近了住宅区,一片已经坍塌的废墟掩埋着还在哀嚎的人,入眼皆是触目惊心。

    沈元惜只能安慰自己,这边的宅子都是寻常泥石,算不得结实,元家的两处宅子横梁都是前些年新换的,必不会像这样塌得如此彻底。

    瞬间,沈元惜的心沉到了谷底。

    泥石房坍塌,只要不是被脱落的石砖砸中脑袋,被压在废墟下一时半会儿是不会死的。但元家的那样青瓦重粱的房子,一旦被压在下面,以古代落后的救援水平,基本是九死一生。

    沈元惜一路上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其间感受到了好几波余震,心也越来越沉。

    直到瞧见了两处元宅所在的巷子,才舒了一口气。

    墙体虽都出现了大大小小的裂缝,但无一倒塌,全都摇摇欲坠地撑着。

    沈元惜默默在心里给建造这几座宅子的人磕了个头,轻手轻脚地走到元宅门前,透过门缝看到了里面的场景。

    几个丫头小厮全都聚在院子里,由赵晴婉安抚着,没有出任何乱子,只有元冬小丫头貌似受了点皮外伤,端着左胳膊坐在石墩上。

    沈元惜甫一推门进去,几个丫头立时如乳燕投林,一窝蜂地扑了过来。

    沈元惜挨个接住,看向端着手臂的元冬,温声问:“伤得重吗?”

    “被房梁砸到了,好痛。”元冬年纪最小,闻言委屈地瘪了瘪嘴。

    沈元惜揉了揉她脑袋,低声朝着其他人吩咐,“收拾收拾贵重物品,去城郊避一避吧,这宅子撑不了多久。”

    “才花了那么多钱买的。”有小厮忍不住出声抱怨。

    沈元惜认得他,正是当初在小吃铺子闹事的七个人之一,月余过去,几人已经添了许多膘,再不见从前那副地痞流氓气。

    “钱永远也不会比人之安危重要。”沈元惜语气沉重,“余震可能还没过去,宅子没便没了,所有人将还能入口的水粮全都找出来,能带多少带多少,至于钱财,来不及拿的就丢在这吧。”

    “姑娘?”

    这下就连赵晴婉也不赞同了。

    宅子不能带走,可财物如何能丢下不管呢?

    “阿姐,如今地动倒水,即便贴身带着再多的钱,我们又能护住多少?”沈元惜一句话点醒了所有人。

    是啊,突逢大难,官商户尚有余力生存,换个地方依旧该发财发财,该升迁升迁。但那些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人,大难过后东山再起又需要多久呢?

    或者说,失去穷极半生换来的宅子家业,沦为流民后,又有多少人活不到东山再起的时候?

    这些人没有退路,什么事做不出来?

    当然,首先要担心的,还是自己的安危。

    毕竟真的乱起来了,元家这类富商是第一批待宰的肥肉,不论官还是民。

    作为东洲商户,沈元惜一定会拿出银子赈灾,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她与元家的人安好。

    沈元惜带着一众人浩浩荡荡出了城区,一路上也许有人虎视眈眈,但都惧他们人多势众,只敢看着,尚未有人出手。沈元惜心里清楚,过个几日,这些人连饭都吃不上的时候,就不会再顾及这么多了。

    所以她要做的,就是赶在乱起来之前离开这里。

    不止她,除却走不掉的父母官,绝大多数人都是这么想的,淮水北岸的几座城怕是很快就会被流民围了,到那时想进城都难了。

    因此一刻也耽搁不得。

    沈元惜当即吩咐人去城郊喊上元宵,顺带知会一声在元家做工的那些人,愿意走的,她一起带着。

    ……

    人多总会更安全些。

    第 43 章

    最终愿意跟着走的只有付正一家子, 其余人沈元惜劝不动也没时间再劝了。

    十几人中有妇孺有伤患,徒步北行,无疑是极困难的。

    沈元惜一行人衣着尚算体面,混在流民中格外醒目。

    因着人多势众, 白日里一路尚且算得上平静无波, 当然, 得是忽略余震时全都摔得四仰八叉, 付正险些断了胳膊。

    到了夜间,没有客栈可宿, 绝大多数人都选择席地而眠, 沈元惜略讲究些, 在地上铺了麻毯, 另外叫人升堆篝火,用于加热食物,顺带还能驱赶野兽。

    后者在漫山遍野全是人的前提下, 几乎没有用武之地, 但聊胜于无。

    见他们如此, 其他流民也纷纷效仿,原地点起了火。

    这是第一日,暂未出现口粮告罄的状况,往后几日就不好说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