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80-9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80-90(第6/16页)

云遮天蔽日,这场将下未下的雨不知何时来,梨花当机立断,“不找了,先回去。”

    雾气越来越重,走出去几米,梨花倏地转过头,李解抬头看她,“怎么了?”

    “好像有人。”

    李解回望,“你和刘二叔先走,我在这儿守着。”

    刘二过意不去,“你和三娘子一起走吧,我垫后。”

    梨花盯着白茫茫的大雾看了片刻,扭过身道,“雾大,咱们一起走。”

    “那我倒着走。”

    梨花抓起他衣角,三人前后站成一条线,几十米后,李解问,“你还能感觉到人吗?”

    梨花摇头。

    落叶簌簌响,后头若有人,脚步声藏不住的,梨花说,“咱这次回去就不出来了。”

    因为更冷了。

    出来时走得快了会感到热,回去时,雾像冰渣子似的刮着脸庞,刺骨的风像针尖刺入骨头里。

    梨花没有戴口鼻巾,也没戴幂篱,走到树村,脸已经僵得做不出表情了,两颊更是泛起红痕,像什么划开的伤口。

    树村砌了四个炉子,炉子里烟雾缭绕,围坐在旁边的人们搓着手,脸被口鼻巾遮得严严实实的。

    看到梨花,妇人惊讶一声,“哎哟,这么冷的天,怎么不戴个口鼻巾啊。”

    梨花僵硬的扯了下嘴角,“忘记了。”

    “这么冷的天可不能忘。”妇人手站起身,“等着,我给你拿去。”

    “不用麻烦了婶子,我们这就回谷”

    山里日子清贫,全靠妇人们手巧,就地取材制布缝衣,梨花哪儿舍得拿她们的东西,转移话题,“囤多少炭了?”

    “百来斤了吧。”妇人老实回,“不够全村人过冬的。”

    百来斤还差得远,梨花说,“没事,来得及的。”

    妇人叹气,“怕是难,地上的冰越来越厚了,早先囤的柴受了潮,只有晌午那会能点燃。”

    “幸好你让我们烧炭囤着,真囤柴,到时全村都得挨冻。”

    梨花揉了揉冷到发僵的脸,又问,“你们柴火多吗?”

    “烧炭的话有些不够,但村里的汉子们天天都有去砍柴,眼下也没别的法子,只能尽量了。”妇人指了下身后,“古嫂子她们的炭好像够了。”

    那边全是女子,只有两间卧房,一冬要的炭火自然不多。

    梨花说,“古阿婶她们节俭惯了,怕是舍不得用炭的。”

    “是啊,她们睡觉不用避讳,抱着彼此就能取暖,不像我们,一家人有男有女,抱一起像什么话?”

    梨花给她们出主意,“真要冷了就分开睡,村里女人睡一起,男人睡一起。”

    “村长也是这么说的,真到那时,只能这么办了。”

    几句话的间隙,梨花的身子又冰冷下来,她裹紧被雾水浸湿的草衣道,“村长考虑周全,我们村到时也这么做,婶子,我阿耶还等着,我先回去了啊。”

    “快回去吧。”

    梨花实在冷了,没有去看古阿婶她们,不过李解要指导她们打拳,梨花托他捎话,她明个儿出来看她们。

    谷里雾色更重,不过一

    道石壁门,仿佛两个世界。

    守门的是赵青山,看梨花浑身打颤,急忙递上个泥炉,“谷里更冷,快抱着。”

    泥炉里烧着炭屑,双手一抱,热气迅速往血液里蹿,她抱了几息,递给刘二,刘二摆手,“我不冷,三娘子你自己抱着。”

    他问赵青山,“牛没病吧?”

    “没,族里的娃们天天看着呢。”

    赵广安带孩子是从捡牛粪割牛草开始的,几头牛被照顾得很好,赵青山说,“牛草囤足了的,咱饿死都饿不着它们,你们去哪儿了?”

    梨花出谷就是好几天,赵广安担心她的安危,天天在耳朵边念叨,赵青山耳朵都快起茧了。

    “去南边打猎了。”

    两人回来时两手空空,估计没收获,赵青山说,“干旱数月,有猎物估计也跑光了。”

    毕竟连曾老头都不去南边。

    想到什么,他瞪大眼,“你们不会又回戎州城了吧?”

    “没。”梨花将炉子靠近脸熏了熏,“戎州城已经是废墟,我们回去干什么?”

    “你知道就好,你要有个好歹,你阿耶怕是要哭死过去。”赵青山看门的这些日子,相处得最久的就是赵广安了。

    梨花刚烧出炭,流出几句风凉话,赵广安心下恼恨,天天下山拆房子,烧炭的成本降低后,他春风得意,但仍然天一亮就出谷砍柴,进出时,聊得最多的就是梨花。

    在赵广安眼里,梨花是赵家祖坟冒青烟才生出来的娃。

    她有个三长两短,肯定赵广安最受不了。

    “我知道的。”

    感觉脸颊暖和了,梨花把泥炉还回去,赵青山不让,“你抱着回家。”

    “我不冷了。”

    地里的苗全死了,只剩光秃秃的地,地旁边是接着开荒的村民。

    隔着雾,梨花看不清长相,但看他们劳作的身影,心里浮起一丝暖意。

    山里苦,但一家人齐齐整整的,挺好。

    小溪上的木桥请教的老木匠,两米宽的桥,上面铺了厚厚的一层灰,依稀能看到脚印。

    抱着盆从小路走来的妇人解释,“桥上结冰了,孩子们全跑到上面捡冰片往溪水里砸,你堂伯就让人多撒些灰,桥脏了,自然没人站上面玩了”

    第85章 085安定之后后悔了

    近溪村到了冬天地面也会结冰,但孩子们起床晚,出门玩耍时冰霜已经化了,哪儿像谷里的冰厚得落水有声呢?

    回想孩子们站在桥上叽叽喳喳争论谁的冰激起的水花最大的模样,妇人心下一阵感慨,问梨花,“外面怎么样了?”

    “雾太大,我们没敢走太远,不过隧道那边的营帐没有增加,估计不会打仗。”

    “那就好,咱千辛万苦进谷安家,不想再逃了啊。”妇人面色愁苦,“咱刚翻地撒了种,打仗的话,就白忙活了。”

    想到梨花还不知道这事,妇人拍脑袋,“忘记和你说了,咱在灶房后面的空地种了几种青葵,清早你堂伯去看,苗已经指甲盖长了。”

    她脸上洋溢着笑,语速极快,“咱不是天天烧炭吗?你堂伯他们抱柴时,看炉子附近冒出了嫩绿的草,琢磨着弄块地重新撒种,四周堆炭火,面上用草盖着”

    妇人眼里熠熠生辉,“没想到真的发芽了。”

    无论到哪儿,粮食始终是她们能活下去的保障。

    “你堂伯他们这会商量要不要撒些麦子呢。”

    戎州种冬小麦,没有旱灾的话,耕地里的小麦估计有手指长了,好在还没过年,撒麦种的话是来得及的。

    这可是大好事,梨花眉眼弯了弯,“那我去瞧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