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京纪事: 19、回纥(一)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两京纪事》 19、回纥(一)(第2/2页)

而去。”

    “当时请先生出山,实出迫不得已,倘若不是天下情势危急,我岂敢扰先生清净,居深山而算无遗策,运筹帷幄的人,全天下只有先生一个,天底下,再也没有人能比得过先生。”

    “如今战乱稍平,先生就迫不及待脱下紫衣,可是要来跟朕请辞?”

    李泌坦然道:“来的时候,的确有此意。”

    “现在呢?”

    “现在,臣愿再为陛下做最后一件事,以了陛下夙愿。”

    其实很简单,李恪提心吊胆当了许多年太子,他现在快要死了,想名正言顺当几天皇帝,而且必须是纯粹的,天底下所有人都承认的皇帝。

    上皇恋权,也想接着做皇帝,但是天底下还没有儿子还位于父亲的例子,更何况如今的朝堂,都由新人把持,新人的头目,无疑就是战功赫赫的李泽了。

    只要上皇回来安心做上皇,李恪就没有了顾虑,但是上皇愿意回来,必须要李泽做出让步,首先他不能带头审判上皇的过错,还要带头肯定上皇的作用,要给他留一个好名声,另则,要尊重他父亲的身份,留给他一部分权力,供他安享晚年。

    李泽的母亲出身博陵崔氏,封昭仪,在他两岁时,义阳王作乱,崔氏族人牵连其中,昭仪被赐死。

    十七岁,陛下将京兆韦氏的女儿赐给他为妻,两个月后,又因外戚之故,将其囚禁道观,鸩杀之。

    但是他在意的似乎并不是这两件事,每当有人提及这两件事,魏王都面色从容,眼神坚定,似乎那都是距离他很遥远的事情,他一点也不在意。

    在看待这两件事上面,他一贯保持了李家人骨子里的冷漠,把死去的母亲和妻子都看做政治的牺牲品,并不认为那是无可代替,必须的东西。

    他也并未因此就记恨上皇,哪怕后来立军功,掌握军职,打算帮李恪夺权,他对上皇好像也没到仇视的地步,依他的心理,应该是觉得胜者成王,败者为寇,天经地义。

    他会为权力放手一搏,也可以坦然承受失败带来的后果。

    到底是什么让李泽如此厌恶上皇,百般阻挠他回来,李泌百思不得其解。

    是因为天宝十六载,正月十六日,他拼死在潼关抵御叛军,上皇答应御驾亲征与他里应外合,第二日却弃城而逃,致使潼关失守,长安加速落入叛军之手吗?

    还是另有其情。

    他曾听人说,魏王从战场上下来,身中三箭,却还坚持回到已经沦陷的长安要找什么东西。

    到底是什么东西?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