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爹是反派?(科举):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我爹是反派?(科举)》 40-50(第8/15页)

潮水般涌出,大多面无人色,形销骨立。江卿时在人群中找到卓智明时,卓智明已经真如飘荡了好几日的野鬼一般,再也不是那个人淡如菊的如水少年,卓智明有气无力地冲江卿时点点头,二人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无尽的疲惫,和一丝终于考完的解脱。

    接下来的日子是焦灼的等待。试卷经历弥封、誊录、校对、分房阅评、主考定夺等诸多繁琐而严密的程序。江卿时自觉发挥不是最佳,尤其是后两场,状态太差,心中实在忐忑。卓智明在客栈里足足睡了几日几夜,一点儿动静也没有,江卿时每日与他共处一室还怪吓人的,他每日都要去探探卓智明的鼻息,看看卓智明现在是否安好。

    至放榜日,礼部门前人山人海,此时正值杏花盛开,所以此榜又称作杏榜。

    江卿时挤在人群中,仿佛闻见了杏花的芬香,他心跳如鼓,目光急切地在那一长串朱砂写就的名字上搜寻。终于,他看到了自己的名字——“江卿时”,名列前茅!居然还能排上第九!一股巨大的热流瞬间冲散了所有疲惫与焦虑,江卿时几乎要喜极而泣。

    卓智明也中了,名次瞧着不如江卿时高,大约在二十名左右的位置。

    江卿时刚想与卓智明说话,就见卓智明仰着脸看着自己的名字,两行清泪顺着脸颊落了下来。

    江卿时结结实实吓了一跳。

    他还是头一回见着卓智明落泪呢。

    江卿时装作没瞧见,只轻轻拍了拍卓智明的肩膀。

    “如今你我都得偿所愿。”

    “嗯。”

    卓智明轻轻抹了一把眼泪,重重点了点头。

    阳光恰好在此时倾泻下来,虽天儿依旧寒冷,但二人依旧感到暖意融融。之前的种种煎熬,在这一刻都化为了通往更高殿堂的阶梯。春闱这场身心俱疲的鏖战,他们终究是挺过来了,并且赢得了叩击天子之门的资格。

    “今年的会元果真是谢家小侯爷谢清河!”

    “小侯爷才华横溢,虽含着金汤匙出生,却没有骄矜之气。”

    “谢家如今后继有人,谢侯爷应以放心了。”

    谢清河。

    江卿时眯眼望向这个名字,心里也涌出了一丝羡慕,如今名字高悬于杏榜之上,一骑绝尘,这是何等荣耀。

    但做人应懂得知足,如今的结果,已是自己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少生妄念,好生准备殿试才是正经之事。

    第46章 殿试

    京师尚在春寒料峭中,紫禁城却已笼罩在一片肃穆而紧张的气氛中。

    寅时刚过,天色未明,三百余名新科贡士已齐聚长安左门外,等待着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刻。

    江卿时站在人群中,比起穿着华贵的京师子弟,他那一袭青衫略显单薄,此时此刻,他站在天子脚下,却丝毫不觉寒意。他望向巍峨的宫墙,想起自己寒窗数载,一步步往上走,今日终于站到了这皇城脚下。

    身旁几位同年低声交谈,语气中既有兴奋也有忐忑。

    “听说今上尤重实务,不知策问会出什么题目…”

    “但愿我能有所了解,不至于笔下无墨…”

    辰时初刻,宫门缓缓开启。礼部官员手持名册,唱名引众贡士入宫。江卿时整理衣冠,随着人流走过金水桥,穿过午门,眼前豁然开朗——奉天殿丹墀之下,数百张试案整齐排列,每张案上都放有笔墨纸砚,还有一瓶含苞待放的红芍药。

    众贡士按会试名次分立丹墀两侧。江卿时会试位列第九,站在了前排。他微微抬头,见奉天殿重檐庑殿顶在晨光中泛着金光,鸱吻威严,琉璃瓦生辉,这是他千辛万苦要想涉足的土地,如今他终于踏上了梦中的大殿。

    “陛下驾到!”

    鸿胪寺官员高声唱,景瑞帝乘舆而至。百官及贡士齐齐跪拜,齐呼万岁。江卿时俯身下拜时,瞥见皇帝面容清瘦,目光如炬,虽只三十出头,却已显露出多年操劳国事的痕迹。

    典礼既毕,内阁首辅陈言奉持问题置于殿中黄案。经一番隆重仪式,题纸终于发至各人手中。江卿时跪受题纸,回到自己的试案前,展卷细看:

    “朕惟自古人君治天下,莫不以田制为本,民生为重。然三代以降,井田既废,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汉之限田,唐之均田,宋之方田,皆欲抑兼并而苏民困,然其法立而不久,其效显而复晦。今畿辅之地,豪强日盛;东南之隅,流民渐多。诸生学通今古,明习时务,其详陈所以制产均田、安民固本之道,朕将亲览焉。”

    江卿时心中一动。

    他生于农家,土地兼并之弊,他自幼便深有体会。单单是一个临州,七成良田尽归三家所有,自耕农纷纷破产,或为佃户,或流徙城镇。至于大梁其他各处想必也是大同小异。

    江卿时的外祖原是秀才,家中也有田四十亩,后为豪强所迫,不得已卖出祖产,从此家道中落,外祖也羞愤郁郁而终,所以江卿时的母亲才下嫁于江家做填房,真是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白白在江家折了大好年华,最后还殒了性命。

    他闭目沉思片刻,将历代田制改革在脑中一一梳理,然后研墨润笔,在试卷开头恭谨写下:“臣对臣闻:王道之基,莫重于养民;养民之要,莫先于制产”

    他从井田制之理想写起,论及前朝均田之得失:“均田之制,非不善也,然人增而地不增,世易而法不易,终难长久。此前齐长孙巍所谓‘法久则弊,弊则更之’之理也。”

    笔锋一转,他直指本朝现状:“今观海内,江南有田者十一,为人佃作者十九。权豪之家,仆役成群,田连郡县然贫弱之民,无地可耕,流离道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每逢灾荒之年,甚有卖儿鬻女者众。官府册籍混乱,诡寄、飞洒、影射之弊丛生不穷,田赋日减而民负日重”

    写到此处,江卿时想起外祖被迫卖田时的无奈神情,虽未为亲眼所见,但那正是娘苦难日子的开端。他提出三条对策:一为清丈田亩,揭豪强地主藏匿之土地,“重新丈量天下田土,使诡寄、飞洒之弊无所遁形”;二为限田,“仿燕制,限定品官占田数额,逾限者没入官”;三为垦田安民,“招流民垦西北、西南边地,官给牛、种,永为己业”。

    江卿时知晓,空泛大论谁都会说,景瑞帝虽登基不久,但看着像是想有一番大作为的,江卿时笔走龙蛇,具体设计了实施步骤:“清丈之事,当自畿辅始,择廉干官员主之,先造鱼鳞图册,使田亩界址分明,赋税有所依归”他也考虑到可能遇到的阻力:“豪强必多方阻挠,故需圣意坚定,辅以严法”

    日头渐高,内侍为每位贡士送来宫饼一碟,清水一盏。江卿时匆匆用了些,又继续奋笔疾书。试桌矮小,且是露天跪坐答题,江卿时双腿酸麻,然此时此刻他却顾不得疲惫,笔下挥墨如流水滔滔不绝。

    写到关键处,他引经据典却不忘务实:“董仲舒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民愁亡聊,亡逃山林,转为盗贼。’此言于今尤切。然欲抑兼并,非徒复古制也,当因时制宜,徐徐图之”

    夕阳西斜时,江卿时终于写完最后一笔:“臣愚以为,田制之改革,非一朝一夕之功,然若不始于今日,则积弊愈深,他日恐有吴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