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商: 35-4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豪商》 35-40(第12/17页)


    有需求上门送银子,那是应该;没事还巴巴儿跑去给人送钱,那是大傻子。久而久之,人家反而瞧不起你。

    吴状师往县衙方向指了指,“此人老于世故,能屈能伸,虽算不得绝世清官,也还过得去……”

    明月边听边点头,心道给了银子再问果然不一样,这话简直毫不客气,若给外人听见,又要起风波。

    不过也从侧面显示出州城来的状师到底不凡,并不怎么将地方知县放在眼中。

    两人心知肚明,照明月这个卖了就走的做派,若非姓胡的不安分,几年之内方知县都未必会注意到她。

    明月所顾虑的,是如今在方知县那边挂了号,日后是否会有麻烦?要不要提前打点?

    事情已然发生,暗恨也无用,总得想法子解决。

    “据我所知,他来本地已五年有余,且年富力强,政绩考核也在中上之流,难免心生去意。”吴状师胸有成竹道,“此番又可借机表白,彰显铁面无私,若无意外,一二年之内必去。”

    说白了,当下局势比较微妙,如果不差银子,硬要送也行,但基本可以肯定会打水漂,因为对方极有可能马上调动!

    而方知县既有心往上走动,就不可能开罪吴状师,而吴状师又是明月请来的,值此关键之际t,绝不会主动来寻明月的麻烦。

    明月这才放下心来,人也轻快,能笑得出了,“还是您通透。”

    好话听得多了,吴状师也不当回事,“还未恭喜明老板,吞并胡记指日可待……”

    吞并?明月摇头失笑,“铺面么?我却不想要。”

    认识以来,吴状师第一次愣住了。

    不想要?

    那可是你的战利品。

    明月继续道:“您觉得,我一个外来的能在短时间内站稳脚跟,靠的是什么呢?”

    吴状师若有所思,又听明月说:“是与那些所谓前辈、老资历们截然不同的卖货路子,别人要什么,我卖什么……”胡记等人呢,却是“他们进什么,就希望别人买什么”。

    但希望总会落空,所以会压货,会堆积成本。

    若明月只图痛快,想方设法拿下胡记铺面,一直以来她引以为豪的全部优势:快速、高效、低成本、高利润,将在顷刻间化为乌有。

    她会被永远捆绑在固县。

    吴状师见过太多沉浸在仇恨之中,不计后果报复的例子,而有什么会比将对手引以为豪的祖业改换门庭更具羞辱意味,更有诱惑力呢?

    眼前这个姑娘,竟然扛住了这种吸引!

    他不由得生出几分崭新的敬佩,又难免惋惜。

    “可惜么?”明月却笑道,“我不觉得。”

    能将对手拥有的抢过来,自然好,可若到手之后会变成累赘,不如令它们原地腐烂。

    吞并?

    收拾它留下的烂摊子?

    呵,若被愤怒冲昏头脑,与注定消亡的胡记死磕,势必浪费大量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不划算。

    不,若硬要说吞,也勉强算是吧。

    我要整个固县的买卖,吞的,自然也是曾经胡记的顾客们,绝不仅限于小小一家铺面。

    明月近来读书,读到过一句话,叫“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用在这里或许不大恰当,但……只要拿下整块场子,小小的胡记又算得了什么?

    不值一提。

    看着明月用最平静的语气说出于对手而言最绝望的话,吴状师隐隐有些毛骨悚然。

    敢舍弃,不贪恋,坚持自己的主张,坚定而专注……类似的品质,吴状师曾在若干大人物身上见到过。

    他第一次如此肯定,眼前的姑娘能干成大事。

    说完这些,明月忽嫣然一笑,方才的狠戾瞬间消散。她举起茶盏,“恕我孟浪,日后便将您做朋友了!来日若到杭州,还请务必使我略尽地主之谊!”

    吴状师回神,大笑回敬,“好,一言为定!”

    因往大牢走了一遭,明月一行直到三月初九才启程,必须快些方能赶上端午大卖。

    明月决定再次冒险抄曾经那位老先生带路时走过的近道。

    南下时无货,银票都贴身藏好,再换上最破旧的衣裳,发力狂奔,大约不会有什么问题。

    但返程北上……问题很大。

    端午乃三大节之一,马王二家买卖铺开甚广,尤其马家做药材买卖,走动之处格外多,每年三节六礼便是笔大开销。

    赵太太点名要两卷山水纹苏绣做插屏,一副观音像做挂画,再要六卷整料额外送人,去岁的杂宝纹就很好,只是不许重叠。

    端午后就该热起来了,她还要最新的绫罗绡纱若干,皆要富贵典雅的纹样和颜色。

    王大官人本人偏好锦缎、提花重织,不大喜爱苏绣,嫌寡淡,但他家小姐才定了人家,明年开春出阁,如今也要置办嫁妆,自己开口要六卷苏绣压箱底。

    王老太太还托春枝传话,说家中只一位娇客,越发该将嫁妆备足了,也是去婆家立足的底气,便请明月帮忙留意,若还有旁的喜庆又不失雅致的好料子,也要些,或裁制四季新衣,或做日常帷帐、披帛、斗篷之流,都好。

    这还只是两家外送的,新一季裁制新衣所费布料另算。

    赵太太那没出五服的堂妹,小赵太太听说赵太太要了苏绣,亦不肯落了下风,咬牙要两匹。

    明月才买房,又因牢狱之灾各项打点、支出,去了一百多,手头只六百多两现银。苏绣贵重,二丈小卷也要二十两起底,再算上其它……便都预收三成定金。

    光确定要的就有十七匹苏绣,再比照去岁销量算上其它零散的,四家没有三十匹下不来。

    另外,英秀那边要办“赏新宴”,少说能请来七、八家女眷,正逢端午佳节,一家两匹不过分吧?

    不能犯法,又要尽快按死胡记,最好的办法就是短期内大量放货,彻底让它的现银流变成死水。如今不愁销路,明月打算请徐婶子再找个人帮忙,一口气购入五十匹!

    返程水路乘坐官船,安全无虞,但靠岸后走陆路,三个人运五十匹货就有些危险了。

    况且进到四月后,雨水渐多,阴晴不定……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因此纵然时间紧迫,明月仍抽出一天时间,预备请那位会看天气、懂武艺的识途老马,苏老爷子出山,沿途抄近路护送。

    苏老爷子在这一带名头不小,明月一问,就有热心村民帮忙引路,一直送到家门口。

    北方很常见的农家院,正门两侧种着高大的柿子树,院内狗子听见陌生人的动静便开始汪汪叫。

    有人在里面喊,“谁啊?”

    引路老者扬声回道:“我,有客哩!”

    说着又扭头对明月等人笑道:“听听,在家。”

    过了会儿,苏老爷子便背着手,从大门口探出头来。

    他还记得明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