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归离: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雁归离》 40-50(第10/15页)

。”

    “那依陆大人所见,程某那日应该如何决断才好?”

    “倘若执法者自身相信律法不正,往后查案断案又如何服众,律法不善可待修补,却非在公堂判定结果之时,公然在百姓面前承认大岚律法有失情理。”程羡之镇定自若道。

    “程仆射执法如山,克己奉公,刚正不阿,是我大岚之福,”李庭风道,“程爱卿是职责所在,并无不妥。”

    “可是陛下,这民愤既起,若朝廷不作出雷霆手段安抚民心,怕是愈演愈烈,届时恐动摇国本,为天下耻笑啊。”谏议大夫恳求道。

    此时含章殿外刑部员外郎面圣求见,一早刑部大门便由百姓围得水泄不通,扬言要朝廷彻查此案,刑部徇私枉法,暗动私心,助纣为虐,天理昭昭,程仆射管辖疏忽,理应撤下仆射之职,以息民愤。

    从刑部断案后,三日之内,京都便传得如火如荼,皆为控诉刑部之言过多,连同旁审的程羡之也难置身事外。

    此事若想一笔带过怕是不成了。

    面对朝臣的诘问与施压,李庭风犹豫再三也拿不出主意来,姜太后镇定自若说:“既是刑部所起,这事便只能由程仆射领刑部众卿来平。”

    “依哀家所见,不若便暂时关押此案主审刑部侍郎与旁审程仆射,由大理寺重启案件,既有冤情,理应肃清,还百姓一个公道。”

    中书令公孙饮开口道:“太后要平民愤老臣并无相左,只是刑部断案向来只依律法,并无过错,倘若以此手段达到平息众怒的目的,无疑是自打朝廷,陛下还有太后的脸面。”

    “那依中书令所言,此事该如何平息呢?”姜太后道。

    “律法不善可以修补,陛下不若就此事而言,下令重修律法。既是程仆射与刑部所起,就由刑部与程仆射,联合修订律法的老臣一块重修。至于放贷纠纷引发人命的案子一直都有,百姓怒的本质并非刑部徇私枉法,而是判决程度无法服众,究其原因就是律法不善。去岁中书省就有提议要重修大岚律法,却被门下省所驳绝,此间引发民愤,正是契机,告知天下,陛下并非不懂民生之苦。”

    “可百姓不会看重你的律法修订,他们只在意眼前这个案子结果,倘若要重判被告,就必须重审案件。”陆明谦道。

    程羡之顺势而为:“启禀陛下,中书令与陆仆射所言都有所考量,臣愿以此身平息众怒。”

    “就请陛下关押微臣与刑部侍郎,由大理寺重审此案,微臣只愿一个请求。”

    李庭风终于等到程羡之所言,想看看他的意见,“你说。”

    “臣恳求关押诏狱的同时,请求陛下任命臣为此次律法修订的主要职责。于此,才是彻底平息民愤的最好手段。”

    他自愿入狱,是遂人心愿,也是为了安抚民心,他自请修订律法,这几年断案中没人比他更清楚大岚律法的漏洞,而今日这一出戏,早就是他谋划中的一步。

    寒舟散出去的言论短短一夜便能响彻京都,少不了京都各处暗哨的推波助澜。

    程羡之入狱的消息同样传遍京都,百姓众口铄金,等待案件重审。

    陆听晚身着男装,入了春风楼,见了周大叔女儿。

    让她安心等候,案子重审之后便是她重见天日之时。

    陆听晚忙于知春里要事,城内外两头跑,京都的传言愈演愈烈,朝廷关押程羡之和刑部侍郎,暂且能够平息民愤,只是在这悠悠众口中,多了一些骇人的传言。

    刑部侍郎与程仆射狼狈为奸,官官相护,受人钱财,故而才轻判高衡,诸如此类的言论再次引发京都动荡。

    百姓堵了官员上朝的街道,拦了谏议大夫的车马,朝议上百官争议不休,有人提议彻查程羡之与刑部行贿证据,倘若属实,该当严惩。

    也有的人提议不应被传言牵着鼻子走,朝廷该拿出应有的威严。

    朝议结束后,锦华宫召见了陆明谦。

    陆明谦拱手恭敬道:“程羡之自请入狱,定然不会善罢甘休,此人精于算计,倘若没有全身而退的后路,他决计不会以身犯险的。”

    姜太后何等聪明,又怎会看不出来:“他想借机将修订律法的差事揽过去,为他坐上尚书位的一个功绩,可若是此次大理寺案件查不清呢,他程羡之别说觊觎这尚书位,恐怕连他仆射位置都难保全了。”

    陆明谦眯起眸子,阴森道:“那便让他再无翻身之机。”

    “听闻此案是你家二女带着那农户上的刑部敲登闻鼓,”姜太后声如细丝缓缓绕过屏风,“那日堂审她也在其中,整个案件陆听晚都有参与,若是她能以程家二夫人的身份去大理寺出证……”

    她没再往下说,洪掌宫递了热茶上去,等待陆明谦的回答。

    “太后是要小女来出证更能让人信服。”

    “如今风口于程羡之不利,陆听晚能出面,百姓不仅更信她的一言之词,还会歌颂陆仆射之女深明大义,是乃陆仆射教女有方,待大理寺定罪后,哀家会让圣上拟选陆大人为新任尚书。”

    “即便陛下有所忌惮想避而不谈此事,可碍于百姓的言论压力,最终此事想要平息,恢复京都安宁,皇帝就必须下诏着升陆大人为尚书,以昭天下,君主严明。”

    姜太后要陆听晚出面揭示程羡之行贿包庇罪犯,即便无法重创,也能让他做不上尚书位置。而关键就在于陆听晚。

    陆听晚刚从农庄回来知春里,洛云初等了半个时辰,见她面容憔悴,抬手抚了她发,似在替她赶走近日奔波的疲惫。

    陆听晚身躯倦疲,坐在案前,洛云初关切问:“农庄的事情可还顺利?”

    “运作都没问题,只是……”

    一想起这事,她太阳穴刺痛,难受地垂下头,甩了两下:“只是农庄里也在传……”

    洛云初绕过书案,立在她身侧,扶着她双肩往自己身上倚,温声道:“你已经尽力了,以我们的微薄之力,至少能将高衡此等作恶之人送入牢狱,已是不易。”

    “你大可无需给自己这般大的压力,我看着你日日为此揪心也很是心疼。”

    “大理寺要彻查案件了,”陆听晚恢复精神,“或许会有转机呢。”

    “即便大理寺彻查,最好的结果就是高衡死罪,周大叔女儿从春风楼里出来,而刑部侍郎和程仆射贬官定罪。”

    陆听晚美眸微沉,不太明白他的意思。

    “程仆射?”他虽为案件旁审,可是这事也并非他一手造成,陆听晚不明白其中缘由,这几日在城中待得少,还未听得到这些要闻。

    只是那夜与程羡之争吵过后,再无见过他人。

    他也不会想见自己。

    “这事为何会牵扯到他?”陆听晚试探道。

    洛云初走开几步,寻着椅子坐下,端倪着陆听晚的每个动作与表情:“程仆射旁审案件,有人说是因他纵容手下行事,刑部与程仆射受了高衡的贿,才将原本该判定的死罪改成三年牢狱之刑。”

    “就算受贿也得有证据才行吧,大理寺查出罪证了?”陆听晚顿觉可疑,以程羡之为人,又怎么会为了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