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太子替身 [穿书]: 第235章 振兴燕国民生【一】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假太子替身 [穿书]》 第235章 振兴燕国民生【一】(第3/4页)

帝平息了。
    而且那位新帝还是一个女子,当下舆国就找到了借口,从原本想低头把俘虏要回去,变成趾高气扬命令大燕交出俘虏。
    这么厚颜无耻的嘴脸真是让燕民们气坏了,一时间国内要反攻舆国卫国的风声也在变大。
    容铮在攻打完奥岛后,她收到了其他八个附属国的臣服国书,至于还有一个,那就是已经被灭了的奥岛。
    附属国基本该臣服的已经臣服了,还有的跟燕国亲近的附属国已经跟随燕国三百年了。
    容铮特地赐了该国大王一个亲王的头衔,加固了对该国的统治。
    另外,容铮还发现了草原地区各地藩王效忠后,又开始将那边发生的边境暴民暴动的事件给上报到容铮那里,而且这些与边境民族勾结一起发生暴动策划的人不是舆人就是卫国的胡人。
    要么是两国之间的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舆国国内本来就管不了,少数民族地区通常也是自治,各自自食其力平常压根不会惹是生非。
    他们那里也有一个藩王地区同族的舆民,只不过本来两国边境关系好好的,突然就发生这些流血事件使得当地人马损失巨大。
    容铮不难发现这是舆国和卫国在对她进行试探,试探她的底线。甚至大燕的国力。
    容铮眼下不怕试探,但她也不能对边境少民坐视不理,更何况边境的燕军多数是少民参军保卫的,边境的家就是他们的家,他们的家人现在被外敌滋扰,她不能坐视不管,寒了这些将士的心。
    当下她在一次早朝询问葛秋是否可对边境进行镇压。
    葛秋告诉她,边境线国与国之间挨着,要是处理不好可能随时发生大战,而大燕眼下不适合发动战争。
    甚至有摘星楼的那些迷信的官员进言,今年宜守不宜攻,需要对边境少民进行安抚。
    其实大家都说的有道理的,容铮也不像在当太子的时候反驳他们,相反这次情况不一样,大燕现在才喘口气,还需要调养生息一段时间。
    起码,她已经在等今年的秋收了,今年秋收将会她的好时机,在那之前她必须好好应对舆国和卫国这两个所谓的大国,如何地蛮横无理地对她进行政治舆论的攻击。
    待来年。她凰皋倒要瞧瞧舆国卫国还笑得出来吗!
    当即她提出了搬迁边境少民退居一百里内,让出偏僻的地方守住平地的政策,并且她亲自出手与敌国边境少民保守派进行一次文书上的交谈。
    这次交谈成为燕史日后民心所向的一大转折事件,还在后世的盛燕史里被点评为多民族国家团结的表率。
    因为历朝历代,无论是燕国还是舆国卫国,他们都视边境少民为蛮夷野人,既不承认又不打算放任他们,在舆论上打压这些边境人,在生存上逼他们各自为自己的国境做保卫。总之这些野人在各地看来都是茹毛饮血,生吞活剥的,不是像他们一样吃米的。
    这种世纪偏见性的谎言就这么维持了一百年,而边境少民其实多数都是和各大国同文同宗的人。他们与当地结合,教化了当地的土族,让土族归于和平是做了很大的贡献的。甚至每年各国发生边境滋扰事件都还是这些少民自己内部调和处理的。
    不得不说他们为边境和平做了很大的贡献。
    而且边境一些当地大家族还是三百年前大统一王朝梁国贵族后裔,当地土族经过他们的洗礼早就和燕民无异了。
    容铮了解到这个世界的少民与现代的不同,这个的世界少民是被各国排斥的存在,这在她看来是非常可笑非常愚蠢的行为。
    她也不会拒绝自愿称燕民的少民,相反她还要重视他们,给予他们身份的合法性,帮他们撇弃各地的陋见偏见,为他们正名。
    于是除了退守边境一百里,容铮还允许少民进入内陆做生意,并且打造一个燕渠省会,而地方就在边境靠近舆国的一个大县城。
    这个县城叫少渠。边境的地方多数会用渠字来命名,所以很多大地方都带来渠字的地名。
    燕渠省会的计划得到了百官的赞同,百官当中有不少有识之士甚至还建议舆国边境的少民与燕国边境少民同宗,不如安抚好燕国这帮的少民再趁机拉拢舆国边境少民的认同,这样燕渠省会的第一个目的就达到了。
    容铮非常喜欢这批主动迎合她政策的官员,她就允许官员间自己推选一个合适的文官和一名护卫的武官进少渠。
    很快,靠近少渠边境的燕民们看见各地的衙门标贴了女帝新政策的红榜。
    识字的人当场给观望的人念红榜,念完后,当地不少人听懂了却不怎么理解女帝这个做法?但当地人也是经过内陆百姓各个戏曲潮流,咏唱女帝故事渲染下的群众。
    他们大字不识几个,同时也认为自己只要听女帝的话,跟着女帝走,很快他们就能和西北山区那些燕民一样过上好生活了。
    而这个好生活的表现很快就实现了,打开这个通道的是一个燕商第一单的买卖,接着就是突然天降一批商人在少渠大量进行扫荡式购买,购买当地的山果,菌类,草药等等,而少渠附近气候宜人非常适合种植草药。
    这个属于少渠独有的潜力瞬间被当地的大家族的人发现了,他们开始主动与这些燕商做生意,而且主动买一送一帮他们护卫送到内陆,就是为了下一次生意能够长期合作。
    而这些燕商将东西运回内陆后,衍生了不少的菜式,还有草药一夜之间就缓和了不少地方医药价格,让更多平民老百姓买得起。
    于是这一批生意初步打造了少渠的一个招牌,那就是草药重地。
    内陆燕民开始对少渠有了新的认识。
    而少渠的少民们听说当今女帝亲自下红榜到他们少渠了?不少少民对这个女帝感到不解,他们平常就不受重视无论是大燕换了多少个皇帝都不会搭理他们,更别说亲自点名建设他们少渠了。
    而且少民们还听说他们的草药和菌子在内陆卖的非常好。只不过这都是听说,少民们没有当真,直到当地大家族和官府的人一个个来到村庄各自通知下去,命令他们每人找五斤菌子卖给他们,然后再留些菌种自己养殖,等开了晒干送到内陆去,大把的人要。
    少民们开始还不信,直到有一户人家当场拿出五斤蘑菇时,就有钱买下了。
    这一笔生意顿时在少民当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动,然后大家家里有什么能卖的都拿出来,跟随官府来的商人都收了。
    然后官府还用白话方式通知这些少民,少渠省会的成立,以后他们要做生意就去少渠的大集市交易,到时候那里会有燕商等着。
    而大集市官府和当地大家族把管了,他们也没忘记女帝的号召,所以也不敢全部垄断,而是按照市面的价格卖的,如果压价太狠的话,燕商听到市面动静估计全都传进内陆去了。
    到时候他们捡到的大便宜白白糟手里,明明可以共生却非要垄断,这简直是自毁的行为。
    少民们就开始在集市占位置,虽然多数是地摊,但一早开市就有不少各地来的小贩来购买了。少民们第一次见识到了内陆来的人的购买力。
    一天下来这个大集市的成交量达到了九成了。
    之后便是女帝通知少民往内迁移一百里暂做调整,这个举动本来很多少民不愿意搬,但碍于舆国那边对他们喊打喊杀的风声越来越紧,他们只好都往少渠附近搬了。
    本来以为搬来生计会困难,没想到他们的生计非但没有困难,甚至比在边境过的还好,燕渠省会规定米粮的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