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桃华》 桃华 第144节(第2/3页)
自己说破了旧事吗?只可惜啊,皇上留着她还有用,就是她想说,皇上也有办法让她说不出来的。
其实要是这么想想,这宫里还真的没多大意思。杜公公抬头看了看天,墨色的夜空中纤云不染,今夜无月,便越显得那繁星灿烂远在天外。这高高宫墙圈起的地方不小,可是若跟外头的天地比起来便如同一只笼子了。笼子是金玉的,笼子里的鸟儿也是金装玉裹,可是如安郡王妃那样的,大概就不会喜欢了。
在钟秀宫内殿发生的事,连流苏都不甚清楚,皇后当然就更不知道了。她知道的只是皇帝先赏了许多东西,之后就去钟秀宫用了晚膳。据说这一顿饭直吃了一个时辰,皇帝才恋恋不舍地离开钟秀宫,也没召别的妃嫔,径自回明光殿歇下了。
这要不是袁淑妃有孕了不能侍寝,只怕就要留宿钟秀宫了吧?
皇后紧紧地捏着手里的一串紫檀佛珠。这佛珠是太后给她的,让她心里烦躁的时候就念念经,平平心境。可是现在佛珠拿在手里,管是念了百八十遍南无观世音菩萨,心里仍旧像有火在烧着。
这把火跟当初赵充仪有孕时烧的那火还不一样。那时候她更多的是怕赵家,怕他们就此开始支持赵充仪与她争夺大权。但现在占据了她心里的却是嫉妒,嫉妒袁淑妃已经三十岁了还能有孕,还能占得帝宠,而她虽然贵为中宫,却从来没有得到过皇帝的真心!
旁边伺候的心腹宫人看着皇后越捏越紧的手指,指节处都因用力而发白,似乎要把那佛珠捏成齑粉,只觉得心惊肉跳。她正在犹豫要不要上前劝解,却见皇后的手指猛地松开了,声音居然甚为平静:“上回报信的那个丫头,你明日去找她。”
心腹宫人怔了一下,一时没反应过来:“娘娘,是哪一个……”宫里的宫女有千人之多,是哪个报信的?
皇后居然没有生气,而是看了她一眼:“就是娘娘宫里的。”
能让皇后呼为“娘娘”的,只有太后了。心腹宫人恍然大悟:“奴婢糊涂,竟没记起来。只是娘娘找她做什么?”
“本宫要那个药。”
心腹宫人一怔之后,脸色大变:“娘娘,不可!”那药可是太后的。
“有何不可?”皇后的声音平静得可怕,甚至比平日里发脾气还让人心惊。
“太后娘娘自有考量……”心腹宫人尽量委婉地劝慰,“说不定太后会叫人……”
“不会了。”皇后淡淡地道,“在姑母看来,袁氏不成气候,即使她生下皇子,姑母也不会放在眼里。何况前头赵氏生了畸胎已经损了皇家脸面,这次姑母是不愿再出事了。再说,皇上也该添个皇子,不然外头人手指都要戳到本宫背上来了。”
这不是都说得很明白吗?既然这么明白,为什么又得要那个药?心腹宫人想不明白,只得道:“娘娘圣明,那这个药其实……再者袁淑妃也未必就能生下皇子,她瞧着也不像有那个福分的。”
“本宫就不能让她给皇上生下孩儿!”皇后冷冷地道,“不管她生男生女,哪怕是生只狗,本宫也不许!”为什么夏氏死了,反而是袁氏得了宠爱,皇帝是在她身上寻找夏氏的影子吗?反而是她这个皇后,从开始就什么都没有得到。
“娘娘——”心腹宫人被吓住了,“可,可不能这么说……”真生条狗还了得?
皇后冷冷瞥了她一眼:“只要不是袁氏,谁生都行,本宫都抱到身边来,当成本宫亲生的孩儿!”
这话说的,谁能信呢?您要是能做到,宫里早就有皇子了吧?
心腹宫人心里忍不住地嘀咕,却又不敢多说,只能绞尽脑汁地道:“娘娘,可是太后那边……”皇后这几年与太后的关系越来越淡,宫人看着都有些着急。
皇后不耐烦地将手里的紫檀佛珠一摔:“怎么,你是想去寿仙宫伺候?”不错,太后是为她做了很多事,可是太后永远不能理解她对袁淑妃的执念。因为太后从来没有对先帝真有过什么深情,她不过是尽了一个妻子的本分罢了。
可是她不同,她从大婚之夜被皇帝揭开盖头的时候就已经倾心于皇帝了,皇帝十年的冷淡,却让她越陷越深无法自拔。她宁愿容忍赵充仪生下皇子,也绝不能让袁氏有一子半女!
心腹宫人吓得跪了下去:“奴婢不敢。奴婢是一心为了娘娘……”若是皇后疑心了她,根本不可能容她去寿仙宫的。在这宫里,皇后虽然有很多不如意的事,但要弄死一个宫人却还是易如反掌。
皇后看了她一会儿,伸手将人拉了起来:“知道你忠心,去吧。”
宫人怔了半晌,终于低头道:“是,奴婢明日就去。”
☆、第166章徒劳
西北的这个年过得并没有多少年味儿,因为大家的心思都不在过年上。
“就是这样,看懂了吗?”桃华给两个孩子接种了痘苗,问身边的两个年轻郎中,“懂了的话,你们也可以试试。”
隔离区里现在的人已经很少,自然就有更多的郎中从里面撤了出来,开始跟着桃华学习制痘苗和种痘,也只有这样,才能把种痘推广开去。
“王妃,这,这样就行了?”两个郎中是诚惶诚恐来学习种痘的,没想到看起来竟这样容易,简直有点不敢相信。
“是啊,种痘并不难。”桃华笑着点点头,“但是要仔细观察病人,如果没有发热,那就是没有种上,还要再种一次。另外,若是用鼻塞痘苗的方法不行——毕竟有些孩子太小,会觉得难受——那就要换用别的法子,用金针挑破皮肤把痘苗埋进去。可是这种方法必须特别注意消毒,万不可轻忽大意。”
两个年轻郎中一起点头。在隔离区的时候,他们就读过王妃写的一本小册子,叫什么《卫生防疫条例》,对消毒这个词儿绝不陌生。其实做郎中的,都比一般人更注意要干净,可是看了这本册子才发现,他们的“干净”跟王妃的“干净”,那还差着好些呢。
据说那本册子只是一个简本,是因为时间太紧,王妃来不及写完,将来还要出一个完整的本子,好像连不注意消毒所引发的各种可怕后果都会注明。
其实不用看什么册子,就从这次在隔离区里得了炭疽的那些人的结果来看,郎中们就已经深刻体会到了这后果的可怕。有两个病人本来只是皮肤炭疽,但因为开始当成了疔疮去割掉,伤口又没有好好消毒,结果最后变成了什么败血症。
那两个人死的时候他们都看见了,九成的皮肤炭疽病人都痊愈离开了,这两个却死于高烧抽搐。对比实在太过鲜明,让人不心惊都不行。
人呢,有时候不经点事是真不行。若是这个什么卫生条例在从前太平无事的时候提出来,两个郎中多半会觉得有些多余。不是么?西北这边人活得都粗糙,那些种田的、养羊的,手上身上有个破损,若是不出血连理都不理,若出了血也很可能是抓把土捂一捂,能去灶里抓把草木灰已经是好待遇了。
百姓自己都活得如此不讲究,郎中们割个小疔疮什么的,还是用清水给洗一洗呢,用的刀也会好好擦拭,已经干净得多了。现在还要用什么烈酒先擦皮肤,刀子给一个人割过就要换下来用开水煮,就是包伤口的布也要煮过,哪怕是新买来的白布,瞧着雪雪白的,都不可以用了。
这是多大的麻烦啊!就是不嫌麻烦,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