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140-15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140-150(第8/27页)

    后来,还是她请赵铁牛来重新打一张床的。

    赵文茵想睡元氏的屋就让她睡。

    反正出不去,随她怎么折腾,所以才有赵铁牛来打床这事。

    赵铁牛说,“床脚已经锯出来了,拼上木板就完了,不过三娘,二娘这性子,不像会领情的。”

    “我知道。”梨花睨着赵文茵道,“她既回来了,总不能让她撞成傻子吧。”

    赵文茵怕老太太成习惯了,梨花一搬出老太太,她立刻熄了火,抓起背篓就往养兔子的草棚去。

    赵铁牛摇头,“三娘,你怎么不和她说实话?”

    赵广昌要卖了她,赵漾知道后,求梨花带她回来,梨花不欠她什么的。

    梨花说,“说了也没用。”

    赵文茵固执认死理,她说什么赵文茵都不会听的,与其费那个唇舌,不如就让赵文茵以为她敲晕她的,起码赵文茵心里会想着跟家人团聚而活下去。

    告诉赵文茵真相,她若信了,恐怕就没活下去的勇气了。

    梨花看赵文茵进了草棚,抬脚出去迎李解他们。

    一群人挑筐的挑筐,背背篓的背背篓,脸庞黑黝黝的,皮肤粗糙得都快赶上树皮了,梨花走到石桥恰好碰到他们过桥,她问李解,“你们去哪儿了?”

    李解穿着灰麻半臂衣,脸上尽是汗,“益州,益州百姓都往钦郡城去了,好多地没人耕,我们偷偷捯饬了一块种冬葵”

    看她去了趟荆州好像更稳重了,他继续说,“冬葵苗是在益州城里挖出去的,闻五他们常年待在益州,认识冬葵苗长什么样”

    地龙翻身,益州数月都没缓过劲儿来,城里的百姓搬走后,废墟了长出了草,掩埋的种子发芽钻出了土。

    所以才便宜了他们。

    想到什么,他脸色渐渐变得严肃,“有件事你得和你说说,益州迁都后,边境的将士会退守到益州城里,城门往南,益州大抵不管了。”

    “官府知道我们住在山里,想招安,说只要我们下山,便抹去我们戎州百姓的身份,让我们以益州百姓的身份生活在益州”

    “你碰到官府的人了?”

    “没有,益州城的百姓和我说的,益州节度使称王后免去了百姓两年赋税,并发告示说益州的城门永远向各地战乱之苦的百姓打开”

    益州王这是想干什么?梨花疑惑,“益州不怕岭南扮成难民入城?”

    “不知道,官府的告示是这么写的,只是兵荒马乱的,这份告示能否传出去都不好说。”

    至少,荆州的难民是不知道的。

    他们连西陵县里的新政都不知,何况外州的官府告示了,他又问梨花,“荆州可有发现岭南人的踪迹?”

    “没有,西陵县软红香土,灯火辉煌,没有半分警惕或戒备的样子。”

    “荆州兵力强盛,怕是不惧岭南人的。”

    戎州百姓逃窜,益州将其驱逐,而荆州却尽数收留,追根究底,还是兵多不怕岭南借题发作。

    第144章 144离了大谱无药可救

    他问梨花想不想去钦郡城。

    梨花没有立刻回答。

    益州招安出乎她的意料,所以得仔细琢磨琢磨,她从筐里捞起个灰不溜秋的布袋,转移话题,“这是什么?”

    “半道捡的。”李解看了看,“感觉以后会用得着”

    不知什么时候养成的习惯,看到死人非得将其扒干净才舒服,益州虽无战乱,但地龙翻身死了不少人,布袋就是从死人身上扒下来的。

    回来的路上已经洗过了。

    梨花打开布袋,伸手掏了掏,“挺深的。”

    “是啊,我捡到这个布袋时,里头还有两升发霉的粮”下山一趟,他的疲惫掩饰不住,但语气没什么变化,“益州去钦郡城说近也不近,益州衙门便给百姓发了救济粮,我和闻五他们想冒领来着,发觉衙门的粮食不多就没这么做”

    每个衙门都会囤粮,粮食如果充足,必不会用发霉的粮做救济粮。

    他说,“益州怕是没粮了。”

    去年益州干旱,后来又打仗又天灾,百姓想好好种地都不成,没粮不足为奇,梨花说,“益州迁都,将士北退恐怕就是想腾出部分兵力种地”

    岭南人察觉到这点,恐怕不会让益州如意。

    梨花眉峰蹙了蹙,“益州军退回城里,咱们这儿恐怕不能太平了。”

    李解也想到了,“这次回来暂时就不出去了,先把路凿出来再说。”

    真打不过就跑。

    “不用。”梨花沉吟道,“你们休息两日,和闻五他们建两排屋,接着把灶房的那堆玩意整理整理,随后跟我去荆州收粮”

    闻五他们跟在两人身后,听到梨花要给他们建屋正欢喜,不料紧接着就来了句晴天霹雳。

    去荆州收粮?确定不是去抢?

    益州地里的粮没人收,他们收回来没什么,可荆州不同,荆州的地有主,且有人看守,如果惊动他们引来了荆州兵,谁都别想活。

    梨花胆儿也太大了。

    岭南都惹不起的荆州,她竟敢惹,而且还是去抢。

    众人给闻五使眼色,让他上去说道说道。

    闻五硬着头皮挤到两人中间,神情卑微,“这么做不好吧?荆州兵力雄厚,惹恼了他们,出兵踏平咱们这座山头怎么办?”

    “这儿是益州地界,过不久可能会是岭南地界,荆州不惧岭南,但也不想与之开战,所以不会追究的。”梨花没想过收完粮接走难民会怎么样,但难民村的粮食她肯定要收入囊中的。

    她对闻五说,“这事办好了,回来每人给你们两升粮,等几年地里的收成好起来,你们想把家人接来的话我不阻拦怎么样”

    “”

    她是不是忘了他们是俘虏啊?既是俘虏,家人不也是俘虏?

    他们心里不愿,当然,也有脑子灵活的,当即举手欢呼,“十九娘,你答应了就不许反悔啊,这几年我们乖乖听你的话,到时让我们把家人接来。”

    “我既应了就不会反悔。”

    益州招安她们,不过需要人手种地,她何尝又不需要?

    梨花不急着他们答复,“你们商量商量,山里慢慢好起来了,再等几年,咱们的地肯定越来越多”

    “那我老家没人了我接谁来啊?”有人大声问。

    “日后你若遇到心仪的女子可以把她接来,若没遇到喜欢的,等你上了年纪,赵家给你养老。”笼络人的手段,梨花也是学了点皮毛的,“绝不让你曝尸荒野”

    几十年后的事儿谁说得准?

    可梨花这样认真,他们不自觉就想相信她,“我们商量商量吧。”

    老家是回不去了,跟着梨花,起码有个容身之地,若离开这儿,他们能去哪儿?

    到灶房时,益州兵们几乎都想通了,纷纷跟梨花表明立场,“十九娘,我们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