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好时节》 210-220(第12/18页)
    比如捡狗屎,比如帮着纪大娘买菜,还比如像这次一样,被秀秀从赵时晴那里借了过来。
    秀秀之所以会挑上夏大川,是因为她觉得夏大川是所有护卫中最勤快的。
    她让夏大川去户部衙门那里盯着,看到杨胜秋来上衙就告诉她。
    夏大川在户部门口盯了四天,终于看到了杨胜秋。
    杨胜秋是前一天才从大郭庄回来的,这一次太上皇办法事,礼部、户部、太常寺、光禄寺,甚至就连工部也派了人过去,宫里也去了几名太监,
    十五万两银子,这可不是小数目,做为掏银子的户部,要盯着这些银子是怎么花出去的。
    按理说,这么大的一笔银子,又是给太上皇办事,轮不到杨胜秋这样的新晋官员。
    可也正是金额大,又是给太上皇办事,稍不留事,就是受累不讨好,而且现在还没出正月,谁不想在京城好好过年?
    差事到了户部,便成了烫手山芋,推来推去,就推到了杨胜秋头上,他无人可推,只能接下。
    到了大郭庄,这还只是刚刚开始,长寿宫的意思,是把这十五万两两银子交给他们,由他们统一安排银子的支出。
    可是杨胜秋出京之前,户部尚书叮嘱过他,这十五万两银子一定要掌握在户部手里,谁要用银子,都要来找他要。
    于是情况便成了长寿宫要银子,杨胜秋不给,长寿宫打着太上皇的旗号,杨胜秋只能小心翼翼,委屈求全。
    在大郭庄的十几天,当真是度日如年,杨胜秋也算是八面玲珑,可仍然焦头烂额,长寿宫的夭蛾子就没有断过,今天这里要花五千两,明天那里又要一万两,好不容易办完法会,再一核对帐目,十五万两竟然只余下不到三千两。
    太上皇对于这场法会还是很满意的,各衙门的人要动身回京之前,长寿宫的道士过来送赏赐,说是太上皇念着他们辛苦,特意重赏。
    大家既开心又期待,大过年的,别人在京城享福,他们却跑到条件艰苦的乡下吹冷风,好在太上皇还记着他们。
    众人跪下接赏,道士们把赏赐一一送到各人手中,那是一只精美的盒子,也不知道里面放的是什么宝贝。
    待到道士们走了,大家迫不及待打开盒子,只见里面躺着一颗黑不溜秋的金丹。
    没错,无论是黑的还是白的,全都叫金丹。
    这些金丹是太上皇亲手所炼,连皇帝都没舍得给,却给了他们。
    让他们怎能不感动?
    杨胜秋做了一番心理建设,也没有勇气吃下那颗金丹。
    他不知道其他人有没有吃,他是偷偷扔掉了。
    他没敢吃,那颗金丹看着就不像是什么好东西。
    回到京城的第二天,杨胜秋便回衙门交差,下轿的时候,他看到有个黑大个正在看着他,见他看过来,那黑大人咧嘴冲他笑,露出一口大白牙。
    脸黑,便显得那口牙特别白。
    杨胜秋没有在意,他是状元郎,曾经跨马游街,京城很多人见过他,那个黑大个想来也是认出他是状元郎了。
    状元郎!
    杨胜秋在心里默默叹息,他拼尽全力考上状元又如何,还不是要接手别人甩过来的烂摊子?
    他去见了户部尚书,尚书大人得知十五万两银子只带回三千两,脸色立时就不好了。
    这十五万两,是他好不容易才凑出来的,原本还想至少能余下一两万,没想到竟然只有三千两。
    什么法会,要花十五万两?
    如果之前提出十五万两时,那是长寿宫狮子大开口,那么现在只余下三千两,那就不全是长寿宫贪婪,也有杨胜秋的问题,这个杨胜秋,连抓在自己手里的银子都管不好,白瞎了读的那么多书。
    杨胜秋小心翼翼地进去,灰头土脸地出来。
    他被尚书大人训斥的事,很快便传遍整个衙门。
    第218章 秀秀的心思(两章合一)
    冯府正在办丧事,杨胜秋原本准备交差后就去冯府吊唁,可是临近下衙,侍郎大人把他叫过去,将一堆文书交给他,这些都是他不在时堆积下来的,没办法,虽说衙门在正月里有十七天是不封印的,可是大家的心思早就不在这里了,上衙的时候都在摸鱼,找各种借口提前下衙。
    看到杨胜秋那掩饰不住的抗拒,侍郎大人在心里冷笑:本官支使不动那些老油条,难道还能支使不动你这个新人?什么?有后台?这里谁没有后台?
    都有后台,那么比得就是资历。
    放眼户部,资历最浅的就是杨胜秋,他不干谁干?状元郎?侍郎大人就是二十年前的状元郎,这里不缺状元郎。
    杨胜秋只好把那一堆文书接了过来,等到他好不容易处理得七七八八,其他人早就走光了。
    杨胜秋叹了口气,将没有处理的文书锁进柜子,独自走出户部。
    接连两起凶案,死了一位次辅一位首辅公子,可是百姓似乎并没有受到影响,夜幕下的大雍帝都依然花团锦簇,歌舞升平。
    偶尔有权贵的马车经过,女子的娇声软语伴随着胭脂香回荡在夜色之中。
    可以并排行驶四驾马车的宽敞街道上,两驾马车却各不相让,车上的纨绔早有夙怨,其中一驾索性横在路上,挡住来往马车的去路,两家的随从手持齐眉棍冲了上来,在马路上便大打出手。
    杨胜秋的轿子先是被逼到路边,后来只能掉头去走小路,绕了一个大圈子来到冯府,好在帛礼提前备下了,否则现买还要耽误时间。
    到了冯府后,杨胜秋去冯大老爷灵前上了香,这会儿已是晚上,灵前只有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带着他七八岁的弟弟在守灵,不见冯大老爷的长子,杨胜秋安慰了两个孩子几句,便想去见冯恪,可是却被告知,冯首辅已经睡下了。
    白发人送黑发人,冯恪虽然挺立不倒,可精神不济,这几日都是早早睡下。
    杨胜秋无奈,只好早早离开冯府,站在冯府门前,他放眼四望,只看到几盏白灯笼,惨惨淡淡。
    一股说不清道不尽的愁怨涌上心头,想起这些日子在长寿宫的忍气吞声,又想起衙门里永远处理不完的文书和那些喝茶聊天的同僚,杨胜秋第一次,想起了慧明公主。
    那个巧笑莲兮,霞飞双颊的少女,总是用崇拜的目光看着他
    杨胜秋甩了甩头,一个身份尴尬的公主,不值得他去回忆。
    几乎是瞬间,另一张少女的脸庞取代了慧明公主,俏丽甜美,笑起来眉眼弯弯。
    小囡囡。
    不,他已经调查过甜井胡同的那处宅子,住在那里的甄老爷子和他的外孙女,附近的人都知道这家家境不错,但也只是小康而已,小囡囡经常和帮佣的婆子一起去买菜,甄老爷子每天都去小摊子上吃早点,身边连长随都没有,只有两条狗。
    可是,他知道这只是表象而已。
    卫国公府的几位小公子曾经去过甜井胡同,甚至就连赵廷珞也在甜井胡同附近出现过,这几位可不是什么地方都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