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府大人家的小日常: 23、第 23 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知府大人家的小日常》 23、第 23 章(第1/2页)

    其实今日的诗会跟严姑娘有关。

    郑芷湄看了看她,见她没反对,说起了前因:

    严姑娘在上都京城有一位堂姐,名墨蘅,是上都城出了名的才女,拥趸之徒众多。简单来说,别人家的孩子。

    这就是事件起因的主人公了。

    这位严姑娘是严大姑娘。

    严大姑娘受家学渊源,从小就上进,有才学,还拜了诗坛大文豪温千为师,温千除开会写诗,还在朝中任职,属于政坛诗坛双开花。不过这也正常,大靖人才涌现,正是文采诗词活跃之时,像温千这样会写诗会当官的数不胜数,满朝至少有两层官员写出过惊艳的诗来。

    每逢举子们赴京赶考,打听考官喜好,都免不了要通读一下官员的大作。

    要是不想读,多的是举子彻夜不休的钻营考官的文风,以此得到考官认同,在数不胜数的举子中奋勇向上。

    头悬梁锥刺股,忍一时有前途。

    值了!

    温千跟这些有过惊艳诗作的官员不同,他出名的诗可太多了,连当今陛下都非常喜欢他的诗。文武百官中也有很多文豪,齐名并称,以文章负一代盛名,甚至影响了诗词文章的转变。在温千扬名后,他就成了当代文坛领袖。

    事情呢仍要从月弦这个西域小国说起。

    就在今年,月弦国又干出了劫掠商人的事。

    事情传回来,上都这些文豪们免不了提笔,把月弦写进诗词里,发泄一腔怒火。严大姑娘也写了,不过她不是写诗骂月弦,而是在自己的诗集上把大文豪温千等人的诗词一一点评了一番,讥讽这些大文豪“纠纠儿郎,却只纸上谈兵”。

    还有的,评“虽协音律,无一妙句”。

    “多疵称名家”、“小歌小词,不可读也”。

    严大姑娘丝毫没有遮掩,把“某某”人名点了出来,受害者多达十数位,在上都引起广泛议论声。

    也就是说她不止点评各路前辈,还点评老师。

    实乃女中豪杰。

    严大姑娘的意思很明确:去!去月弦斩月弦!

    这些文豪、大文豪身后可是有无数拥趸,可不是吃素的,对严大姑娘的点评进行了各种词风辩护,你写一张,我写一张,恨不能冲到各大文豪身前,说句“保护我方先生”了。

    这场文坛辩论谁输谁赢不知,反正严大姑娘直接下场连写几篇斩月弦的诗,大有“我一样能写”的意思。

    严大姑娘写了,严姑娘得知消息,也决定跟着写,同几位手帕交们商议过后,最后决定由郑芷湄来牵这个头。

    严姑娘是位才女,严大姑娘同样是位才女。

    不过才女和才女也是有区别的,区别在于严大姑娘已经能单独写诗集了,严姑娘还要跟人联合写诗集。单独写诗集自然比联合写诗集地位高。

    像温千这样的大文豪,他要是跟人联合写诗集,那叫风雅随性;他若是名气不显,那就是“诗词拼盘”。

    拼盘的含金量嘛,那就是从众多的诗词中挑两首好的,更大的可能是连一首都挑不出。全都差强人意。这才是常态。

    郑芷湄几个需要挑选好诗添进诗集里,把诗集送往上都,大有“妹妹来帮你”,展示姐妹一心,女子团结的意思,连她们几位领头者的诗都不一定能选进诗集里,剩下凑数的诗更不在她们挑选范围。

    时间紧,任务重,姑娘们也都没心思放水做人情了,便先定下了可写可不写的规矩。

    钟攸凝几人表示理解。

    解释完,见大家都不反对,郑芷湄几人就神色认真,提笔写诗了。

    姑娘们都知道规矩,没有发出声响打扰她们。

    钟攸凝胳膊被碰了一下,魏珍朝她挤眉弄眼,脸上表情格外丰富,更阿喜差不多,示意她看看另一边的郑七:

    郑七不反对了,但整个人气鼓鼓的,跟河豚一样,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河豚生气了,小牛犊要发火了。

    钟攸凝含笑看了一眼,这才把目光放到桌案上的笔墨上。

    钟攸凝不擅诗,但有两分画画的天赋。

    至于画什么?

    她心念一动,抬头在郑严几位姑娘身上看了下,有了主意。

    有了钟攸凝开头,剩下的姑娘们也定下心神,提笔写画起来。

    凉亭中一时安静下来,耳边只有潺潺流水声,偶尔微风吹着纱帘,亭子里奉的香徐徐散开,味道清新典雅。

    孔二夫人知道郑芷湄在水榭邀手帕交们相聚,没有亲自前来,只是让身边的管事娘子走一趟,给水榭亭中的姑娘们送一些吃喝,尽一尽地主之谊。

    这就是高门贵妇们的高情商了。她们大都十分会做人做事。

    郑芷湄作为主人家出面跟姑娘们交集周旋,孔二夫人就在身后打补丁,看看有没有要补充的,务必让来的姑娘们宾至如归,这样一场宴会下来,郑芷湄在姑娘们心中的印象就会更好了,大家也愿意继续跟她相交。

    要是遇上不会做人做事的,这一次过后,就没有下一次了。

    反正钟攸凝几人觉得很好。

    她们不像郑芷湄几人全神贯注,偶尔吃吃喝喝,吹吹风,动动笔,当真十分潇洒。

    阿喜几个伺候的婢子也跟着得了赏。

    不过婢子之间也有眉眼官司的。

    现在婢子们分成了两派,几位郑家姑娘们的婢子自成一派,阿喜跟文儿两个是小团体2,自成一派,被姑娘们的婢子一派孤立。

    这也正常,这里是侯府,郑家才是主人家,郑家的姑娘们在身份上高过几位外来的姑娘,作为郑家姑娘们的婢子,她们在面对表姑娘们的婢子时,看过去的目光就轻视几分。大有“虽然都是婢子,但身价不同”的意思。

    文儿两个从前没少被轻视。

    她们也不敢反抗。

    她们的主子,魏氏姐妹还会被羞辱呢。

    阿喜富有正义感,看不得好姐妹被霸凌,拍拍她们,骄傲的挺起胸膛,让她们跟着学。

    反抗被霸凌第一步,先有反抗的意识。

    都是婢子,有什么了不起的。阿喜可是了解过的,在侯府的仆从中,身份比她们高的只有各位管事和娘子们,都是土鸡瓦狗,谁笑话谁啊。

    文儿两个抿抿嘴,小小的开心起来,冲着阿喜咧嘴笑,眼睛亮晶晶的。

    现在不能说话,她们几个只能你悄悄挨我一下,我悄悄挨你一下,挤眉弄眼,前边姑娘们看不见,惹得其她婢子们老大不乐意的朝着她们翻白眼。

    她们嫉妒的想:

    哼,没一点规矩!

    这一场诗会写了快半个时辰,姑娘们逐渐停下笔。

    不过也有像杜姑娘和楚姑娘一样最后弃笔的。

    心态决定成绩,并非每一场都有好发挥。

    姑娘们朝她们投去宽慰的目光,接下来互相传阅赏诗,认真的开始评选,用笔沾点朱砂,在纸上划下痕迹,表示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