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走清冷知府(基建): 13、前往龙栖县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拐走清冷知府(基建)》 13、前往龙栖县(第1/2页)

    连着下了两天雨,约定在县衙集合、出发去龙栖县的日子很快就到了。

    刚好距离许清徽离开踞虎寨也过去了三天,这一天也是沈怀川与贺善先前约好,向踞虎寨运送粮食与药材的日子。

    那日下山时,许清徽听到贺善拜托沈怀川筹粮之事,她本欲同沈怀川一起,看有没有能帮得上忙的。

    毕竟贺善如此轻易放他们下山,必是沈怀川答应了他们很好的条件。

    此事是他们一同遭难,若将所有烂摊子丢给沈怀川一人处理,着实是太不道义。

    可是沈怀川说事实并非许清徽所想象的那样,他本就是故意找由头接近山贼,实则另有目的。

    许清徽被卷进去不过是巧合,而且因为先前整理给山寨的水稻种植策略,她还阴差阳错地帮助沈怀川进一步取得了山贼的信任。

    后面的事情,沈怀川表示交给他就好,许清徽无需再忧心。

    虽然沈怀川没有直说,但许清徽也听明白了。

    他们本就是萍水相逢,沈怀川接近山贼有自己的目的与计划。

    若许清徽介入,只怕会打乱沈怀川的部署,而不是帮忙。

    因此,她也便没有再强求。至于沈怀川的真实目的,他不便言明,许清徽便也当作全然不知。

    今天还在下雨,希望沈怀川那边一切顺利才好。

    许清徽一时又有些自嘲,于沈怀川而言,自己应该连认识都算不上,不过是顺手救的一个路人罢了。

    沈怀川那人,一看就并非凡人,一定可以顺利达成他的目的。

    再者说,他俩的世界之间隔着十万八千里,以后大概率也是难有交集,没必要替其闲操心。

    许清徽吐出长长的一口浊气,不再去想这些事。

    许清徽到达县衙之时,那边早已准备妥当。

    二十几辆马车在县衙侧门依次排开,除去三辆载人的,其他的马车上都装满了货物。

    而除龙栖县自己的官兵之外,平溪县县令也派了一队人马一起护送,整个队伍加上许清徽等人,共有三十余人。

    率领这只队伍赶路的是龙栖县典史谭友源。

    谭友源本是清川府城人,家中有些小钱,买官补了龙栖县典吏的差,后来娶了龙栖县的妻子、有了孩子,便在龙栖县安了家。

    这些年众人眼中,谭友源一直都是兢兢业业,尽责守职,加上他与人为善、一直都是一副乐呵呵的样子,所以人缘也一直不错。

    这外出招聘治水吏及暗中借粮的差事,也落在了他的头上。

    许清徽同昨日主考官谭友源身边的随侍报道后,被领到其中一辆马车,同另外两名一同通过了考试的考生坐在了一起。

    这两名考生都是平溪县本地人,一人名为郑问渠,另一人名为王洽。

    三人昨日都已见过面,是以并不是十分陌生,在一起攀谈起来。

    交谈过程中许清徽得知,郑问渠二十五岁,出身治水世家,自幼受到家族教导,精通治水之术。

    十余年前,郑问渠尚且年幼,当时暴雨连绵数月,龙栖县境内吞龙江决堤,万余人受灾,一时饿殍遍野。

    年幼的郑问渠大为震动,立志以解决吞龙江水患为己任。

    年前他终于学有所成,家族准许他出关,恰好龙栖县招募人才,他特意前来报名。

    王洽则是平溪县一名秀才,多年考取进士不中,已年过三十,家中捉襟见肘,又因此职位报酬丰厚,故前来试试,没想到就真考上了。

    比起王洽的安静内敛,郑问渠显得格外少年志气、意气风发,他已立下雄心壮志此番前去,定要有所作为。

    而问道许清徽时,她琢磨了一下,仍用自己的化名许罄,谎称自己已经有二十了,从外地游历过来,路遇山贼劫掠,为了谋生,故参加了考试。

    她的话半真半假,倒也没令其他人起疑。

    聊天期间,主要是郑问渠在主导,王洽与许清徽时不时接话,而王洽心思显然不在他们的聊天之中,走了好几次神,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许清徽话中的经历引起了郑问渠的惊叹。

    “许兄弟小小年纪,竟已游历四方,如此经验与胆识,着实令我佩服!”

    说着又拉着许清徽询问她游历旅途的细节。

    许清徽怕说多了露馅,岔开了话题,问他们知不知道其他马车上都装的是什么。

    “粮食。”

    王洽突然开口,他来得早,看见了县衙里的人搬运粮食的过程。

    “是去救济龙栖县的吗?”

    听到王洽的回答,郑问渠脸上浮现出惊喜,感慨平溪县令真是个好官,雪中送炭。

    是了,这么二十余车的粮食,每车都有齐人高,至少够上百人吃月余了。

    “既然要送粮,为何不走水路?”

    许清徽有些疑惑,平溪县与龙栖县之间,明明水路更加便捷。

    “说是因为合适的船恰好都已被使用,或者是坏了,没有合适的空船了。”王洽接话。

    但听到王洽的回答,许清徽的心思却沉了下来。

    这么巧?

    她虽没去过龙栖县,但从其他人的谈论中,也知道了两地至少相隔上百公里。

    若是坐船,两天一夜便能从平溪县到达龙栖县;但若是驾着负重的马车赶路,怎么也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

    他们这么多人一路上要吃饭,近日连日下雨也会导致损耗。

    更重要的是,这么长的队伍走在路上,过于显眼。

    这些粮食虽然不算少,但对龙栖县真正的灾情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

    可是若是对路途中的流民或贼寇而言,却是令人眼热的香馍馍了。

    一旦遇上什么意外耽搁,或者被贼寇打劫,这批粮食能不能顺利到达龙栖县都很难说。

    用马车运送这批粮食,除了一路上被更多人知道有这么一批粮食从平溪县到达了龙栖县以外,许清徽实在想不到这个举措还有什么优点。

    是了!许清徽突然福至心灵。

    听闻此事,一般人比如像郑问渠这般心思天真的,都只会感慨平溪县知县仁义,并不会多做他想。

    如果派人从陆路押送这批粮食的人,能保证走陆路一定没问题,那么,他就不仅帮助了龙栖县、龙栖县欠下一个恩情,还能收获世人之间的好名声。

    至于若是路上有流民乞食遭到拒绝,恶名也只会是龙栖县的。

    许清徽突然心底发寒,她和王洽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睛里看到了惊疑。

    看来方才她所猜测的内容,王洽也想到了。

    许清徽定了定神,希望是她自己想多了。

    *

    前往龙栖县的路上,比许清徽想象中顺利,没有遭遇贼寇。

    但一路上却时不时就能看到一队流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