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250-26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250-260(第16/18页)



    趁大家没说正事,他连忙问梨花,“十九娘,我们能回趟云岭村吗?我想把尸骨拿回去”

    进村后好多人打他尸骨的主意。

    甚至开始商量尸骨摆那儿最好,若不趁早回云岭村,他怕遭人偷了。

    说好回来就让他们回云岭村的,梨花道,“吃了晚饭再回去吧。”

    她安排了人帮忙守云岭村,鲁小五他们再晚回去都有住的地儿。

    得了梨花点头,鲁小五撒腿就往灶房跑,嘴甜喊道,“隋婶,我帮你烧火啊。”

    归心似箭,吃完饭鲁小五他们就走了。

    罗大他们也想回村瞧瞧,放下筷子就没了影。

    院里坐成排的人突然就不见了,老村长笑着感慨,“人啊,还是有个家好。”

    汤九郎吃得满面红光,旁人都搁筷了,他还捧着碗鸡汤慢慢喝。

    闻言,附和道,“是啊,要不是十九娘收留,我们一家老小不知道在哪儿饿肚子呢。”

    “你们家男丁多,在哪儿都能活,只要不遇着岭南人。”

    提到岭南人汤九郎就忍不住想念老家的亲人朋友,想得越多,心里就越愧

    疚。

    荆州之乱他早有察觉,却没能带亲朋好友避开这场祸乱。

    他们到地下也在怪自己吧

    “哎”

    碗举到嘴边,忽然喝不下去了,给赵大匠,“瞧你最近都瘦了,多喝点鸡汤吧。”

    赵大匠斜他一眼,满脸戒备,“滚!”

    “给你喝鸡汤还有错了?”汤九郎垂下眼,喃喃自语道,“有多少人想喝还喝不到呢。”

    “少他娘的给老子灌迷魂汤!”赵大匠嗤鼻,“老子不上当。”

    “喲,聪明了嗦。”

    赵大匠最受不了汤九郎这副贱兮兮的嘴脸,当即就要骂人,还没开口,被老族长打断了,“吃不下就搁着吧,咱说说接下来的打算”

    图纸是有了,但多处构造要求极高,能否做出来还不好说。

    刷船的油也是问题。

    因此并不是有了图纸就能松口气的。

    他将这些问题抛出,汤九郎撑着下巴,慢悠悠道,“船身刷桐油就行,至于其他,只能大家多费些心思。”

    船要是造价便宜,荆州就不会死那么多人。

    老村长道,“所以还得多囤些木料才行。”

    造船是大事,翌日,梨花将开荒的人叫了回来,全部去山里伐木。

    之前砍回来的木头晒得差不多了,赵大匠和老村长先动工。

    为此,梨花在罗四他们在河边搭了两间草篷在里面造船。

    老村长沉浸其间,过去后就不回来了,早晚都在那边。

    梨花回山里时,问他有没有话捎回去,专心画尺寸的老村长连头都没抬一下,“让你堂伯别记挂我,我在这儿快活着呢。”

    为人子,总是想尽孝的。

    堂伯要料理山里的事,没法在四爷爷跟前伺候,怎么会不记挂?

    梨花心下酸涩,又问,“有话给我阿奶吗?”

    老太太的病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为此,她阿耶都不念叨着下山了。

    老实在山谷陪阿奶。

    老村长停了动作,就在梨花以为他没什么要说了想走时,老村长叹道,“和她说,有了船先给她坐!”

    人老了,说没就没了。

    如果心里有个念头的话,应该能活久一点。

    脑海里浮出老伴儿乐呵呵的脸,他及时拉回思绪,催门口的梨花,“趁日头不晒快走吧,我有李解照顾,没事的。”

    船没造出来前,他不会回族里的。

    这话他没跟任何说,但梨花看出来了,百感交集道,“那四爷爷,我走了啊。”

    老村长全神贯注的丈量尺寸,似乎并未听到。

    梨花独自回的山里,穿过隐山村南面的陷阱,走过幽深的荆棘林,在白雾萦绕的清晨进了村。

    村里的哨楼经过翻新,愈发隐秘了。

    楼上的村民看到梨花喜笑颜开,“荆棘林晃动我就猜到是十九娘你回来了。”

    梨花挑着箩筐,眉眼蒙着白雾,视物有些模糊,看不清哨楼上的人长什么样子。

    但归家的喜悦难掩,笑眯眯问道,“怎么猜到的?”

    “南面的陷阱重新布置过,你族兄弟们都栽了跟头,当时赵村长就说只有你能顺利通过”

    大家深信不疑。

    是故看到有人闯入时没有大喊大叫。

    他下去帮梨花挑担子,顺势问起新益村的情况,梨花道,“今年收成好,村民们过冬应该不成问题了,山里收成怎么样?”

    “我们村的收成比去年差,好在去山下开了荒,算下来粮食比去年多了几十石,能吃到明年秋。”

    今年粮食多,村里的意思是囤点粮,以防将来发生天灾。

    他道,“谷里的话粮食比我们多一些。”

    赵家人多,又是最先下山开荒的,收成再差都比他们强。

    最近更是天天都有运粮食的车回来。

    不过,他们并不羡慕。

    赵家的粮食多,养的人也多,峡谷,东高村,新益村,全靠赵家的粮食才能活命。

    想着,他问梨花,“怎么没看到老村长?”

    “他要造船,抽不开身。”

    “新益村真要开水运?”

    山里人开出来的田地离新益村不远,赵家给老村长送东西时,村里人跟着去了,知道新益村在着手造船的事。

    说话间,他夺过了梨花肩头的扁担,自己挑着往里走。

    梨花跟在他身后,边看村子的变化边道,“是啊,有了船,村民便能以捕鱼为生。”

    鱼能饱腹,这的确是个法子。

    “船造出来了吗?”

    “没呢。”

    经过一块地,梨花指着地里的嫩苗问,“这是什么?”

    “菘菜苗,前几天撒的种”

    “这个时节就种菘菜了吗?”

    “地闲着也是闲着”

    他们村的地少,是以没有休耕的说法,倒不是不爱惜土地,而是实在太穷了,只能多施肥,多种地。

    他道,“菘菜熟了先摘给十九娘你吃!”

    梨花只是随口一问,并没其他意思,笑道,“你们留着吃,我家有呢。”

    她家院子里弄了膝盖高的松土,老太太在里面种了草药菜蔬,所以她家不缺菜吃。

    “谷里还没人家种菘菜呢。”

    赵村长讲究,丰收后的田地要全部施两遍肥才种其他的,离撒菘菜种估计还有十天半个月呢。

    梨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