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太子替身 [穿书]: 第236章 振兴燕国民生【二】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假太子替身 [穿书]》 第236章 振兴燕国民生【二】(第3/4页)

来了。当县令当到他这个份上也算是一个人才了。
    外渠的成立,边境六成少民民心所向大燕种种肉眼发生的事件,让舆国卫国对此不敢相信。
    往年那么好用的一张边境牌,现在居然不起作用了。
    一起舆国和卫国常乐此不疲地利用少民滋扰燕国边境,给燕国制造麻烦的手段,如今就这么被一个燕渠省会轻易瓦解了。这让舆国和卫国不得不不重视起来。
    舆国和卫国毕竟是大国,朝廷当中都有不少有识之士,他们纷纷建议国主效仿燕国拉拢少民,否则再拖下去,少民民心都倒向了燕国。
    到时候滋扰边境会变成燕国的一张好牌,一张反过来拿着他们的牌打自己脸的王牌。
    舆国和卫国立即下了令,直接承认少民为本国国民,同样也收获了剩下四成少民的民心。
    这个消息传到外渠和少渠时,不少少民进行过一次激烈的讨论。
    “舆国和卫国真是两个不要脸的大国,早年对我们少民不好,现在看见大燕陛下慈悲心怀,他们那就纷纷效仿,依葫芦画瓢。”
    “呸,舆国就是个不要脸的国家,早年就是舆国一直命令我们自家人打自家人,哪里把我们当人看。”
    “卫国也是一个德行,我再也不想回去了,以后我就是大燕的少民,我哪里都不去。”
    “起码在大燕还算是人,去了卫国和舆国可能真的不是人。我早就受够了。”
    “别看卫国和舆国学我们陛下学的那么快,其实还是有差别的。”
    大家开始议论起舆国和卫国承认少民合法性,还不如大燕女帝来的真情实意,就比如大燕女帝允许少民进内陆做生意,并且承认少民为燕民身份。并且打通了省会,让省会负责接连内陆燕民和少民的渠道,让两者互相来往,互惠互利。
    可舆国和卫国只是承认了少民的身份,却没有立什么大省会,哪怕还是有样学样立了个省会,其实跟村会差不多了,路又难走,压根不起什么作用。
    不像燕渠省会立在平地大中心,并且他们大燕女帝还有先见之明将他们聚集在一起贸易,消费,打通了物资通道。
    这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学会的,这是他们大燕女帝将她在镇口城,甚至是南镜的管理模式给搬过来的。
    首当其冲的便是修路致富,然后立商会,收特区商税。
    他们大燕人早就学会跟上女帝的步伐,这是舆国和卫国永远学不会的,因为舆国和卫国很多官员压根就不屑与底层百姓沟通。
    说起大燕这独特的模式,正是所有大燕人为之自豪的地方。
    然而正如少民们说的那样,舆国和卫国虽然承认了少民不再是野人,也立了省会,可实施的舆国官员和卫国官员发现事情却没有那么简单。
    这不是简单承认了少民合法身份和立了省会那么简单,似乎还有其他的门道在里面,他们暂时没有发掘到真谛陷入了两难当中。
    于是,舆国和卫国两国有先见之明的官员立即建议自己的国主向大燕学习,并且特立观察团共同研究大燕模式。
    然而两国内部也是内斗不止几乎是大国的传统了,这个观察团引起了内部的争执,一度让两国国主十分的头疼。
    这时还是舆国的大皇子当断立断,自己
    成立了观察团学习大燕模式。
    卫国也不甘落后,也开始力排众议开始向大燕学习。
    这件事传到燕国,更引起无数燕民的自豪,自豪自己家的帝王是两国永远比不上的圣贤明君。
    只不过百官们却不这么想了,他们担心舆国和卫国学了他们大燕这个创收模式后,让两国致富反倒增强国力,所以引起不少官员的警惕,还有激起后遗症般的不安。
    为此,容铮反而在朝堂上鼓励大家要自信,要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不会被舆国和卫国追上。
    并且他们大燕要打造一条专属于大燕管理模式的道路,这将是一条别国都无法复制的模式。
    于是,容铮乘势追击,她成立了一个三年一小计划,五年一大计划,十年大基建计划。并且还成立一年一度要开百官民生总结大会议,地点将会在新盖的议政殿举行!届时即便是地方官员,六品七品都得参加会议,这可以对官员的思想加强有效的管理。
    百官们眼下纷纷一头热了起来,经过上次江王的政变后,他们大多数人反而越来越认同容铮为帝。
    眼下女帝还年轻他们起码在三年内,女帝陛下为先帝守孝期间不必担心子嗣问题,过后的事情过后再说吧。现在搞基建刺激经济让舆国和卫国无法超过他们大燕才是他们现在最大的目标。
    容铮看底下的大臣们纷纷被调动起来,大家都有了一个目标开始为之努力。
    之后,燕国上下又开始有了新的一轮变化,这些变化是百官们引起的。因为容铮特地允许他们以自己的模式为初本,甚至他们可以自创模式建设民生,一旦成功将会被后者无数人模仿。所以大家都想做第一个吃到螃蟹的人。
    所有人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这段时间,全国上下不是在修路就是在拉拢生意,连平日爱偷懒的地方官员也找到立功的机会纷纷在自己的地盘上搞建设。
    当然有人成功了有人失败了,这些成功与失败的例子都被传到容铮手里,容铮非但没有责怪失败的人,反而鼓励他们要以失败为经验不断修复不足,这样自然会成功。
    而成功的会被各种地方试验是否合适,尤其是因地制宜的模式。
    由于古代的经济种类太少了,大多数上都是单调的小农经济,农业畜牧手工业,没有发达的高铁什么的,修路固然是好事,但支撑经济太单调会被限制经济总量。
    于是容铮想着极大这些现有经济成业的产量,达到薄利多销的第一步,然后再向所有国家出口。起码在她弄出地铁轨道路之前,先把道路修好。之后是海运水运,甚至是半空运。
    这个半空运就是工部发明的大型热气球可以装载东西进行局部输送,当然这个到最后可能只有上阶层的人才用得起。因为现在还没有飞机,别说飞机,蒸汽机都还没发明过来。
    她不知道大燕是否在她的时代能出现蒸汽机,但她知道自己的历史使命一定是先奠定所有工业开启的基础,然后留给后人作为先天丰厚的资产去改革,直到最后引起后现世的工业变化。
    容铮立即将铁轨画了出来,然后交给袁汉,袁汉反而建议用木头代替,毕竟现在炼铁的技术还不是世界一流的,还不如卫国。
    容铮赞赏袁汉的反应,铁轨一起确实是有一半是木头铺的轨道,只不过这个速度比铁轨会慢很多,但起码造出来再说。
    现在的工部在袁汉的带领下,他们基本能跟得上容铮的脚步了。
    随后,容铮也不往让人四处勘探一种可以着火的油,大燕的煤油杂质太多,提炼出来的也是少量的,所以她需要更多这方面的人才。
    而容铮时期的工部的地步处于有
    史以来王朝中第一个超过兵部的先列。
    现在但凡有点手艺的人都纷纷往工部挤,再加上容铮基本会给工部不少资金,并且给人才不少的丰厚的待遇,让不少人放着兵部不进,非要进工部。
    为此葛秋还悄悄抱怨一下陛下的偏心,不过他兵部拨下来的资金也是一分没少,不像之前那样拨一年少一年紧巴巴地过日子。
    这都得多亏了南镜特区的大礼,还有南海关无数小国交的路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