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间事: 四月间事 第61节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四月间事》 四月间事 第61节(第1/2页)

    室外的灯光透过密雨和泛黄伞面,罩在她身上,她有几丝头发在光里扬起,笑容温柔,眼睛里没有全世界,只有他。

    门边是框,她是框里的画,卫来笑,如果这一刻时间停住多好,不念过往,也不要未来。

    赶在烟花未冷前,握住这一抹刹那即永恒。

    ——

    再回来的时候,她握了瓶起开的红酒,两个高脚酒杯,说:“没牌子的,你身上有伤,少喝点。”

    红酒放下,她坐进桌子对面的椅子,衬衫一掀,从内裤勒带里取出一包烟:“刚没手拿,塞这了。说是本地烟,有香料味。”

    她抽出一根,就着蜡烛的火头点着了,手很稳,并不看他,浓密的睫毛微扇,带出周身一种水泼渗不进的沉郁气场。

    这场景,似曾相识。

    卫来想起来了,正式的第一次见面,在面试的房间里,她就是这样的。

    岑今吸了口烟,仰起头,把烟气慢慢吐出。

    忽然笑起来:“爱上一个人真奇怪,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像做了场梦,有人运气好,梦做得长点,就是一辈子。”

    她顿了会,轻声说:“但是我运气不好,总是差了一点。我当时……和三个同事,一起留了下来。”

    ——

    三男一女,除了她,另外三个人还都算资深,联合国的车队走了之后,他们马上做出应对。

    ——装点门面。

    国际组织的旗帜,还是得打起来的,而且要打得更显眼、更多、更大,混乱时期,某些旗帜标志比人命来得值钱。

    ——登记人数。

    之前宣称不会撤走卡西人之后,有一大部分惶恐的难民已经四散逃命去了,剩下的,大概在两百名左右,都被一一登记造册。

    ——清点食品、日用品库存。

    这么多人,吃喝是个大问题,清点下来,境地尴尬:小学校里根本也没有太多储备,最多也就再撑个一两天,马上面临断粮。

    ……

    四个人开了会,明确分工,考虑到混乱时女人更容易受伤害,所以很照顾岑今:她只负责留守、安抚难民情绪、医疗和内部管理,不需要对外。

    剩下的三个人,一个负责安保和巡逻:维和士兵撤退时有遗留的装备,那人穿上有“un”标志的背心,戴钢盔,抱着把枪来回巡走,几乎可以以假乱真:犹疑的胡卡人拎着刀在附近出没,但是不敢靠近。

    另外两个人要开车出外勤:一是为了设法搞到足够的食物;二是不能孤军奋战,要联络其它留下来的、零散的保护区,协同合作;三是这种时候,他们是文明社会遗留下的眼睛,是历史的目击者、事件的见证人,有责任去留存相关照片、资料,也许有一天,这些东西就会用得上。

    开完会之后,岑今心里踏实不少,每个人都很乐观:毕竟不是闭塞的年代了,全世界都在看,国际社会一定会很快插手,谁会放任这种惨绝人寰的事持续发生且发酵呢?

    接下来的两天,外勤的进展让人鼓舞。

    ——他们成功买到了面粉、盐、土豆,甚至带回来一些红茶。

    ——据说这样的保护区不止一个,有个法国牧师的教堂里藏了三千多卡西人,国际红十字会在正常运转,扛下压力收治了很多伤者……

    ——他们甚至遇到了bbc的记者,据说有一部分照片已经传回去了,很快会对全世界公开。

    ……

    但接下来,希望就像烛火样慢慢熄灭了。

    紧急事件的处理其实也像灾后救援,有黄金72小时,起初的几天国际社会如果没有重拳出击或者明确发话的话,会被视作某种程度上的纵容,施暴者会更加嚣张。

    一天过去了,又一天。

    太阳升起,星辰落下,有时候,岑今会呆看着手表表面的指针走完一圈又一圈,觉得卡隆像是被世界给忘了。

    外勤带回来的食物越来越少,车窗在某一次被砸得粉碎,每多出去一次,车身上就多一些破坏——据他们说,外头已经进入了一种群体性的疯狂,那些设路障的胡卡人,对他们越来越挑衅。

    广播昼夜不停,早期的煽动之后,播报换了内容,会放送各种地址,比如“快,我们在xx附近发现了大批蟑螂,胡卡勇士们,拿起你们的刀,快来”,像是呼朋引伴的杀戮游戏。

    岑今的精神越来越紧张,做梦都会梦见广播里播报这所小学校的名字,然后无数胡卡人,提着刀,从四面八方涌来……

    有一天,两个出外勤的同事没有回来。

    不安像潮水一样在保护区里蔓延,等了一夜之后,那个负责安保的同事决定出去找。

    岑今在高度紧张中又等了一天。

    ——

    她就在这里停顿,沉默了一会,磕掉烟头的灰烬。

    卫来问:“然后呢?”

    岑今笑笑:“然后就没回来,妈的,像是开玩笑,突然之间,四个人,就变成我一个人了。”

    “我整夜不睡,在黑暗里瞪着眼睛,想着,我要完了,没外勤、没安保、没吃的,天亮之后,只要再有一个胡卡人靠近试探,这个保护区就完了。”

    但是天无绝人之路,黎明的时候,她忽然听到车声,然后有人撼着小学校锁起的铁门大喊,有人吗?请帮我们开一下门。

    “我透过窗户往外看,看到撼铁门的是个白人,当时的心情,像见到了同胞一样激动。”

    来的是热雷米和瑟奇,两人开一辆面包车,车身有“和平救助会”的徽标。

    车子开进院子,车后遮盖的帆布一掀,里头藏了十来个满身血污的难民。

    “热雷米说,他和瑟奇也是留下来的志愿者,他们的保护区被冲破了,那些难民,是他们一路过来时救的。”

    热雷米带来几个不怎么乐观的消息。

    一是,局势在恶化,国际社会集体哑声,短期内好像没有要干预的意思。

    二是,保护区也不安全了,光这两天内,就听说有两个保护区被冲破。

    三是,他们路上听说,有两个外国人,在车上私藏了卡西难民,想强冲路障,结果胡卡人十多辆车紧追不舍,还在广播里呼吁更多的人赶来围堵,那辆车慌乱中翻下大桥,起火爆炸了。

    ……

    岑今有一种感觉,那两个外国人,也许就是她的同事。

    卫来问:“那两个人,热雷米和瑟奇,是怎么知道小学校的位置的?”

    岑今说:“他们说,在路上遇到过我那个出去寻找的同事,他指给他们的。他们也把那两个外国人翻车的事跟我同事说了,但我同事坚持要去确认一下。”

    她举起酒杯,仰头喝下大半,舔了舔唇上的酒沫:“我那个同事,至今还是失踪状态。”

    ——

    她甚至来不及为前同事痛哭,就已经和热雷米、瑟奇在商量新的对策了。

    热雷米提议:非常时期,非常对策,随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