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综穿]国舅爷只想当咸鱼》 60-70(第15/18页)
”
谁知皇帝此时却是一身劲装,面上笑嘻嘻,一点愧疚都没有,走上前去将老大人扶起身来。
“朕只是出来走走,又想起要去巡视一下九边的军防,如何就这般严重了,老大人快起来,这一路风尘仆仆的,辛苦你们了。”
这话说的,真是够气人的。
一边的谢迁气的脸色铁青:“既然皇上只是想要巡视九边军防,何不在朝堂之上提出来,为何要行此鬼祟之事!”
好家伙,这比刘健还莽。
张鹤龄一见皇帝的脸色都变了,急忙出来打圆场:“皇上恕罪,谢大人这也是担忧您的安危,这才口不择言。”
皇帝自己也知道自己这次行事有些不地道,到底只是冷哼一声:“朕倒想和诸位爱卿商议呢,可是诸位爱卿又有哪个会明白朕的苦心?”
张鹤龄一时间有些无语,他算是真的明白了自己这个大外甥到底有多么的不按常理出牌。
“臣等都是为了皇上,为了大明社稷,问心无愧,还请皇上明鉴。”谢迁实在是被气的不轻,因此一开始才会口出狂言,但是此时此刻,他也回过神来了,对于这个皇帝,你就不能强干蛮干。
正德帝看着眼前忠心耿耿的朝臣们,叹了口气,也没有再继续追究下去:“朕知道你们的苦心,但是也希望你们能明白朕的苦心。”
谢迁听了这话,就知道皇帝没有回转的打算,忍不住道:“皇上,如今西北不宁,您是大明之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即便您留在京城,一样也能把控西北局势。”
正德帝可没这么好忽悠,九边各自为政,坐看友军围攻的事儿还少见吗?这次的讨伐十分重要,他绝不允许自己内部人拖后腿,所以这次亲征势在必行。
“此事你不必多言,朕自有主张。”他这是一心一意要乾纲独断了。
谢迁一听这话,看向张鹤龄,张鹤龄立刻明白他的意思,将太后懿旨奉上:“皇上,这是太后娘娘懿旨。”
正德帝看向自己的舅舅,挑了挑眉,没想到舅舅在这儿等着他呢,不愧是舅舅,想的还挺周全。
他接过懿旨,一字一句看完,看完之后,立刻落下泪来:“母后慈恩,我何尝不知,只是如今家国再上,我又何敢为了一点私爱,毁了祖宗基业。”
好家伙,直接上价值了,和祖宗基业比起来,那孝字自该往后稍稍。
张鹤龄一时无语,你这个精湛的演技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我不记得有这么教过你啊。
谢迁也被皇帝的这番话给弄懵了,正要皱眉反驳,正德帝却在这时说道:“好了,几位爱卿一路风尘仆仆而来,且先下去洗漱一番,等洗漱完,我再和几位爱卿说话。”
虽然知道这是拖延之计,但是他们几人现在的确也有些埋汰,身为儒家弟子,这本身也不是守礼的表现,因此最后也只能窝窝囊囊的应下,然后被太监领着下去洗漱——
作者有话说:感谢在2023-07-29 00:03:11~2023-07-30 00:07:3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收藏那么多一个都不开 11瓶;bb 2瓶;流年不减风色、莫妮卡你好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69章 劝导
张鹤龄洗完澡之后, 只觉得整个人都清爽了许多,这一路连续三天三夜的你追我逃,每天几乎只睡两个多时辰, 吃的也都是一些干粮,不能说是风餐露宿, 也可以说是艰难困苦了。
如今虽然皇帝还没有想要回去的意思,但是张鹤龄自己心里也算是先松了口气。
人总算是追到了, 就算他不会去,那总得有个正式的说法, 这样总比留一封书信要强得多。
张鹤龄一边换衣裳, 一边考虑待会儿要怎么和皇帝说这事儿,结果刚才换好,外头却传来服侍之人的通报:“国公爷, 谢大人求见。”
谢迁来见他?
张鹤龄心里有些疑惑,但是也没耽搁, 立刻朗声道:“请谢大人去正厅喝茶,我马上就到。
之后张鹤龄也不墨迹,换好了衣裳, 又擦干了头发束好了发,这才出去见人。
他见到谢迁之时, 发现他好像也才刚洗完澡,头发看着都没全干, 面上还带着愠色。
见着张鹤龄出来,他站起身来行礼:“国公爷。”
张鹤龄也回了一礼,笑着抬手:“谢大人请坐。”
两人坐定,张鹤龄先喝了一口端上来的茶水,这才道:“不知道谢大人匆忙前来, 可有什么要事?”
谢迁咬着牙低声道:“国公爷,如今皇上的态度您也看到了,只怕是八成不愿意回去了,这如之奈何?”
原来是找自己商量主意的,张鹤龄忍不住叹了口气:“我如今竟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虽然张鹤龄是皇帝的亲舅舅,但是他能看得出来,皇帝这次是真的下定决心了,否则也不会不知会他一声就跑了。
谢迁满面愁容:“皇上性格跳脱,又总想着建功立业,实非社稷之福啊。”
这话说的,张鹤龄都不知道怎么回了,沉默良久才道:“皇上想要建功立业也并非坏事,如今蒙古的那位小王子,又有了一统诸部的胸怀,若是不早早掐灭他的这股劲头,岂非又走了当年成吉思汗故事?”
谢迁一听这话,却是一愣,然后急忙解释:“我倒不是责怪皇上对蒙古用兵,只是皇上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即便想要平定西北边患,也不该皇上亲自冒险,自有边将出征。”
谢迁这话里的意思,就是压根不相信皇帝能有什么军事素养,觉得他这样就是瞎胡闹,毕竟大家对于老朱家武德的幻想,基本上都断送在土木堡了。
他这么想张鹤龄倒也不怪他,毕竟自打宣宗皇帝之后,老朱家的确没出过什么能带兵的皇帝,哪怕是宪庙犁庭扫穴,那宪宗皇帝自己也没亲自带兵啊。
张鹤龄沉思片刻,终于道:“谢公的担忧我明白,只是皇上到底年轻,这个年纪的孩子,大多都是性格叛逆,长辈们越让他不做什么,他就越要做什么,我们待会儿过去,谢公也断不可和刚才一样,言辞严苛,我们得先哄着皇上,和他讲道理,若是他愿意回去,那再好不过,若是不愿意,也得找个人留在皇帝身边,一定看紧了皇上,让他不要出边镇。”
谢迁知道张鹤龄作为皇帝舅舅,那肯定是最了解皇帝的,因此对他说的这番话,他还是很信服的,立刻点了点头:“既然国舅爷都这么说,那我就听您的,只是若是最后还是不成,我也只能死谏了。”
谢迁说这话的时候,仿佛是下定了什么决心,满面凝重。
张鹤龄可是了解明朝的这些大臣的,他们是真敢和皇帝玩命啊。
一想到这个,张鹤龄忍不住擦了把汗,连道:“谢公,不至于不至于,皇上还是讲道理的。”
**
两人商议好之后,便一同去了皇帝的大帐。
到的时候,皇帝正在和张宗说说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