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文豪: 盛世文豪 第143节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盛世文豪》 盛世文豪 第143节(第1/2页)

    运粮之事太过重要,若太子做不好,岂不是坑害了前方将士?

    于是君臣们天天愁,也没商量出一个所以然来。

    洪敏之叹气道:“若是余布政使腿好了,由他带着太子殿下,就什么也不用担心了。”

    张岳嘴角抽了抽。我弟子是文臣啊!不但是文臣,还是封疆大吏呢!让他抛下辖地去运粮?亏你想得出来!

    皇帝陛下叹气:“是啊,听闻长青腿恢复的不错,不过也赶不上去运粮了。”

    张岳在心中给自家弟子叫屈。虽然知道陛下你信任自己弟子,但我徒弟是砖吗?哪里需要哪里搬吗?连武将的工作都要做吗?

    “陛下信任的将领还有不少,让人带着太子也不是不可。”张岳道。

    总不能老是让我徒弟忙吧?我徒弟忙的连相看妻子的时间都没有了!

    皇帝陛下想了想,转头问道:“渔樵,你去?”

    郑牧嘴角抽了抽,道:“陛下,金刀卫除审案,不可参与军队之事。”

    他们是监督,但不能直接插手。这会乱套的。

    皇帝陛下继续叹气。那找谁呢?

    哦,对了!

    “雨润,你去?”皇帝陛下问道。

    敦郡王忙道:“臣倒是没问题,那么陛下,京中军务交给谁?”

    皇帝陛下想了想,又对郑牧道:“交给你?”

    “陛下三思!”若不是在朝臣面前,郑牧觉得自己就要大逆不道,开口讽刺了!

    金刀卫其实算是内臣,不能管外臣之事。护卫京师,那也是军队之事!

    皇帝陛下继续叹气。

    为什么值得信任的人那么少呢?

    好吧,其实是不少,之事武力值强的都在各地戍守着,轻易调动不得。北疆值得信任度的人都在前线打仗呢。

    “陛下,虽然金刀卫不能插手军政之事,但金刀卫护卫太子,乃是分内之事。”郑牧见皇帝陛下愁的不成,叹了口气,道,“虽然太子年纪稍轻,但太子若是提前承担要务,也并非不可。以太子主导,金刀卫护卫太子即可。陛下虽不能派微臣前往,但北疆刘千户也是可用之人。”

    言下之意,虽然刘溥不能当运粮官,但他可以借护卫名义陪伴太子。名义上,只是太子运粮而已。

    皇帝陛下一拍大腿:“是啊,怎么把刘溥那小子忘记了呢。”

    “陛下,余弟恐难担重责。”刘淳忙道。

    刘淳任江南布政使几年之后,如今已经调回中央,任刑部侍郎。明摆着,待刑部尚书退下来之后,就轮到他接班。

    “保护太子乃是金刀卫分内之事。”郑牧道,“刘侍郎要信任刘千户。”

    刘淳似笑非笑的看了郑牧一眼。

    这和信任不信任有关系?他只是不想让他弟弟承担这么大的责任。谁也不知道出了关之后会遇上什么,若是太子有什么闪失,他弟弟怎么办?

    虽然刘淳自己是心黑手狠不怕死,但不代表刘淳想让自己弟弟也这样。家中有他一个人搏就成了,他弟弟,还是安稳点好。

    虽然刘淳从小到大就以把自己亲弟弟欺负哭为乐趣,但实际上他是个(自认为)好哥哥,对弟弟很关心。

    “那此事就这么定了。”皇帝陛下一锤定音,其余大臣无异议。

    其实他们讨论这么久,也知道太子镀金并且洗刷之前不好评价的机会难得,总要去搏一搏,只是担忧太子安危。

    边疆运粮的兵力一直很重,谁都知道粮草需要保护,运粮的自然都是精锐。太子被护在其中,危险已经降到最低。

    如果身边再有金刀卫随身保护,逃脱肯定没问题。

    他们可是听说,北疆已经做出了火枪。虽然数量有限,但护卫太子的金刀卫一人配备一把还是没问题吧?

    德王派人送过一些回京,皇帝陛下亲自派人演示,那威力啊,真是让不玩刀弄枪的文臣们都想弄一把,武将们更是天天流口水。

    可惜朝中只有寥寥几人有资格。比如几位武辅大臣,比如皇帝身边的金刀卫指挥使。

    郑牧默默的把腰间火枪往后面移了移。

    对了,武辅大臣平日是不能佩戴武器的,只能在家自己摩挲着观赏。郑牧是唯一一位可以随时佩戴火枪和金刀到处乱走的人,真是羡慕嫉妒恨。

    小朝散了之后,刘淳走到郑牧面前拱手道:“多谢郑指挥使提携吾弟。”

    看着刘淳散发着黑气的笑容,郑牧拱手回礼道:“刘侍郎多礼了,作为刘千户上官,刘千户的努力和能力在下看在眼里,自然要秉公举荐。”

    刘淳笑而不语。要是我弟弟出了什么事情,就算你是金刀卫指挥使,陛下发小,我也要摁死你。

    郑牧微笑点头。死弟控,有本事来啊,谁怕谁。

    两人微笑道别。留下一干人一头雾水,还真以为两人关系有多好似的。

    ……皇帝陛下拿定主意之后,就直接下旨了。

    刘溥接旨之后有点懵。他还正在继续追查太子遇袭之事,怎么就把事情全部交出来了,去运粮去了?虽然追查之事只需要收尾了,皇帝陛下是想等出征结束后在一一收拾,但是总要有人做事吧?

    指挥同知也有些懵,难道他不监督,自己直接做了?没这先例啊。

    宣旨的太监微笑道:“陛下有口谕给余布政使,追查之事,请余布政使便宜行事,金刀卫上下,听余布政使指挥。”

    刘溥和指挥同知对视一眼,更懵了。

    这金刀卫是监督官员的。德王主管地方金刀卫之事,好歹德王是王爷,是皇帝的亲弟弟,代表皇帝可以任意调用金刀卫也不算什么大事。

    但是让一地地方官直接可以调动金刀卫,这前所未闻。

    金刀卫明摆着是独立在地方政权之外,这样才能起监督之意。

    现在皇帝陛下的意思是,金刀卫你别监督了,全听人家余布政使的?

    这像话吗?

    余柏林也觉得很无语。虽然知道皇帝陛下平时都很随心所欲,但这也太随心所欲了吧?但口谕都下来了,他也只能领了。

    又不是在京城,他还能去进宫让皇帝陛下三思。

    天高皇帝远,不仅代表着余柏林有很多自由性,也代表着,在皇帝陛下抽风的时候,余柏林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指挥同知在领旨之后,突然想起京中传闻。如果按照京中传闻,那余柏林能调遣金刀卫,也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了。

    为了给刘家卖个好,指挥同知提点了刘溥。

    刘溥一拍脑门。他还忘记这件事了。是啊,余柏林虽然不是王爷,实际上和王爷一样啊,所以能调遣金刀卫算什么?

    于是刘溥专门告诉底下兄弟,一定要好好听余布政使的话,绝对不能阳奉阴违,要像尊敬德王一样尊敬余布政使。

    其余金刀卫只当余柏林圣眷隆厚,不做他想。但传到京城之后,余柏林的身份就在一些人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