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丧尸爆发前开办生存学校: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回到丧尸爆发前开办生存学校》 60-70(第6/18页)

了,还在后备箱,找个拖车拉过来吧。”

    “你和陆砚寒假里辛苦一点,把这四具尸体解剖了,看能不能发现什么。”

    “其他人寒假继续备课,没事的时候帮许明月和留校学生挖挖地道。”

    校长的命令,赵云霄想也不想应下,又觉得哪里不对:“我不会解剖……可能只能辅助,陆老师擅长这方面么?”

    许明月插嘴道:“什么擅不擅长,这家伙本来就是学法医的啊。”

    见没人搭话,她左右看看,自我怀疑:“校长之前没说吗?”

    其他教师:“……”

    所以,他们学校的校医是个法医?

    ……别的不提,校长还真是个用人奇才。

    *

    距离病毒爆发只剩几个月,教师们根本没有过年的心情,对扶青布置的任务也无所谓,但学生们还得回家过年。

    甚至于为了避免引发家人怀疑,还要装成若无其事的样子。

    部分在考核中受伤的同学,只能绞尽脑汁找借口,骑自行车摔的、打球磕的、和室友打闹等等理由都搬出来,好歹是瞒了过去。

    当然,也有部分家长在拎着孩子的耳朵质问,和室友友好地打闹,怎么就能打断了三根肋骨。

    ……

    自开学以来,1111女寝四人组还是第一次分开这么长时间。

    约好每天在宿舍群里打卡训练任务,四个女生便拎着各自的行李,依依不舍地踏上了各自回家的路程。

    最先在群里冒泡说自己已经到家的是宋如双,宋建国徐明玉开车接她回家,用时42分钟。

    最后一个则是沈青青,用时近13个小时。

    坐飞机到最近的省会城市,转高铁,再转大巴,一路颠簸辗转,才终于在车站见到靠在三轮车上等得快睡着的沈明江。

    并不怎么亲近的父女俩久别重逢,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沈明江上前要帮她拎行李,被沈青青拒绝了。

    她自己将那个硕大的行李箱拎上三轮,沉甸甸的重量压得车身都歪了歪。

    沈明江终于露出一点讶异的表情,嘟囔:“去城里上个学,怎么反倒比过去力气大了?”

    早晨七点多离开宿舍,终于到家时,天已经黑透了。

    远远望见老家小院里亮着的那盏灯,沈青青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人生的前十八年,她都和父母爷爷奶奶一家五口住在这间老屋里。

    老家人重男轻女,沈家人也不例外,见第一胎生下的是个女孩,据说爷爷奶奶当场就没了好脸色。沈青青从小到大,不知见父母找过多少偏方,各种努力,想要再给她生个弟弟。

    但无奈沈家似乎压根没有多子多福的好运气,沈明江在那个年代就是独子,后来沈青青的母亲臧丽君流产两次都没能保住,年岁渐长,也就歇了二胎的心思。

    沈明江和臧丽君天天往医院跑,家里三不五时就传出爷奶的尖利叫骂,这些都落在村人的眼底耳中。沈青青每天上下学背着小书包从村里穿过,都只能目不斜视地看着前方,因为一偏头,就会看见混杂着同情与嘲弄的目光。

    直到她的高考成绩出来,流言蜚语才跟着散去,变成午夜梦回依然萦绕不散的嫉妒低语。

    “考那么高有什么用?不照样是个女孩。”

    “等着吧,辛辛苦苦供她读书,一上大学就远走高飞了,再也不会回来。”

    沈青青不在乎他们说的话,但有一点他们没说错。

    如果不是误打误撞进入了方洲,得知了末日要爆发的消息,她原本确实不打算再回来。

    同一间寝室里,张晗与宋如双都是家中宠爱的独女,宋如双更独立,父母也自豪于她的独立,张晗则自豪地给自己贴了个妈宝女的标签,每晚都要按时按点给家里打电话。孙薇父母工作忙,她自己也忙于自媒体的副业,不常和家里联系,但逢年过节,总会收到父母长辈发来的大额红包。

    四人里,只有沈青青不同。

    开学典礼那天,宋如双问她们相不相信末日是真的,沈青青说她愿意相信。

    那个站在台上自称是她们校长的女人,看起来强大又独立。她向他们伸出手,要他们和她一起对抗末日。

    沈青青从未被任何人选中过。

    她愿意相信,甚至在那一刻无比热切地盼望着,自己真的是被校长选中的那个人。

    ……

    臧丽君坐在小院的板凳上躬身处理着鱼鳞,见到沈青青,忙在围裙上擦擦手站起身:“回来了?”

    沈青青“嗯”了声,把行李搬进家门。

    “饿了吧,饭马上就好,我再做个鱼。”臧丽君仔细观察女儿,“瘦了。”

    母亲带着些许心疼的话让沈青青喉咙酸涩了下:“我在学校和室友一起锻炼来着,是健康的瘦。”

    一旁低头摘菜的奶□□也不抬地嗤笑:“有那力气,还不如下地干点活。”

    屋里的爷爷抽着烟,在烟雾缭绕中适时发出两声彰显存在感的咳嗽。

    沈青青当做没听到,打开行李箱,拿出带回来的特产递给妈妈,又若无其事打听:“今年地里的收成还好吗?”

    从老屋出去,沿着小路往山边走,沈家在那边有块地。

    平时是臧丽君和奶奶在打理,地里的菜除了供给一家人吃,剩下的还能拿去城里卖点钱。

    沈明江在工地干活的工钱,加上母亲和奶奶卖菜的钱,就是这些钱勉强维系着一家人的生活,又将沈青青养大。

    沈青青有时觉得自己从这个家收到的爱就和家里赚到的钱一样,不多不少,正好够一个人长大。

    也只够做这么多。

    “还行,和过去没什么区别。”臧丽君不明白女儿为什么说这个,压低声,“你缺钱了?我就说该给你寄点生活费的。”

    爷爷在屋里高声:“缺钱了就自己打工!我们还没让她往家里寄钱呢,这么快就伸手要了。”

    “没有,不缺。”沈青青没说自己这半年根本没去打工。

    校长不允许他们打工,要他们把所有心思都放在锻炼上。

    有困难的学生一律申请贫困生补助,还能在学校食堂免费用餐,方洲不设置爱心窗口,每餐给予固定额度,额度内可以自己随意打菜。也因此除了室友们,根本没人知道她是贫困生。

    明明才刚到家,沈青青却觉得自己已经有点思念学校了。

    放好行李,她又在小院里绕了两圈。

    放假前,校长说等新学期开学,就会放出一部分避难所名额供学生们兑换。

    沈青青自认期末考得还不错,但名额和积分的兑换比例毕竟还没有公布,她并不确定自己能换到几个名额。

    如果只能换到一个名额,她想带母亲走,母亲会愿意离开这个家吗?

    如果能换到四个名额,她又愿意将全家一起带走吗?

    这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