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四爷养成记: 170-18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清穿之四爷养成记》 170-180(第10/14页)

话去了,一肚子气只能憋在肚子里,发不出来。

    新年的轻松氛围并没能持续多久,上元节后两日,刑部呈上关于左都御史弹劾翰林院编修戴名世一案的查证结果,令满堂哗然。

    刑部查证,戴名世在十年前所书《南山集》中,直接书写出了南明政权弘光、隆武、永历三任年号,并于书中表露出清朝得位不正的意思,有反清复明之意。还认为清朝的起始是康熙元年,之前的顺治一朝不为正统。

    除了戴名世的罪证,刑部还由《南山集》的出版查到参与其中的尤氏、方氏等人,并由此牵连出三百多人。

    在刑部上奏的折子中,建议以‘大逆’定戴名世等人的罪,提出株连九族的意见,戴家、方家三族内十五岁以上男子俱斩,妇孺贬入奴籍,与戴名世有过相对密切接触的文人学子等,亦折上有名。

    株连九族虽然出现的早,但在隋唐以后,因为太过残酷,基本已经很少出现这种刑罚,如今刑部竟提出这样严重的刑罚,一下子引爆了京城舆论,让人不得不好奇,戴名世等人到底是犯了多严重的罪行,难道是造反了?

    戴名世没有造反,但他曾经写过的那些文章,在某些人看来,却与造反无异。

    文字狱!

    齐布琛在听完整个事件的过程后,确认了这一点。

    清朝最为人诟病的,一是南下之初的屠杀行为,二是剃发易服,三大概就是文字狱了。

    知道这一点的齐布琛在面对胤禛的时候有些不淡定,委婉地说道:“戴名世写过那些文章是事实,惩罚他也说得过去,但是株连九族是不是太过了些?戴名世在文人中的名声不小,如果对待他的手段太过严酷的话,会不会引来满汉之间的矛盾?况且那些文章是戴名世早年写的,但在写过那些文章之后,戴名世却出山参加科举,并出仕做官,这也能说明,他并没有谋逆的想法,估计那些文章也是年轻时一时冲昏了脑袋才写的。”

    胤禛看着她的目光有些奇异:“你好像,对戴名世挺有好感?”

    他可从来没见过福晋如此努力地为哪个人过说话。

    齐布琛霎时一惊,知道自己的表现有些令人怀疑,但这事,她不说话觉得心里过不去,因此老实道:“我对他不是有好感,在这之前,我连他的名字都没听过。只是,我想着,皇阿玛临朝以后,一直都是倡导满汉一体,想来也是想要汉人真心实意接受咱们的。可这次如果因为几篇文章就株连九族,那会不会在那些本支持咱们的汉人心里种下刺啊。”

    说完这些,她又小声嘀咕道:“株连九族真的有点太过分了嘛,你们刑部都是什么人呐。”

    胤禛抬眼瞄她:“你是不是在心里骂我呢?”

    “我没有!”齐布琛瞪大眼睛反驳,然后像是反应过来什么,惊讶道,“株连九族难道是你提出来的?”

    不会吧不会吧,她了解的胤禛不会是这样的人的!

    “想什么呢!”胤禛拍了下她的头,无语道,“我在你心里就那么不是人?”

    还好还好,不是他就好,齐布琛舒了口气,才抱怨道:“那谁叫你说那么让人误会的话!不过,说真的,这株连九族的主意是谁提的?这种人可一定得离他远点,最好能把他搞下去,能提出这种主意的人,肯定不是什么好东西!”

    胤禛叹了口气:“这事没你想得那么简单。”

    于是齐布琛从胤禛这里知道了更多的细节。

    首先是弹劾戴名世的赵申乔,虽然这人为官以来一直被人夸是清官,但这不代表他就是包公样的人物,这个人的私心并不少。

    “赵申乔的儿子赵熊诏和戴名世是一届科举,戴名世是榜眼,而状元就是赵熊诏,直到现在,仕林中也有一种说法,说是赵熊诏能得状元,凭的是赵申乔,而不是自身才学,有人戏称赵熊诏为‘恩状元’。”胤禛的声音淡淡的,“赵申乔虽然表面上没说什么,但许多人都认为他因此记恨戴名世。”

    尤其是这次弹劾一出,更是佐证了这种说法,本来有很多人不忿帮戴名世说话,但没想到戴名世底子不够干净,还真被找出罪证来,这种说法才销声匿迹。

    齐布琛有些懵懂的道:“所以株连九族是赵申乔背后活动出来的?”

    说完她自己都有些不信。

    胤禛果断摇头,沉吟了一会儿后才道:“或许赵申乔一开始只是出于私怨弹劾,但此事转入刑部的那一刻,就由不得他了。”他声音放低了些,“赵申乔的另一个儿子赵凤诏,和老八的伴读何焯有些交情。”

    “这事儿,老八必定插手了。”

    第178章 去过青楼

    齐布琛倒不是不信胤禛的推理能力,只是,胤禩跟戴名世有何深仇大恨,要这么害人家?

    她虽然没说话,但她脸上的表情明明白白地表现出了这个疑问。

    胤禛没有直接与她解惑,而是点拨道:“老八最想干什么?”

    胤禩最想干什么?那当然是把太子拉下来,然后自己上位啊!但这和戴名世又有什么关系?

    齐布琛皱着眉头苦苦思索,忽然灵光一闪,缩进胤禛的怀里,小声道:“因为戴名世代表的文人群体,支持嫡长制?”

    胤禛欣慰地摸了摸福晋的头,以示认可。

    齐布琛心中有了谱,康熙早年的文字狱有没有这种内幕暂时不清楚,但戴名世一案,看来并不单单是因为造反言论才闹得那么大、牵连那么多人。

    此时太子的声势早已大不如前,支持他的主要还是那群笃定嫡长继承制的汉人大臣,如果这个群体被打压下去,那太子是真的没有翻身之地了。

    胤禩能想到从这个角度入手,不得不说,角度还真是够刁钻的,但因此挑起文字狱,却也证明他心思狠毒。

    “他就不想想,这样会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么?”齐布琛不满道,文字狱被批判的多狠,未来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

    胤禛却道:“也没那么严重,以戴名世为首的这帮子酸儒,成日只知道咬文嚼字、空谈国事,一问到该如何施政,就两眼茫然、半点不知。”

    齐布琛心里咯噔一下,尽管知道胤禛是囿于身份和性格缘故,才会有此看法,却还是担心,他会支持文字狱这种做法。

    “你,也觉得老八做的对?”齐布琛小心翼翼地试探道。

    胤禛倒是没察觉到她的试探,不过还是对她将自己和胤禩相比感到不满:“爷在你眼里,都沦落成老八那样的了?”

    他摇摇头:“看不惯归看不惯,我也只是不想让这种人继续占着位子不干实事,但也不至于因为这种事就要他们全家的命,不过…”他神色凝重了些,“…戴名世本人还是要处置的,否则,我大清威严何在?”

    齐布琛也没打算说戴名世无罪,言论自由那也是依靠社会形态才能产生的东西,在还是封建社会的大清,说这一点无异于搞笑。

    “那是当然。”齐布琛先是附和了一句,“我也只是觉得,这事儿牵连太广了不好。”

    胤禛舒了一口气,拍拍她,道:“不管他,左右这事儿也不是我负责,况李光地等人也不会眼睁睁坐着,且看他们扯皮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