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怨司[穿越]: 第88章 将军怨二十四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解怨司[穿越]》 第88章 将军怨二十四(第2/3页)

还是前不久才被人搬走的,追查下去,居然是颍州静王的人过来搬走了东西。
    耀帝非常恼怒,责令追查,查下来据说静王一直在边关寻找乔家的钱财,他知道当初乔家老幼离开时没带什么贵重财物一起走,就断定乔震山死的匆忙没来及交代,所以就不停的寻找。
    没想到居然被他找到了一处。
    一个藩王为何要这么多钱?颍州哪怕再贫瘠,供养他一个人也够了啊。
    静王以前的举动耀帝没太在意,这一次静王直接进入了耀帝的眼里,知道有人暗搓搓一直想造反,耀帝能高兴才怪。
    静王也不太高兴,他只拿到了一个库的钱,要不是跑得快,拿到手的一个库还得被朝廷抢走,总共拿到手的也就三百万贯左右,虽然也不少了,到底和预期有差别。
    只拿三百万贯就许出去一个皇贵妃,静王觉得不值得。
    乔欢知道后把那诏书剪成几块一并送还静王,言称父亲留下多少钱财她根本不知道,朝廷也一直在寻找,她倒是愿意和静王联盟,但是既然王爷认为乔家没有诚意,那就算了吧,她奉还诏书,静王拿走的财物算是乔家免费资助的。
    静王被乔欢噎的不轻,赶紧说自己没这个意思,让乔欢别乱想,他一直很仰慕乔欢,拿人家的钱还没用光呢,这里他就过河拆桥,手下其他人看到了也要寒心啊。
    乔欢面对使者的时候很是淡淡“你也不用替你家主子多说什么,也不用补诏书给我,将来假如你家主子成事,还能记起我们乔家,那只要有旨意,谁能违抗,如今说什么都是虚的。”
    使者也有些讪讪,静王的吃相属实难看了些,三百万贯不少了,有了这笔钱,静王能活络不少,不用死等着那些商贾送银,他们虽然资助静王,下手捞好处可一点没手软,相比下来,乔家可诚心多了。
    给出这么多钱,什么条件都没提,连提前许诺的皇贵妃之位,人家都奉还了回来(在使者看来这是乔欢赌气的行为)。
    而且这也不能怪乔家,谁知道朝廷也在找这些钱呢,静王要是能更快些就好了。
    被乔欢怼了一顿,静王那里倒是消停了,也因为朝廷注意到了静王,静王也只能集中注意力面对朝廷。
    今年过年,乔欢收到了耀帝的赏赐,虽然不多,释放的消息让乔家松了口气。
    好歹拿了人家五百多万贯,赏赐一些也正常。
    现在耀帝和静王都认为对方拿了大头,乔家也终于从这泥淖中脱了身。
    什么时候战争都不是好进行的事,打仗需要钱,而且还是很多的钱,所以哪怕知道静王有不轨之心,耀帝也不敢轻启战端。
    他登基差不多十多年了,之前没受过系统的帝王教育,能把朝政收拢在手里已属不易,打仗这个事能不打还是不打的好。
    不过对于颍州,现在肯定不会在放松。
    太后得知静王的动静,扯了下嘴角,谁当皇帝和她都没关系,反正都不是她生的孩子,但是静王之母当初老想把太后扯下来,太后岂能答应。
    现在手下败将还要蹦跶,太后根本就不放在心上,不过她也不信任耀帝,于是吩咐了嬷嬷几句话,嬷嬷点头应下,消无声息的出宫去了承恩侯府。
    京里如今有两家承恩侯,一家是太后,一家是皇后,可要抡起实权底蕴,太后娘家甩皇后家几条街。
    太后娘家好几人都在朝中六部当官,太后的兄弟更是吏部尚书,皇后一家就差多了,只头上一个承恩侯的
    爵位,家中子弟也有官身,最高不过侍郎。
    这也是太后厉害的地方,她看似什么都不管,当初一心捧耀帝上位,然后就在宫内养老,连宫务都不管,全交给皇后。
    可太后的娘家却在朝堂枝繁叶茂,而太后的家族自然也对她言听计从。
    太后曾经和自己兄弟道“皇帝不是我生的,而且他本性偏窄,王家在朝堂已经得利,我在后宫就不能掌权,否则会让他生疑心。你也小心些,莫让他把疑心病犯在王家头上。”
    王尚书自然应下。
    如今收到姐姐传来的口信,王尚书就知道要怎么办了。
    耀帝已经在龙椅上坐了十几年,当初需要依仗王家替他巩固帝位,如今他觉得自己大权在握,那就更加想要独一无二的权利。
    很多皇帝早年精干能为,到了晚年昏庸无道,就是觉着辛苦了一辈子,现在年纪大了,不赶紧享受,这辈子就是当了皇帝都亏大发了。
    耀帝虽然年纪没老,这种心态却冒了出来,先帝还能建造别院避暑,也曾举办盛大的圣寿。
    耀帝当皇帝至今一直战战兢兢,说句不好听的,他连温汤都没泡过,更不敢有奢靡之举,就是因为一直不自信,只能严以律己,不敢让臣下挑错。
    有畏惧的皇帝能听得进臣子的话,也能把江山坐稳,可是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日子就越发憋屈,当皇帝的偶尔想要奢侈一把,那些御史就会跳出来指责,皇帝还不能如何。
    比如这次从边关拿来那么多钱,耀帝想自己登基这么久,也没犒劳过自己一下,就想修缮一下先帝的别院,以后自己也能去避个暑什么的。
    而那皇家别院已经十几年没正经接驾,房舍花木也早就破旧了,虽不至于破败不堪,耀帝想去小住是办不到的。
    想要住人,那里得大肆修缮。
    破了的地砖要取出补上新的,房梁屋檐掉了的漆也得重新描摹,河塘要挖泥整理,再种上新的荷花,养上锦鲤。
    连被风霜雨雪侵蚀的木栏杆也要重新建造,还有院内的花草树木一并需要挑选上等品种栽种。
    甚至帐幔帘拢等物也得全部换新,那熏笼香炉包括家具都得重新布置。
    更别说还得补充宫人内侍过去服侍,现如今那里只剩下一些看屋子的老太监老宫女。
    这个耗费,嗯,反正少不了。
    工部得知耀帝的意思,先过去查看了一番,然后做了一份预算,人家给的也是实在价,一并整理的可以接驾,大约需要八十万贯。
    人家也不是笼统的报价,地砖哪怕不是用特制的金砖,也得是开采的大块石料打磨好了才能用,这种石头本身价格倒是不高,可运费加上雕刻铺设的费用加在一起,那就便宜不了。
    那铺地还不是单用这一种材质,小道得用鹅卵石,那鹅卵石还有讲究,大小花色圆润程度,精挑细选的鹅卵石论块算钱,一块的价格比得上一个鸡蛋。
    那些雕梁画栋上的金银线条贴片那可是货真价实的金子银子,还有那好几个温汤池,皇帝用的那个是全白玉铺设的,如今破损的地方要修补那是整块起出,要换新的上去,还有那几个纯金的巨大龙首水龙头,倒不需要更换,而是颜色淡了,需要炸一炸,想想看这些是什么工程。
    工部把这单子一递,户部就炸毛了,这么大个国家,每年不是这里旱了就是那里涝了,还有官员兵将的薪俸饷银等等,哪哪都要钱,每年收上的税款能达到收支平衡就是好年景了。
    多半还要赊欠一下,今年好容易发了一笔五百万贯的财,户部还没捂热乎呢,就要支出八十万贯修别院,这是什么行为?
    户部尚书什么都没说,就把国库现有多少钱粮,马上要支出多少,写了个折子,让耀帝自己选择,取消哪个填补修皇家别院的窟窿。
    何况还有静王这瘪三在一边虎视眈眈,哪怕不发兵,军费也得先预备着吧,要不然人家要是扛起反旗,朝廷没钱发兵,一查钱去哪里了?给皇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