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210-22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210-220(第2/16页)

了,守城官兵道,“他们看到你了吗?”

    “看到了啊,我看村外的地种了庄稼,主动进村讨了碗水喝呢。”

    守城官兵愈发惊讶,“他们没抓了你做苦力?”

    “没啊。”梨花眨巴眨巴眼,“谁说那儿是土匪窝的?”

    “荆州来的难民,他们说东高村土匪众多,先以利诱,瞅准时机后就抓人,每个被抓去的人得先扒光衣服,光溜着身体干活”守城官兵捂着嘴,“不是?”

    梨花故作思考,片刻后,小鸡啄米似的点头,“这么一说,我好像看到有的村民手上脚上有链子,以为是进村偷盗的贼,不是?”

    这下换守城官兵思索了。

    东高村若住了人,必然会遭外人惦记。

    那些绑了手脚的没准还真是贼,他问梨花,“给你水喝的是益州人吗?”

    “是啊,我以为官府不忍大片田地荒废,派人去东高村开荒种地来着”

    “益州多的是田地,官府真要派人耕种也会往北去,哪儿会去东高村。”守城官兵想不明白,“他们会不会是岭南人假扮的?”

    故意引他们过去然后杀了。

    戍守益州城的将士本来就少,再死一些,攻城就更容易了。

    梨花揣测官府对东高村的态度,含糊道,“不好说。”

    “你可不能再去了。”守城官兵提醒道,“若村里住着岭南人,你会死的。”

    “好。”梨花推着车,走得很慢,官兵关上门走在她身侧,问她年前随她出城的孩子们怎么样了。

    梨花答,“腊月好几个染了风寒,我和阿兄天天挖草药给她们吃,最近差不多快好了”

    这两年气候怪异,去年冬天,益州城也死了好些人,守城官兵说,“难怪这么久不见你们,竟是照顾孩子去了。”

    “可不是吗?”梨花无奈的叹息,随即想到什么,猛地停了脚步。

    “怎么了?”守城官兵问。

    “荆州要打仗了,我和阿兄去南边挖草药,看到岭南人往荆州去了。”

    关于岭南和荆州要开战的消息已经传遍了,守城官兵刚想说什么,但听梨花道,“看他们的衣着,好像不止有岭南人”

    她给守城官兵描述对方的盔甲,守城官兵脸色大变,“云州,是云州兵的标识,云州和岭南联手了?”

    益州不知道?

    梨花沉吟道,“还有更糟糕的,岭南乃苦寒之地,那儿的人常年吃不饱,以致身材矮小,可我和阿兄看到的人身形长如竹竿”

    唇亡齿寒的道理她懂,益州出事,山里也不太平。

    所以她没有隐瞒岭南人的身形容貌。

    第212章 212遇王秀才结亲的人家

    这种事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守城官兵又惊又怕,“我得将这事禀报上去”

    伴着仓促的话音落下,整个人嗖的冲了出去。

    只留给梨花一个匆忙的背影。

    见状,梨花亦加快脚步去找古阿婶她们。

    时辰尚早,集市上全是摆摊的摊贩,古阿婶站在竹架前整理布匹,见到梨花,高兴得眼泪在眼眶打转,“你可算回来了,近日都传荆州要打仗,你再不回,村里怕要乱套了”

    梨花知道她夸张了。

    村里人按部就班做着农活,即使她半年不回也出不了乱子。

    她看向竹架后,“芳姨呢?”

    “跟人学染布去了。”古阿婶掖掖眼角的泪花,上前帮梨花推车,顺道麻烦旁边的人帮她看会儿摊。

    都是天天摆摊的,摊贩间已经很熟了,朝她摆手,“去吧。”

    古阿婶道谢,领着梨花往无人的角落走,“最近城里来了许多荆州人,治安比不上之前,尤其是晚上,巡逻的官兵一过,偷鸡摸狗的事儿就多了。”

    梨花看向竹架两边的摊贩,低低道,“有人偷到住所去了?”

    “没,咱隔壁住着士兵,哪个贼会去啊”古阿婶缓缓平复呼吸,小声道,“出城的人回来说外面乱得很,吓得我都不敢回去了。”

    想到东高村增加的人口,梨花点头,“外面不太平,婶子你在城里待着,其他事交给我就行。”

    “你一个人来的?”古阿婶蹙起眉,一脸担心的望着她。

    梨花挽起她的手,指着长街道,“李解也来了,不过东高村有点事,我让他在村里等我。”

    古阿婶没有去过东高村,不了解村里的情况,问梨花,“东高村乱不乱?”

    “不乱。”

    “那就好,村里就你几个堂叔看守,真出事山里人鞭长莫及”古阿婶挂念他们的安危,“实在不行,选两个靠谱的人守村子,让你堂叔他们回山里去。”

    东高村住的是益州人,和他们是不是一条心不好说。

    既然这样,何苦浪费粮食养他们?

    “东高村正春耕,我堂伯不会回山里的。”事有轻重缓急,赵青山懂得利弊,梨花说,“村民们不傻,知道一出事就自顾逃命也活不了。”

    她有粮食,有人手,离了她,多半活不了的。

    尤其是有老人孩子的人家。

    古阿婶思量道,“也是。”

    这世道,指望官府的救济粮活命是不可能的,去年寒冬,官府竭尽所能的开仓放粮,然而还是饿死了人。

    她问梨花,“今年麦子收成怎么样?”

    整座益州城的空地都种上了麦子,但有些长得好,有些长得不好,而且还没到收割的季节就被偷了不少,官兵天天嚷着抓人,奈何到现在都没抓到。

    等到收麦子时,地里的麦子估计更少。

    恰好经过一块麦地,梨花看了眼,麦苗青葱,但已有绿色的穗挂上去了,她道,“还不错,听我堂伯说,雨水充足的话亩产可能有三石,旱涝的话就不好说了。”

    麦子好是因为土壤肥沃,梨花说,“也就今年有这么好的收成了。”

    “三石算多的了,而且不交税,这些粮食够咱吃了。”

    即使匀些给望乡村估计也饿不着肚子。

    到了住所,古阿婶高兴的给梨花指地里的麦苗,“咱家的麦子也长得好。”

    她隔三差五就给麦苗除草施肥,像照顾婴儿似的照顾着这点麦地,麦子想不好都难,梨花说,“麦子熟了你别舍不得吃”

    “我知道的。”

    屋子格局没变,但家具摆设明显多了,且都是些竹篾编织的家具。

    古阿婶主动解释,“隔壁张百户送的,他想娶你芳姨,见天往家里送东西。”

    “芳姨怎么想的?”

    “看她意思,想跟百户试试,又怕你不答应,但要她就这么算了,她估计又不甘心。”古阿婶将车里的东西搬到屋里,叹息道,“她问我能否在你面前替她说点好话,她想让张百户跟她进山过日子呢。”

    张百户不是闻五他们那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