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100-11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100-110(第29/33页)



    赵广安不知道她如此痛快,高兴地捞了两条鱼,又问她拿了个竹篮装鱼,顾念她的好心,走之前,将倒塌的墙重新堆堆砌了一下,虽然远不及以前牢固,但至少在外面看不到院里的情形。

    周三郎自始至终像个热心人,默默无闻的帮着干活。

    赵广安给他荷花他没要,给他鱼他也没要。

    走出大门,周三郎只搂着他不让他跑掉,“现在去我家吧。”

    赵广安看着竹篮里奄奄一息的鱼,没有反对,只问,“你到底要我帮我什么忙啊?”

    刚刚,趁周三郎不注意,他和三娘聊过了,周三郎想让他做的绝不会什么好事,但有利可图就是了,这世道,只要有利就能做。

    周三郎摇头不语。

    这条街倒塌的屋舍不多,然而拐弯后,整片巷子几乎成了废墟,废墟上有人双手刨土大喊家人的名字,有人一寸一寸的蹲着走,边走边在下面扒拉着什么。

    一件衣服,她们就穿上,一个镯子,她们就戴手上,一块糕点,她们就小心翼翼的裹起来塞怀里。

    通过她们的行径,一眼就看得出她们是难民。

    因为换了是梨花,她也会这么做。

    周三郎在看到满目废土碎瓦时,步伐不由得加快,赵广安被他拽着,不得不跟上他的脚步,“周三兄家住何处?”

    周三郎目光沉沉,半晌不言。

    直到又走了两条街,在看到没有彻底倒塌的屋舍时,他微微松了口气。

    这片的人明显更多,因为哭声比之前几条街的悲痛。

    周三郎刚刚还很急,现在却慢了下来,赵广安随着他的目光往前看。

    在一处还剩膝盖高的院墙前,两人妇人背靠墙坐在废墟上,脸上有血色的划痕,衣服上还有一处印着浓浓的石子印。

    方才救女子于墙下出来时,女子的大腿就有这样的痕迹。

    周三郎自然也看到了,他张了张嘴,沙哑的喊了声,“娘”

    头发灰白的老妇睁开眼,在看到周三郎的刹那,眼泪夺眶而出,“三郎啊,你总算回来了,你爹没了啊。”

    周三郎放开赵广安,大步跑上前,在老妇面前蹲下,“三郎回来晚了。”

    老妇抱住他,泣不成声的捶打他,“你怎么现在才回来,你要是昨晚回来,你爹就不会死啊。”

    老爷子被埋在卧房里了。

    整个宅子,只倒塌了一处,偏偏就把老爷子带走了。

    周三郎望着老两口的卧房,拔腿就往里边跑,老妇抓他不住,急得咳嗽起来,“回来,快回来。”

    话音未落,地面又是一晃,老妇瞪大眼,凄厉的喊道,“三郎。”

    “娘。”周三郎跪在老妇面前,眼泪横流的望着又塌了一角的青砖瓦房。

    屋顶的瓦片随着震动,飞快的坠向地面,发出一阵尖锐的碰撞声,他抹了抹眼泪,“都是三郎不孝。”

    老妇紧紧抱住他,再也舍不得打他一下,“你大兄他们呢?”

    只有老三回来,老大和老二不会死了吧?老妇眼泪如决堤的洪水泛滥开来,周三郎亦悲伤不止,“我和大兄他们在军营就散了,他们现在在哪儿我也不知道,阿娘,你哪儿受伤了?我带你去医馆。”

    老妇用力往下坐不肯动,“医馆都塌了,大夫死在里面了,现在去哪儿看病啊?”

    去年闹瘟疫,官府将医馆的药材全部征收了,医馆的大夫心善,舍不得看到百姓们药石罔顾,便自己去山里采药回来诊治病人,衙门感念他的好,特意派了人去山里挖药,据说新的药材刚送到医馆就出事了。

    她靠着周三郎的肩,“娘没事,不去医馆。”

    活到这个岁数,去一次医馆就像死了一次似的,她怕了,宁肯死在家里也不想受那个折磨。

    梨花和赵广安在边上杵着,等母子两叙完旧才走上前跟老妇问好。

    老妇脸上还淌着泪,但儿子归家让她振作了些,

    “多谢你们陪三郎回来,可惜这会儿乱着,没法请你们去家里喝杯茶,三郎,你去灶房烧壶开水给他们喝吧。”

    赵广安摆手,不知为何,看到老妇人这般疼爱周三郎,不禁想到了在山谷里的老太太。

    城里的青砖房都塌了,村里那些木屋肯定更脆弱,他红着眼眶说,“不用不用,我们过一会儿就走了。”

    在之前的女子家耽搁了许久,再拖延下去,估计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就得离开,赵广安可不想白来一趟,和周三郎说,“先将婶子背回屋吧。”

    老妇激动起来,“不能回去。”

    屋里的墙已经裂缝了,屋顶的瓦片还往下掉,进屋的话,很容易受伤的。

    她一解释,周三郎也反应过来,急忙回去拿了两根凳子出来,“娘,坐凳子吧。”

    地上全是碎石,膈屁股得慌。

    老妇人盯着自家儿子舍不得移开眼,“你这些日子过得怎么样?”

    没有闹天灾前,街坊邻里无不羡慕她的儿子出息,不是掌柜就是管事,月钱多不说,还很有面儿,然而戎州的事情终究还是波及到了益州,酒楼关门后,官府就挨家挨户征税,交不上税的就去从军。

    三个前途大好的儿子被迫去了军营。

    想到还有两个儿子生死不明,老妇的眼泪又涌了出来,看着满目疮痍的宅子道,“三郎,往后咱们可咋办啊?”

    周三郎看了眼旁边的媳妇,心有千万语,却说不出来,问老妇,“嫂子她们呢?”

    “带着孩子回娘家去了。”

    孙子到读书的年纪了,这儿离书塾远,担心孩子们路上碰到坏人,就搬回娘家了,两个儿媳妇都这样。

    周三郎皱眉,“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也没回来报个信儿?”

    “也不知道她们那边什么情况,据外面回来的人说,咱们东边两条街的屋舍全部倒塌了,一家人连个活人都没有,官府急着给涌进城的难民发粮,暂时顾不上城里,大家不知道怎么办呢。”

    她觉得官府特狠心了点,征收家里男子时,半点不带犹豫的,可是家里出了事,他们只挂着乡下人,全然不顾她们的死活。

    想到什么,她吩咐儿子,“衙门在发粮,你快去领。”

    “不着急。”

    仍然时不时有瓦片从屋顶滑落,周三郎不敢进屋拿东西,问赵广安,“李郎君进城办什么事的?”

    “原本想去亲戚家的,现在乱成这样,倒是不敢去了。”赵广安随口胡诌。

    周三郎没有怀疑,能对陌生人出手相助,可见赵广安本身就是个品行不错的人,虽然他问对方要了鱼,可整个益州城谁家不在院里养几条鱼呢?

    想着,他看向院子角落的水缸。

    他家院子小,挖不了池子,去年便买了个水缸,囤水的同时养了几条鱼。

    许是瓦片滑落将水缸砸碎了,只留下一片湿润,没有看到鱼儿的影子,他和赵广安说,“我有件事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