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罪名: 20-3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她的罪名》 20-30(第10/13页)

  所谓打造个人ip,发展到现在,又已经和三年前不同,当时露个脸都是新鲜事,但现在,也许观众更加想看到的是“不可替代性”。

    如果谁都能做这件事的话,那为什么要看你做呢?柴建明说的“抓手”,裴晨说的“打眼”,其实依然是人设的一部分。

    尤其在某个专业领域,人们天然更加信任权威。而自己这个“罪案研究”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自己的身份是法医/犯罪心理专家/痕迹检验师之类的,内容的说服力将大大提升,又或者自己拥有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之类的高学历,也将让节目的内容更加吸睛。

    但自己都不是,虽然大学念的是传播学,同时自己既有编辑证又有记者证,但这两个职业身份,都算不上权威。

    难道在这条路上,就算走到头了?还会有别的办法么?

    晚上,柴建明又搞了个小型晚会,鼓舞士气,实际也是各大运营团队定下一个季度kpi的誓师大会,这个环节是运营的事,不需要博主亲自上台,但喝酒凑氛围少不了,等到主要节目都结束的时候,周原拿着鸡尾酒,找到裴晨,正想要开口说两句,裴晨问:

    “你的酒量怎么样?”

    周原摇摇头,裴晨说:“我的酒量很差,也许一杯都喝不了。”

    周原好奇:“怎么可能,我看你已经喝了三轮了。”

    “在最开始的时候,我只敢偷偷兑一半苏打水,趁着没人注意的时候,把杯子里的酒倒掉一些。而现在。”

    裴晨笑了一下,说:“我会把杯子里所有的酒都倒掉。现在这个杯子里都是苏打水。”

    周原惊讶:“不会被人发现吗?”

    “发现了也没关系,别人也不在意我喝的是不是酒,他们只是在意‘喝酒’这个动作。”

    裴晨举杯示意:“你的脸已经很红了,所以如果你不想喝的话,可以选择不喝。”

    周原把手上的鸡尾酒放下。

    “‘装’一下,这件事就变简单了。”裴晨和周原碰了一下杯,喝下苏打水。

    两人平日里交流并不多,除了开会,几乎不会碰面。所以周原对裴晨的认识,其实和她的粉丝们差不多——看视频。

    周原觉得裴晨和视频中的样子不太一样,但又具体说不上来。

    出镜当然都有“演戏”的成分,但周原觉得裴晨的“演”和自己的“演”又不同。自己不过是「演出自己」,选择展示自己的某一面,而把另一面隐藏起来。

    而裴晨则像是「扮演别人」。

    但绝不能说这种「扮演别人」是一种彻底的假面,情况恰恰相反。

    她扮演的那个人绝不是「假面」那么简单。她演出的那个新的形象,已经反过来成了她自己的一部分。到底是先有她,还是先有视频里的「裴晨」,或者相反,已经无法分清了,这似乎是一个相互反哺的过程。

    周原不知道裴晨的粉丝,或者其他的同事有没有人意识到这点。她对自己的想法也觉得十分新奇,自己和裴晨绝算不上熟人,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想法?

    而且,为什么自己会这样在意她?

    功利的角度上,出于一种对高质量竞争对手的好奇,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而感性上,周原要承认,她更有一种不由理性控制的好奇。

    想知道她更多,她的心情就这么简单。

    追踪者 29

    “妈,师傅说下个月初五适合动土,装修队会正式开工,两个月工期,咱们一定能在过年前入住。有阳台的两个房间让你和姐姐住。”

    周原给妈妈发了条微信,返回去联系人列表时,并没有新来的消息。

    她看了眼时间,正好是上午10点整。

    三天前,公司晚会结束后,周原从公司人力那“顺便”查看了一下裴晨的简历。

    裴晨在成为网红之前,她的经历也一直被粉丝们津津乐道,因为实在是太励志了。

    一个县城出来的女孩,学历仅仅是初中毕业,最后竟然成为了全网粉丝超500万的大博主,商业估值千万,自己的名字就是一个能卖钱的IP,这样的故事让人热血沸腾。不过在之前的采访中,裴晨却对自己出名前的经历说得非常轻描淡写。所以关于她的过去,实际上还是模糊的。

    周原看了眼简历,只有一些工作经历,并没有什么过多个人内容,稍微思考了一下,周原想到了新办法,她混进了裴晨的粉丝群,又去旁敲侧击了多个榜一大哥,试图收集裴晨过去的信息,不过都以失败告终,最后,她在百度贴吧里找到了线索,有个网友说“那个网红裴晨是不是茶阳县城东中学的?当年我和她一个初中。她现在可真是大变样了啊,以前可一点星味都没有。”

    周原看到,马上给“茶阳县城东中学”的校宣办打了个电话。

    虽然这些平均年龄45岁以上的叔叔阿姨们并不知道什么“网红”、“MCN”,但当说到自己想拍摄校友纪录片,并且给学校做宣传时,工作人员的态度变得相对积极。

    “00届的啊,时间真的是蛮久了哦,那个时候就在职,还能找到的学校职工,现在可能只有……我想想,对,可能只有秦老师了。”

    和秦老师取得联系后,对方聊了一下自己眼中的裴晨:

    “那孩子,我对她最大的印象是她缺课缺得比较严重,经常迟到早退的,不过这点是不是不好说啊?周记者,你们的纪录片主要想拍摄什么呢?”

    “有关裴晨个人的信息越多越好,希望知道有关她的任何事情,再小也无所谓。我们是想给她一个惊喜,秦老师,可别提前告诉她呀。”

    “这样啊,周记者,我帮你在00届的qq群里问一下吧,前几年有几个本地学生拉了个群聚会,把我也拉进去了,我给你打听打听。”

    “太好了,秦老师!咱们这次拍摄所有需要配合的地方都是有偿的,您在群里说一下,我们这边节目出到的价格是1500元一天,和我对接就行。”

    于是周原得到了一个昵称叫“马克”的人的QQ号,马克说他和裴晨不仅是初中同学,还是小学同学。

    “我们是见面聊吗?最后这个1500元是怎么打款呢?”马克在QQ上问道。

    周原想了一下,说:“我可以当面微信转账。”

    于是周原又得到了马克的微信,昵称同样叫马克,点开朋友圈,大部分都是时事评论,马克估计是个公众号头条爱好者,经常转发各种文章。

    10点15分,有个戴眼镜的男人进了咖啡厅,没在前台点单,东张西望,周原站起来,叫了声“马克”。

    “你是周记者?”

    “对。”

    马克很瘦,整个人透着股弱不禁风的劲,皮肤白得不像话,估计从事的是办公室工作,但看他不修边幅的样子,又不太像。

    “我是个诗人。”马克坐下,郑重其事地说道。

    听到了个上世纪的名词,周原愣了一下,长年累月的记者训练都没能让她当下给出恰当的反应,但好在对方主动打破了沉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