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潮1980: 第四百七十四章 一路畅通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国潮1980》 第四百七十四章 一路畅通(第1/2页)

    都说官场无情,商场无义。
    可无论官场中人还是商场中人,毕竟是人。
    只要是人就有感情,所以好心总是有好报的。
    宁卫民的慷慨仗义之举,并没有白费。
    很快,天坛园长和金处长就借着各自下属的嘴传递过来非正式的反馈意见。
    说资金方面超出预算的部分让宁卫民不用发愁。
    虽然他们两家手里已经没什么可以自行支配的多余资金了。
    可既然饭庄的项目区里已经获批了,区里就不会真的撒手不管。
    毕竟宫廷风味饭庄的建成,是丰富了区里商业经营,对区里经济是有实际贡献和好处的。
    如果宁卫民真的为垫付为难,感觉不好跟外资老板再开口要钱。
    其实大可以通过区里,以合资饭庄的名义跟银行伸手的。
    多了不敢说,比大家的投资额翻上一倍,贷个五六十万是没问题的。
    唯一难的就难在掌握时机,怎么跟上头开口的问题。
    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得先得把合资饭庄成立之后,再干出点实际的工作成绩,才好打动区领导。
    哪怕87号的二层楼装修做出点模样来就行。
    因为只要能让区领导眼前一亮,对饭庄经营的前景树立起信心来。
    认为这个宫廷风味饭庄建成不但能带来经济效益,而且还将提升区里形象。
    还没等宁卫民琢磨好,到底该不该把广告上的地址换地方,如果换又该换到哪儿去。
    时间就到了边家大喜的日子。
    这个年头,由于生活条件所限,还有旧日风俗使然。
    京城百姓的红事儿、白事儿很少在外面的饭馆儿举办。
    流水席还是最主要的形式,于是大杂院便经常成为举行婚礼和设宴的场所。
    还别看大杂院住户多,小房林立,院内非常拥挤,似乎办喜事相当不便。
    可实际上却不是这样。
    因为真到了有某户人家办喜事儿的时候,一个院儿里的邻居们,无不会为这户人家着想,也都一起跟着紧着忙和。
    没有人会安心待在一边看热闹的,其尽心尽力的程度,丝毫不亚于为自己家里办事。
    不为别的,就因为这年头没人三天两头的老搬家。
    每天进出院内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居们,心里打着的谱儿,都是彼此要互相守望一辈子的。
    今日帮人就是明天帮己啊,那还能不实心实意的帮忙吗?
    甚至平时哪怕积攒下什么龃龉、矛盾,往往都会借助这样的日子付之一笑,无形化解。
    这就是当年解决邻里隔阂的最佳契机。
    像1980年10月1日,扇儿胡同的2号院,边家办的这场婚礼就是如此。
    作为邻居,罗家、米家和康术德、宁卫民不但都送了礼。
    而且是打从国庆节前头几天,便帮着边家张罗忙乎起来了。
    大家是各展其能啊。
    比如说罗家,刚得的大孙子可还没出月科呢。
    这年头产假又少,按规定最多才给产妇十五天。
    本身这一家子为了这大孙子和大儿媳妇的身子骨儿忙得不亦乐乎。
    可考虑到边家亲戚少,边大妈的为难处。
    罗家大儿媳妇还是痛快应承下来,替边家当这个“娶亲太太”。
    区里糕点厂上班的罗师傅更是带着大儿子一起动手,借用厂里的烘炉,烤制出了五十斤“龙凤喜饼”。
    作为贺礼送给边家。
    这可给边家全家喜坏了,因为既添了喜兴,也实用啊。
    作为回礼馈赠亲友再合适不过了。
    边大爷受了礼物直说,“哎哟,真是辛苦您喽。这可是市面上已经找不着的东西了,没想到孩子能有这个福气。有您这‘正明斋’的手艺给戳着,那不但体面、提气、喜兴,也是京城独一份啊。承您的盛情,我替俩孩子多谢您了。”
    罗师傅则哈哈一笑,“您别跟我客气啊。不说咱们这么多年了,应当应份。就按老话说,货卖识家。这年头,也就您还看得上我点手艺啦。您兹要满意,我做着着就高兴。说实话,老不做这东西了,也是难得过回瘾哪。”
    边大爷受了礼物直说,“哎哟,真是辛苦您喽。这可是市面上已经找不着的东西了,没想到孩子能有这个福气。有您这‘正明斋’的手艺给戳着,那不但体面、提气、喜兴,也是京城独一份啊。承您的盛情,我替俩孩子多谢您了。”
    罗师傅则哈哈一笑,“您别跟我客气啊。不说咱们这么多年了,应当应份。就按老话说,货卖识家。这年头,也就您还看得上我点手艺啦。您兹要满意,我做着着就高兴。说实话,老不做这东西了,也是难得过回瘾哪。”
    边大爷受了礼物直说,“哎哟,真是辛苦您喽。这可是市面上已经找不着的东西了,没想到孩子能有这个福气。有您这‘正明斋’的手艺给戳着,那不但体面、提气、喜兴,也是京城独一份啊。承您的盛情,我替俩孩子多谢您了。”
    罗师傅则哈哈一笑,“您别跟我客气啊。不说咱们这么多年了,应当应份。就按老话说,货卖识家。这年头,也就您还看得上我点手艺啦。您兹要满意,我做着着就高兴。说实话,老不做这东西了,也是难得过回瘾哪。”
    米家也一样,米婶儿不但帮着边大妈给边建军两口子缝了四铺四盖。
    还利用副食店上班的优势,帮着边家用最实惠的价钱张罗了一系列的鸡鸭鱼肉米面糖油。
    光猪肉就给弄了半扇子来,暂时这些东西还都能存在副食店的冰库里,那才真是省了大事儿呢。
    而宁卫民也做了一个小小的牺牲,把自家的小厨房腾了出来。
    他和康术德这两天就不动火了,这房就专门给边家专门存放瓜果蔬菜各类杂物了。
    开席那天,这小房也可当做专门沏茶倒水的茶房摊儿来用。
    至于至关重要的厨师,则是康术德出面请的老朋友,在门框胡同的“瑞宾楼”干了多半辈子的刘师傅。
    这位刘师傅今年已经六十五岁了,不但已经退休,而且派头可真不小。
    结婚前一天,刘师傅带着俩徒弟来做准备工作,老京城人管这叫“落定”。
    他那俩徒弟都是三四十岁的人了,一个挑着两个木箱子,另一个背着个大包袱。
    老头儿前面大摇大摆走了,俩徒弟老实头一样,亦步亦趋后头跟着。
    到了这儿,打开这些东西再一看。
    箱子里面不但装着做饭用的锅,还有碗、盘、勺等餐具,全都是一整套一整套的家伙。
    包袱里则是刀具,就更讲究了。
    一把切菜刀,一把羊脸子刀,一把小刀。
    羊脸子是斜的,剔肉使的。
    小刀就是切菜什么,切佐料使的。
    此外还有一个铁勺子,一个笊篱,把儿都长,还都是枣木把儿的。
    枣木把儿硬啊,经烧,扛火,而且因为岁月的浸染,已经油亮油亮的,红的就像烧着的火。
    就这些家什,一看就透着专业。
    随后,就由这两个徒弟开始在院里砌炉灶、备菜等。
    一位年轻的师傅砌灶非常麻利,不一会便在院中砌成两座炉灶。
    备菜的师傅也非常利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