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摄政王他不想洗白》 40-50(第3/18页)
去想刚才的事情,可是他越是这样宣凤岐那张脸就越会出现在他的面前。
……
翌日,宣凤岐起床时,谢云程还在睡着,他的眉头紧皱着好像梦见了什么可怕的事情。因为宣凤岐昨晚与他商议好要带他去乾元宫殿选的,所以他也是废了好大的劲才叫醒了谢云程。
谢云程醒来后看到宣凤岐反而吓了一跳,他在愣了片刻后才分得清现实。他用谨慎的语气问:“皇叔……昨晚梦见什么不好的事情吗?”
宣凤岐听到他忽然这样问后不解地笑着:“陛下为何要这样问?”
谢云程不敢直视他的眼睛,他心虚地低下头:“那个……我昨天晚上好像听到皇叔说梦话了。”
宣凤岐听到他这样说之后惊讶地捂住了嘴:“真的吗,那我有没有说什么不好的事情?”
比如什么大逆不道的话?
谢云程摇了摇头:“我当时睡得迷迷糊糊,所以我也不记得了。”
宣凤岐听到他这样说后才松了口气:“夜间呓语吵醒了陛下是我的不对,我下次会注意的。”
谢云程听到这话的时候微张着嘴边:“嗯……”
其实,呓语不是说能控制就能控制的。但是宣凤岐对昨天的事情没有任何记忆,这倒是件好事。
他与宣凤岐一同用早膳的时候,宣凤岐也没有任何异常的地方。谢云程见状才松了一口气,今日乾元宫殿试也是由礼部布置的,所以谢云程又穿上那厚重的礼服被人抬到了乾元宫。在重要活动上,帝王的礼仪要周全,这是他从《周礼》学过的。其实在他刚来到玄都城的时候,宣凤岐就已经命人教他学礼仪学了许久。
那个时候他就想啊,能够吃饱穿暖别说让他一个月把那些繁杂的礼仪学会,就算是让他一天一夜不吃不喝他也愿意去学。因为他这股劲头,他只用了七天便将帝王礼仪全部学会了。
同时,他也记得那是宣凤岐第一次对他露出笑容来。
第42章
谢云程坐在乾元宫的龙椅上, 他看到了那些前来参与殿试的形形色色的人。这些人大概都是朝堂中众人的候补人选,春闱本来就是三年一选,如果这批人不听话那就再换一批人就好了。
宣凤岐坐在谢云程旁边, 在他的旁边仍然放着绣着金色龙纹的薄纱屏风遮住了他半边身子,谢云程在中间的龙椅上正襟危坐。谢云程已经不是第一次见过这种场面了,他也很清楚自己今日坐在这里只是为了给宣凤岐作陪衬的。自然了,他也想看看宣凤岐到底是怎么选人的。
宣凤岐此刻看向站在堂下穿着大红色官服的一排人:“开始吧。”
话音刚落,便有内侍监走到丹陛前开嗓喊着:“殿试开始。”
宣凤岐是按照礼部递上来的名单召见那些举人的, 今年春闱倒是没有像温郁那样年少便连中三元的天才,不过这些人的质素也是说得过去的, 宣凤岐在殿试之前也看过礼部批过的那些名列前茅之人。
诗书礼乐, 史策赋论这些东西都是一个身为官员基本素养,宣凤岐比较看重的是一个人与众不同的特点。殿试一开始,上前答论之人名为杜丘湖,宣凤岐看过他所答过的策论,他的算术非常好, 除此之外他在治国策论中还特别提出了要加固各地容易引起洪汛河道的堤坝,派出工部之人春初之时便对江南各地堤坝检查并及时泄洪。他所答之策论有理有据,看起来十分熟悉大周的各个河道。
宣凤岐见青年也不过二十左右的样子,他这样年轻便如此了解大周的河水山川。在众多举人中,这无疑是一个闪光点。宣凤岐看着杜丘湖:“你家里以前可接触过河运之事吗?”
在堂下的杜丘湖听到这话之后连忙回答:“是, 草民祖籍是荆州的, 草民的外祖父以商船给他人运输货物为谋生。草民从小在外祖父身边长大,跟随祖父在大周河川中闯荡过几年, 所以也对各地河道堤坝之事也略知一二。”
宣凤岐原本还愁,今年要是突发洪灾该交由谁去处理,没想到上道的人这就来了。虽然谢玹在世的时候也是年年命工部去巡查河道, 加固堤坝,那奈何这么多年过去了,这洪水还是该怎么发就怎么发,百姓仍然苦不堪言。
宣凤岐点了点头:“甚好”,话音刚落,他便转头对着旁边一手拿着墨笔一手捧着名单的礼官:“记下名字来。”
杜丘湖虽然知道天子近前不可冒犯,可是当他听到宣凤岐那如碎玉般清润的声音后便忍不住小心翼翼抬眼往高堂之上看着,高堂龙椅上坐着一个看起来十一二岁的少年,少年的目光却一直往旁边摆着一架绣着金龙的薄纱屏风里面看。
杜丘湖透过那薄纱屏风能看得出屏风后面的人身姿绰约,即使他看不清那个人的脸也被他那一股仿佛天生带来的威严所压迫着。
想必,那屏风后面的人便是如今掌握权势的摄政王了吧。
杜丘湖下去之后,其余参选殿试的人也陆续上来。宣凤岐也是选了一些比较刁钻的问题,比如:大周百姓对朝廷曾经所颁发的赋税、征兵以及农田制度有什么看法;如今大周民间各地的米价面价与京城之中的价格有何差距;大周的周边国家对大周的战意是否明显,大周三年是否还能与别国开战等。
这些问题本应该由朝臣言官回答,但宣凤岐之前树立的人设便是一有人忤逆他,他便会将那人贬职或是交给大理寺处置。一时之间,大周朝堂之中弥漫着一股惴惴之气。
宣凤岐想这些举人从未参与过朝政,也不知道他以前如何对待百官,这些人说出来的民情才是最有参考价值的。或许这也就是俗话中的“初生牛犊不怕虎”吧。
殿试一共举行了两天,宣凤岐一直在寻找着那位将大周农业策论写得极好的兰寻芳,但是到最后一天的傍晚,宣凤岐才见到他。因为兰寻芳只把宣凤岐出的论题写得好,其他的题目就答得很一般,这就使得他在众多优秀的青年才俊中很难拔尖。
礼部将这些人的名单抄录下来的时候也是按照这些人的名次来的。宣凤岐到最后才见到兰寻芳,也就是说他在会试中综合能力是倒数的水平。
宣凤岐见到兰寻芳的时候看到他长得十分清俊,倒不像一个快要三十的人了。他身上穿着的衣衫也比之前那些举人的要差许多,他双臂上的灰袖袍上还补了好几片颜色不同的碎花布片。这些足以见得兰寻芳的家境并不是很好,当然了,也只有整日为了几粒粟米谋生的贫苦百姓才能将粮食认得清楚吧。
毕竟有些只食粮食而不知粮食原本的样子,而有些人却只种得粟米不得温饱。
兰寻芳低着头等待着上面皇帝的提问,他跪下来的时候身子微微倾斜,看似是在发抖。宣凤岐见状便开口问道:“本王看了你的籍贯,听说你出身于中州,正好去年中州有雪灾,本王派人前去赈灾,你便讲讲之后百姓生活得怎么样吧?”
兰寻芳听到这阵清脆如珠玉般的声音之后微微愣了一下,他进玄都的时候便听闻如今皇帝是一个十来岁的孩童,这声音似乎不属于孩童的。他胆子小的很,即使心有疑惑也不敢抬起头来面圣,他的视线仍然低着:“是,雪灾之后朝堂确实有派人前来赈灾。赈灾分发的粮食和棉衣能助那些遭难的百姓躲过一劫,可是这始终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宣凤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