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150-16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150-160(第16/26页)

饿。”梨花不是会委屈自己的,棺材里囤了吃食,每次饿了她就会找机会吃两口,所以这趟只是累了点,她说,“阿奶,你收着,我想吃了找你要。”

    “这玩意存不了几天。”老太太伸着脖子,鸡蛋一直往梨花手里塞,“快吃。”

    梨花先收起,问她,“山里下雨了吗?”

    “你们走后下过两场雨,雨量不大,田里都没积水。”老太太找了圈没找着赵铁牛,正要松口气,突然瞥到抹熟悉的侧影,蹙眉,“你大伯他们回来了?”

    关于荆州的事儿,荆州没说太多。

    她不知梨花碰到赵广昌的事儿。

    梨花顺着她的目光看了眼,元氏抱着赵漾,频频抬头领往前边看。

    约莫在估算自己什么时候能喝到粥。

    梨花道,“大伯去戎州打探消息了,大伯母和四郎无处可去,我就让她们回来了。”

    “那石家人呢?”

    “石家人撺掇难民闹事,事发后被管事打死了,阿奶”梨花收好鸡蛋,轻轻晃老太太的胳膊,“我还碰到山英婆婆她们了,堂叔和堂弟们都没了。”

    老太太回眸,眼里闪过震惊,“都让管事杀了?”

    梨花简短的说了下经过,最后道,“山英婆婆是我让人杀了的。”

    老太太直起身,看着已有自己眼角高的孙女,搂过她拍了拍,“杀了就杀了,自她狂妄自大的吹嘘你堂叔的大好前程,贬低咱永远是泥腿子时阿奶就猜到有这日了。”

    梨花不是滥杀无辜的人,突然动了杀心,必是山英婆做错了事。

    她宽慰梨花,“这世道,善良是要吃大亏的,阿奶宁肯你心肠硬点也别做那好人”

    梨花听得心里一暖,“我知道的,阿奶,你这些日子可好?”

    老太太的口齿大不如从前,有些字含糊得很。

    语速也别往日慢得多。

    “阿奶好着呢,族里人好养活,煮什么吃什么,上个月你堂伯让大家伙自己洗自己的碗筷,灶房清闲了许多,偶尔,阿奶还跟你四奶奶赶着牛吃草呢”

    “阿耶呢?”

    “他就忙了,除了打猎,还挖草药,你不是给了他一本医书吗?根据医书的描述,他挖了许多草药回来”老太太双手杵着打磨光滑的拐杖,慈祥道,“谷里蚊虫多,他挖了好几种驱蚊草回来种谷里”

    说起谷里的变化,老太太像打开话匣子似的,“益州兵不是围着榕树建了茅屋吗?你古阿婶她们也效仿茅屋的格局,建了五十几间屋子呢”

    “隐山村到树村的道路围墙也在建了,约莫再过半个月就能完工”老太太很久没说过这么多话了,嗓子有点干,扯了扯嗓子,继续道,“永乐村和林山村的稻谷已经收了,据你堂伯说,大概有十几石粮”

    永乐村的稻谷没认真施肥除草,能收获上千粮,已经不错了。

    老太太说,“你堂伯说不能让你事事都操心,山里的农事,他会安排好,你只管忙外头的事儿就行。”

    赵大壮是老村长教出来的,不贪功,不骛远,脚踏实地得很,她道,“有你堂伯,你不用担心村里。”

    梨花点头。

    如果不是信任赵大壮,她就不会把村里的事儿交给赵大壮了。

    祖孙两说着话,突然,赵铁牛钻了出来,“三婶”

    这一嗓门,差点没把老太太送去鬼门关,回过神后,老太太挥起拐杖打他,“你要吓死我啊。”

    “这不怕三婶你耳朵背吗?”赵铁牛悻悻的摸了摸后脑勺。

    老太太一拐杖拍在他身上,“谁耳朵背?”

    “我”赵铁牛认错,“我耳聋,我耳聋。”

    老太太收回拐杖,一副痛心疾首的瞪着他,“我看你怎么变得油嘴滑舌了呢?”

    “哪能啊”赵铁牛挺了挺胸膛,“我以前也这样啊。”

    “”老太太翻白眼,侧目问梨花,“你铁牛叔在荆州遇到什么事了?”

    整个人大变了样。

    梨花凑过去,贴着老太太的耳朵嘀咕了几句。

    老太太鄙夷的看着赵铁牛,“不过当个村长,至于得意成这样?”

    赵铁牛带人去安福镇,他就是村长,能不得意吗?他回老太太的话,“三婶,你不知道,我爹娘在世最盼的就是我能出人头地了。”

    想到什么,他拉起梨花的手,“三娘,你回村后,记得让你婶子去祠堂祭拜祭拜我爹娘,告诉他们我当上村长了。”

    梨花忍俊不禁,“行。”

    去安福镇,不走益州城的话就只有从西面那座山绕行。

    因人数众多,赵铁牛选择走山路。

    启程的前一晚,梨花教他怎么应对安福镇的情况,赵铁牛听得特别认真。

    不止他,要去安福镇的村民也围了过来。

    罚四也在其中,堂兄说他年轻,多跟着赵家人出去见见世面,当李解问他要不要去益州种地时,他毫不犹豫就说了要。

    罚家只有他和堂兄两个人了,他多种些粮食,堂兄的日子就好过些。

    听梨花说起那位婆子的长相时,他举手问道,“她向村长揭发我们怎么办?”

    这种事在荆州屡见不鲜。

    梨花说,“你们人多,她家又有孩子,应该不敢出卖你们的,你们如果害怕,就挑茅屋稀少的村子住,离她们远点”

    没有当地人,露馅的概率更大。

    罚四沉默片刻,答道,“我听二村长的,二村长怎么说我就怎么做。”

    梨花是大村长,赵铁牛是二村长,听了罚四的话,赵铁牛满脸堆笑,“那咱们先去,等去了再做打算。”

    梨花先让人给村里送了信,干粮傍晚就送到了。

    除此,还有半筐野菜。

    新鲜的,有些还沾着山里的湿气,族里的意思是路上碰到这种野菜就摘些自己煮。

    族里要养活的人很多,不可能提供太多干粮。

    不止他们,李解南下也没带多少干粮。

    等梨花交代完安福镇的事儿,赵铁牛就让大家认认野菜。

    天亮后他就领着一千二百人走了。

    顿时,栗子林空了许多,挖地基的村民们不习惯,问灶前烧火的梨花,“十九娘,他们什么时候回来啊?”

    此去安福镇,估计二十来天的路程,运气好的话,能跟安福镇的百姓要些菘菜苗种,回来的话,少说要等收完菘菜以后了。

    那时估计年底了。

    梨花说,“年底了吧。”

    “他们回山里过年吗?”

    “不知道,我和铁牛叔说了,菘菜能吃了就叫人回来报个信,到时我们去安福镇帮着收”

    能不能回来,还得看益州官府是否注意到赵铁牛他们。

    突然失踪几百人,官府追查的话,明年就不能回去种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