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125-130(第14/14页)
子线的人也退缩了起来:要不,还是下次吧?让太子殿下对自己印象更深有的是机会,实在不必急于一时。
有趣的是,这两拨人高度重合。但依扶苏的观察,他们占的总量并不多。在剩下的人里,多的是眼底熊熊烈火燃烧,听到困难无数也不改其志的人。
大宋总算还有救。
他笑眯眯地宣布了最后的消息:“拔擢将以考试为基准。所有官阶符合之人,无论有无实衔均可报名。时间就定在一旬后的集英殿。”
“考官,乃是官家、范相公、富相公、还有不区区太子我。”
“报名地点在吏部,我就静候诸位的佳音了。”
除了在大殿上公然宣布消息,《求知报》也专门加页一回,登载了此事。一时间在汴京的官员和百姓之间都闹得沸沸扬扬。
苏轸读完今日的报纸以后,将之仔细整齐地收好:“阿弟,你要去吗?”
她是知道自己弟弟下落的,当时撂下自己和阿爹一路往北方奔去。可把她吓得不轻。
苏轼苦着一张脸:“我还没想好呢。”
在云州时,赵小郎问过他这个问题。他说的是,更想在云州办报纸,因为没有司马光的束缚。但是早朝上,苏轼宣布可以“事急从权”又让他的心思活泛了起来。
没有叠床架阁,没有事事掣肘。也没有一个会打他屁股的阿爹……咳咳咳。
在苏轼的心里,能自由点比什么都重要。
但还有一个现实的忧虑,让苏轼生出些许退却之意:“我还从未治理过一地子民呢,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得好。”
跟随赵小郎在云州的日子里,苏轼涨了很多见识。关于治理一地的要诀,他只学了个皮毛。更多的是知道“民生多艰”这件事。
一封封亲手写的诉状,誊到《求知报》上的典型案例,让苏轼明白过来,当朗朗晴日蒙上阴霾之际,受它照耀的子民们会多失望,会蒙受多少的打击。
苏轸却疑惑地蹙起细眉:“太子殿下不是你友人?若你有不解之处,去信于他的话,他应当很乐意解答吧?”
苏轼睁大眼睛,立刻一跃而起:“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呢?”
拿不准的地方,他可以写信骚扰赵小郎啊!
“还是阿姐你的头脑灵活啊。阿姐,我听你的,这个名,我先报上再说。”
与此同时,几乎在同一时间里,还有许多人做出了和苏轼相同的决定。
这个名,他们报了!——
作者有话说:猜猜都有谁?[让我康康]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